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監測與治理的前景好嗎
我是從事環境學教學工作的。環保是我們國家未來很多年都會關注和投入的事業,前景是不錯的。但有幾個問題,這個行業門檻不是很低,從事相關工作前期的積累(主要是資歷和經驗及社會關系)要求較高。除了政府職能部門,商業化的監測公司或者治理公司,要能拿到資質和工程項目,需要不少條件的。但如果僅僅作為基層或中層的從業人員,要發展的話就得進入一個好的平臺,而且最好自身的學歷要高一些,否則的話就只能一直做“分析員”或者“制圖員”或“施工監理員”或“設備運行維護人員”了。
環境監測業務具體客戶有哪些
待驗收的廠,如磚廠、絲綢廠、鋼廠、糖廠等,這些廠除了驗收監測外,平時每年甚至每個季度還會有常規監測。其他的一些客戶還包括醫院的住院部大樓,還有其他竣工大樓、汽車站等。
環境監測實驗分析員職業發展
【】屬于技術工作。是環境保護行業中的實驗技術。工資前景看好。實驗室環境監測質量控制工作,是一項質量管理工作,要求素質高,是骨干范圍的計算工作,有 擔任計算領導工作的上升空間。
環境保護與監測這個專業的就業前景好嗎?
今年9月,全國許多院校正為招滿生源而絞盡腦汁的時候,作為全國唯一的一所環境類專業院校--長沙環境保護職業技術學院卻出現了一萬多名學子爭相報考2400名限制名額的火爆場面。為此,記者走訪了這所學校,試圖尋求這一現象的原因。
各地學生紛紛報考環保學院
記者在學院里見到了從北京過來入學的新生樊星,她告訴記者自己選擇的是環境管理專業。家人說這個專業很好找工作,她笑著告訴記者,我們同寢室的學生都是來自全國各地的,大部分都是沖著就業前景好而來的!
據了解,學院自1979年建校以來,為社會輸送了大量的環保類專業人才。以前學校未改院之前是國家包分配工作的,大部分畢業學生都被分在了全國環保系統從事管理或技術性的工作,目前湖南省的環保系統里特別在基層,一大部分技術骨干就是從環保學校畢業的。院黨委書記李建云告訴記者說。而記者在以往的采訪中,也經常能聽到環保學院畢業的學生在縣級環保部門任副局長甚至更高級別的職務。
今年,環境監測與評價專業的學生官勇潮一畢業就到了長沙佳友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從事室內檢測工作,這得益于他去年下半年還在學校期間就一直堅持在這個單位實習。我們公司總共有20來人,環保學院畢業的員工就占了一大半。這家公司老總介紹說,當初選擇環保學院的學生,是看重他們動手能力強,能吃苦。
而同作為環境與評價專業的畢業生楊燦則選擇了自由創業,他說,當初選擇自由創業的主要原因是他在學校一直喜歡參與一些社會活動,他還利用寒暑假和平時假期時間組織同學到偏僻的農村以及環境污染嚴重的地方進行調查。2005年,他在一次騎自行車助學大湘西的活動中,了解到農家樂是近年來悄然興起的一個新興行業,于是他抓準機遇,向消費者提供農家樂專業信息,在同學中成為自己創業的佼佼者。他還告訴記者,大學生們若只顧死讀書,將來畢業走向社會時,面臨角色的轉變將會十分痛苦,如何在學好專業基礎知識的同時,把它運用于實踐,才是畢業生就業的關鍵所在。
記者在學院的名錄上發現在國有大中型企業、科研設計單位、醫療衛生、三資企業、高等學校、黨政機關、金融單位等都有這個院學生的身影。學生的就業情況好,得益于學校的許多措施。如學院通過舉辦就業指導講座,召開就業座談會以及就學生的情況為其做出職業規劃,并且讓學生積極參與校園內外的活動,理論和實踐有機結合,使在校的每個大學生做到學有所用。另外,學院還與蘇、粵、滬、珠江三角人才市場與勞動力市場及有關用人單位建立聯系,使得就業率大大提高,長沙環保職業學院畢業的學生也成了就業市場上的香餑餑。而記者在湖南其他高校了解到,許多高校如湖南大學、湖南農大等都開設了環境類學院,環保類專業畢業的學生就業形勢也越來越好。
對環保專業的畢業生來說,今年是個春光爛漫的好年景。記者在學院招生就業辦了解到,2007年學院總畢業人數為1984人,其中82.3%的人已經就業,有少部分人選擇了自由創業。2003年~2005年,長沙環保職業學院連續3年就業率在92%以上,為國家輸送了2000多名環保類人才。目前,這個學校的畢業生分布在湖南、廣東、浙江、北京、上海等全國30多個省市自治區。
環保產業發展增加就業機會
環保類專業被看好,得益于20世紀70年代初,以保護環境、生態和人群健康為主要任務的環境科學在我國經濟建設洪流中崛起。1973年國務院158號文件中要求有關大專院校要設置環境保護的專業和課程,培養技術人才,提出為推進環保事業培養專門人才的需求。
經過20多年的發展建設,培養具備環境科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在科研機構、高等學校、企事業單位及行政部門等從事科研、教學、環境保護和管理等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的環境科學相關院系基本成熟。
據統計,除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多年設有環境保護專業的著名學府外,目前多數高等學院都開設了環保專業。
長沙環保職業技術學院院長李倦生告訴記者,學院的優勢在于是全國唯一一所專業類環境保護職業性技術學院,在教學方面,擁有許多其他高校沒有的經驗和師資力量。為了拓寬就業路子,學院除開設傳統的環境專業如環境規劃與管理、環境監測與評價、環境工程技術等專業外,還陸續開設了目前市場需求較高的室內檢測與控制技術、食品營養與檢測、環境藝術設計等市場熱門專業。這使得環保學院的學生一畢業就成為稀缺人才資源,使得就業率大大提高。
環保產業已成為世界性的朝陽產業。按最保守的統計,到2010年,我國的環保市場將達到5000億元人民幣。可以預見,未來10年中環保業將成為我國產業發展的一支勁旅。據了解,目前中國環保產業提供了約300萬個就業機會,年總產值占GDP總數的1.9%,而在大多數發達國家這一比例約為3%。如果中國的環保產業發展能夠與國際接軌,中國將凈增加150萬個就業機會。這說明環境保護產業的就業空間較大。
廣闊的就業空間反映在人才市場上,就出現了如下現象:專業的環保機械設備制造公司、環境檢測公司、污水處理及污水處理設備公司等頻頻現身招聘會;更多的非環保類企業,如家具、電器、汽車、食品、化工等企業,也紛紛推出諸如環境工程師、安全健康環境專員等環保類職位。另外,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環境意識隨之增強,節水潔具、無磷產品、節能電器、環保交通工具、再生用品等環保產品的設計生產人才也十分走俏。
在某知名招聘網站上,本周內環保相關人才的空缺職位達到300多個,招聘人數近千。環保產業是人才市場中的小類這一傳統形象,正在悄然改變。
企業仍需大量復合型人才
劉正是湖南一家有名的環保企業負責人,每年他都要負責為公司選拔一批環保專業性人才。今年年初以來,他參加了好幾場在長沙舉行的大型招聘會,但都沒有招聘到公司想要的環保人才。劉正告訴記者:現在人才市場上的環保人才,大部分由于知識結構單一,理論有余而經驗不足,很難勝任相關工作。現在,招聘不到優秀人才成為公司的一大'心病'。
比如說招環保產品銷售人才吧,我們需要的人最起碼要懂公司研制的機器的構造原理,會操作演示;懂建筑施工,能看懂中央空調裝置的方法;還要懂得一定的營銷策略,知道如何抓住客戶的心理,成功地把產品銷出去。最后,應聘者還要有誠懇的態度,通過服務態度給客戶傳達一種信息--這個公司不僅僅是給我推銷一個能清掃中央空調的機器人,他們還能給我一個完整的解決方案。
劉正介紹說,伴隨環保行業迎來發展的春天,環保專業人才也將由冷趨熱,市場需求量逐步增長。由于相關專業人才儲備不足,未來幾年將出現環保人才斷檔情況,像環保專家、環保檢測類人才、環保專業培訓教師等將有望成為熱門人才。與此同時,企業對既熟悉某個行業又懂環保的復合型人才需求量很大,這些人才有望成為金領。
劉正說:隨著國家環保政策的重大變革,從農村到城市,從經濟落后的西部地區到沿海發達城市圈,各個行業和領域尤其是交通、化工、能源、食品、紡織、林牧業等都在環保上加大投入,采購環保設備,招聘環境保護、健康安全方面的專才。這就需要一大批既懂生產技術又懂管理的復合型環保人才。
相對于環境保護類專門人才,跨學科的環保復合型人才更是目前人才市場上的稀缺資源。如今與環境保護相關的金融、審計、法律服務人才的培養已經引起了有關學者的重視。
另一方面,企業全面推行環境質量管理是環保類人才需求旺盛的一個原因。我國政府對國際社會倡導的清潔生產戰略一直積極響應。幾年來,中國推行清潔生產工作在企業試點示范、宣傳培訓、機構建設、國際合作、政策研究制定等方面取得了較大進展。清潔生產已經開始在我國嶄露頭角。企業主動實施清潔生產的積極性在提高,環境保護類專業人才的需求也會越來越大。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