績效考核是考核什么呢?
謝題主!績效考核是管理中的統稱,準確的講,它包含了兩個方面的內容。一個是‘業績’,另一個是‘效率’。業績,不難解釋,即是員工做出來的成績。效率,則是員工做出來成績,所花費的支出,比如:時間。企業經營管理,關注的是‘投入’(成本)和‘產出’(效益)之差(利潤)。力求用最小的投入,贏得最大的產出。如果單單要求業績,而忽視了效率,(時間,設備,水電等)勢必加大了投入成本。舉例說明吧,甲員工在八小時內完成了十件產品任務。而乙員工完成了同樣十件任務,則用了十個小時。單從業績上看,完成的工作是一樣的。但是從效率上看,乙員工在耗時,耗設備,耗水電等方面,無疑加大了投入,增加了成本。因此,真正的績效考核,必須要科學的建立在業績十效率的基礎上,方能體現它的作用!
你領到事業單位基礎性績效工資了嗎?補發了多少?不同地區標準一樣嗎?
坐標二本本科學院。補發2021.10-2022.2崗位和薪級工資差六千,績效2022.1-2月4000。副高職稱。少得可憐。
每個事業單位不一樣。效益好的多一些吧,應該。
看到那些年終一發好幾萬的,真是羨慕。
教師的績效工資有多少?是怎樣分配的?
三種績效,三種分配。方法決定績效的高低!從2019年1月1日起,我們這里開始實行用于激勵教師工作積極性和上進心的績效工資政策,其實行的原則就是“獎勤罰懶”。
一種是隨著工資按月發放的基礎性績效工資,屬于個人的基本工資,它是隨著個人的職稱、工作年限和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的調整而調整的。也就是說,職稱高,教齡長,當地經濟比較發達,那么,教師個人的這塊工資就非常理想。
這塊工資屬于個人,占個人總績效工資的70%,別人沒有機會享受它的。
——這是第一種績效工資。完全屬于自己。還有一種績效工資,就是所謂的獎勵性績效工資。
這種績效工資原來也是按照個人的職稱教齡等等各方面決定高低的,應該是按照人頭分配的屬于個人的一部分工資。不過,個人沒有支配權,不能由某個教師來決定。
這塊工資的分配辦法是有明確規定的。在教職工代表大會討論的基礎上,由學校領導班子成員協商決定分配辦法,在學校公示一周之后,所有的教師沒有異議,即可上報,經過上級領導批準后,即可發放。這是某校2018年秋季擬訂的獎勵性績效工資考核辦法和結果。請看下圖:
這塊績效工資如果處理不好,不少的教師一定會有說法的。
——這就是第二塊績效工資,有時候產生爭議最大的就是它。還有一項績效工資就是最近幾年剛剛開始實行的年終效能獎。
有個地區是在2015年開始實行的。2015年和2016年的年終效能獎是一起發放的,是按照平均值即每人每年15000元的標準統一發放的。包括退休教師和離休教師都有,并且,標準相同。下面是這個地方的某位教師兩年一次發放的效能獎。請看:
下面是某個地方2017年的效能獎:
有些地方已經把2018年的效能獎發到教師的手里了。
這種績效工資的分配辦法各地不一樣,有的地方是按照個人的月應發工資的3~6倍不等的標準執行,具體的要看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經濟好一些的地方肯定會高一些的。
有的人也把這種工資稱為績效增量工資。
——這就是第三種績效工資,與當地經濟有直接的關系。三種績效工資,三種分配辦法,辦法的不同,教師得到的結果就會不同。
績效工資越多,教師的生活水平就會越好!從而也影響著教育教學的質量。
三種績效你都領到手了嗎?
大家都來說說你的看法和想法吧!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