通過發績效工資解決“干多干少都一一樣,多干不如少干”怎么看?
通過發績效工資,解決“干多干少都一樣,多干不如少干”的問題,我談一下學校教師的基本情況。
學校教室師里面先說班主任,班主任的管理津貼分兩部分,一部分國家發放的,每月每位班主任500元,這個只要是班主任,沒有區別。另一部分是學校發的,根據班級管理情況分三個檔次,不同檔次的劃分是根據班級的衛生檢查、紀律檢查情況,班主任出勤情況,以及每月匯總的教室管理日志和班主任日志的填寫情況,另外結合考試成績匯總之后得出的。
這個在整體上看似合理,但是對做學生思想工作的付出無法計量,對出工不出力的問題無法準確考核;另外發生學生嚴重違犯紀律的情況,學校發現之后就直接扣掉一部分班主任津貼,做法引起質疑。
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責任重大、事物繁多,津貼很難反影出班主任的實際付出,劃分的檔次差異就是幾十元,基本不能反映出多勞多得。
那其他教師的績效工資怎么樣呢?是把工資按一定比例拿出來之后,一個學期根據教學成績、教師考勤,以及平時的備課集體教研和參與其他學校活動情況,排出次序,分三個檔次,絕大部分屬于中間檔次。績效工資人均每月300元,檔次間差距一般在50元左右,這里人均工資在3000多元。
教師績效考核,在學生德育管理方面,現在還無法納入量化,但誰都知道教師根本不能只管學生學習成績,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不容忽視;另一方面,某些地方的教師基本工資比較低,績效工資也無法有太大差距,總不能讓基本生活都保證不了吧?
整體上來看,績效工資人與人之間有差異,但與想解決“干多干少都一樣,多干不如少干”問題還有很大差距;尤其是一線任課老師,要是與不教課的后勤和部分校領導,所拿的工資相比,績效工資的差異可以忽略不計了。
現在還是期待增加落后地區教師收入,完善績效工資制度,對一線教師的工作積極性,真正起到較大的激勵作用!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