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監測站未來的發展會怎樣?
環境監測是環境保護的“耳目”,是環境執法監督的重要技術手段,承擔著為環境決策和管理提供技術支持與服務的重要職能。“九五”期間,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將環境監測能力建設作為環保系統能力建設的重要內容,在各級財政、計劃部門的支持下,全國環境監測能力建設取得了卓越成績。“九五”期間,國家及地方政府加大了對環境監測能力建設的投資,國家環保總局將監測能力的建設作為環保系統能力建設的重點。
在國家財政部和國家計委的重視下,“九五”期間全國儀器設備投資達3.74億元,是1981-1995年(15年)總投資的3倍(15年儀器總投資約1.19億元)。其中,投資重點是重點城市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系統和重點流域水質自動監測系統,以及環境污染事故應急監測建設。
隨著國家建設重點的啟動,地方也相應加大了對環境監測能力建設的投資力度,僅1998-2001年國家項目的地方配套投資就達2.59億元。
“十五”期間,國家環保總局計劃裝備400多個國家網絡監測站,100多個城市空氣地面自動監測系統,約100多個國控水質監測斷面自動監測系統,涉及的儀器儀表市場份額可能達數百億元。
在污染源監測領域,國家將對全國重點污染企業實施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和消減,因此要求污染大戶逐步安裝在線連續自動監測系統,涉及污水監測設施廢氣監測設施,行業主要集中在電力、石油化工、建材、冶金、造紙、食品和城市污水處理廠等。
在遙感遙測儀器儀表領域,中國將對生態環境實行監測,包括對荒漠、草原、森林、海洋、農業生態環境進行監測,也需要對大氣污染、水域污染(如海洋赤潮、溢油污染)及污染源進行遙感遙測。中國計劃發射自然災害與環境污染監測衛星,建立衛星地面接受系統及衛星圖片解析系統。
在研制開發重點領域,需要環境質量(空氣、水質、噪聲)自動監測系統、污染源排放(污水、廢氣)在線連續自動監測系統,現場采樣監測儀器也要更新換代,研制開發便攜式現場污染事故應急監測儀器、流動監測車和監測船,為環境污染事故和污染源監督監測提供快速響應的現代化手段。還需研制開發機載、車載、船載、星載遙感儀器儀表,如激光測污雷達、紅外、紫外遙感遙測儀器儀表等。
未來的環境質量監測逐步向自動監測方向發展。我國環境監測技術與設備與國外尚有較大差距,因此我國環境監測能力建設投資仍將大幅增加。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