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氣污染物分為哪三類?
一、大氣污染物分為哪三類?
大氣污染物按其屬性,一般分為物理性(如噪聲、電離輻射)、化學性和生物性(如經空氣傳播的病原微生物和植物花粉)三類。其中以化學性污染物種類最多,污染范圍最廣。
擴展:
根據它們在大氣中的存在物理狀態,可分為氣態和氣溶膠。
1.氣態污染物
氣體是某些物質在常溫、常壓下所形成的氣態形式。常見的氣態體污染物有含硫化合物(其中SO2數量最大,危害也最重)、含氮化合物、碳氧化合物、碳氫化合物、鹵素化合物(如HCl、HF、SiF4)CO、SO2、NO2、NH3、H2S等。
2.大氣顆粒物
顆粒狀態物質的統稱,包括固體顆粒和液體顆粒。
按空氣動力學等效直徑(即粒徑)大小,大氣顆粒物一般可分為以下幾類:
(1)總懸浮顆粒物(TSP):粒徑≤100μm的顆粒物。它是氣溶膠中各種顆粒物的總稱,是評價大氣質量的常用指標。
(2)可吸入顆粒物(PM10):粒徑為≤10μm的顆粒物。這類顆粒物可以被人體因其能進入人體吸入呼吸道而命名之,與人體健康的關系更為密切,更能反映出大氣質量與人體健康的關系。
(3)細顆粒物(PM2.5):是指空氣動力學直粒徑≤2.5μm的細顆粒。它在空氣中懸浮的時間更長,易于易于吸附各種有毒的有機物和重金屬元素,滯留在終末細支氣管和肺泡中,PM2.5更易于吸附各種有毒的有機物和重金屬元素,對健康的危害極大。
(4)超細顆粒物(PM0.1):指空氣動力學直徑粒徑≤0.1μm的大氣顆粒物。城市環境中,人為來源中的PM0.1主要來自汽車尾氣。
大氣污染物按其形成過程可分為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
1.一次大氣污染物
由污染源直接排入大氣環境中,其物理和化學性質均未發生變化的污染物稱為一次大氣污染物。這些污染物包括從各種排放源排出的氣體、蒸汽和顆粒物,如SO2、CO、NO、顆粒物、碳氫化合物等。
2.二次大氣污染物
排入大氣的污染物在物理、化學等因素的作用下發生變化,或與環境中的其他物質發生反應所形成的理化性質不同于一次大氣污染物的新的污染物,稱為二次大氣污染物。常見的有:SO2在大氣中氧化遇水形成的硫酸鹽;汽車尾氣中的氮氧化物(NOX)和揮發性有機物在日光紫外線的照射下,經過一系列的光化學反應生成的臭氧、醛類以及各種過氧酰基硝酸酯(PANS)。一般來說,二次大氣污染物對環境和人體的危害比一次污染物要大。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