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更好的清除土壤污染物?
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源
1/4
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源 :防止污染的根本措施,土壤對污染物所具有的凈化能力相當于一定的處理能力??刂仆寥牢廴驹矗纯刂七M入土壤中的污染物的數量和速度,通過其自然凈化作用而不致引起土壤污染。 例如:
2/4
①控制和消除工業“三廢”排放,大力推廣閉路循環,無毒工藝,以減少或消除污染物的排放。對工業“三廢”進行回收處理,化害為利。對所排放的“三廢”要進行凈化處理,并嚴格控制污染物排放量和濃度,使之符合排放標準。 ②:加強土壤污灌區的監測和管理:對污水進行灌溉的污灌區,要加強對灌溉污水的水質監測,了解水中污染物質的成分、含量及其動態,避免帶有不易降解的高殘留的污染物隨水進入土壤,引起土壤污染。 ③合理施用化肥和農藥:禁止或限制使用劇毒,高殘留性農藥,大力發展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發展生物防治措施。例如禁止使用雖是低殘留,但急性、毒性大的農藥。禁止使用高殘留的有機氯農藥。根據農藥特性,合理施用,制訂使用農藥的安全間隔期。采用綜合防治措施,既要防治病蟲害對農作物的威脅,又要把農藥對環境和人體健康的危害限制在最低程度。④增加土壤容量和提高土壤凈化能力: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砂摻粘改良性土壤,以增加和改善土壤膠體的種類和數量,增加土壤對有害物質的吸附能力和吸附量,從而減少污染物在土壤中的活性。發現、分離和培養新的微生物品種,以增強生物降解作用,是提高土壤凈化能力的極為重要的一環。⑤建立監測系統網絡,定期對轄區土壤環境質量進行檢查,建立系統的檔案資料,要規定優先檢測的土壤污染物和檢測標準方法,這方面可參照有關參照國際組織的建議和我國國情來編制土壤環境污染的目標,按照優先次序進行調查、研究及實施對策。
3/4
防治土壤污染的措施:①施加改良劑:施加改良劑的主要目的是加速有機物的分解和使重金屬固定在土壤中,如添加有機質可加速土壤中農藥的降解,減少農藥的殘留量。即向土壤施加改良抑制物(如石灰、磷酸鹽、硅酸鈣等),使它與重金屬污染物作用生成難溶化合物,降低重金屬在土壤及土壤植物體內的遷移能力。這種方法起到臨時性的抑制作用,時間過長會引起污染物的積累,并在條件變化時重金屬又轉成可溶性,因芹蘆而只在污染較輕地區尚能使用。②控制土壤氧化-還原狀況:控制土壤氧化-還原條件,也是減輕重金屬污染危害的重要措施。據研究,在水稻抽穗到成熟期,無機成分大量向穗部轉移,淹水可明顯地抑制水稻對鎘的吸收,落干則促進水稻對鎘的吸收。 重金屬元素均能與土壤中的硫化氫反應生成硫化物沉淀。因此,加強水漿管理,可有效地減少重金屬的危害。但砷相反,隨著土壤氧化-還原電位的降低而毒性增加。③改變耕作制度:通過土壤耕作改變土壤環境條件,可消除某些污染物的危害。旱田改水田,DDT和六六六在旱田中的降解速度慢,積累明顯;在水田中DDT的降解速度加快,利用這一性質實行水旱輪作,是減輕或消除農業污染的有效措施。 ④客土嫌陵帶深翻 :污染土壤的排除,特別是重金屬的土壤污染,在土壤中產生積累,阻礙作物的生長發育。防治的根本辦法是徹底挖去污染土層,換上新土的排土和客土法,以根除污染物。但如果是地區性的污染,實際采用客土法是不現實的。 耕翻土層,即采用深耕,將上下土層翻動混合,使表層土壤污染物含量減低。這種方法動土量較少,但在嚴重污染的地區不宜采用。⑤采用農業生態工程措施 。在污染土壤上繁殖非食用的種子、種經濟作物或種屬,從而減少污染物進入食物鏈的途徑?;蚶媚承┨囟ǖ膭又参锖臀⑸镙^快地吸走或降解土壤中的污染物質,而達到凈化土壤的目的。⑥工程治理 :利用物理(機械)、物理化學原理治理污染土壤,主要有隔離法,清洗法,熱處理,電化法等,是一種最為徹底、穩定、治本的措施。但投資大,適于小面積的重度污染區。近年來,把其它工業領域,特別是污水、大氣污染治理技術引入土壤治理過程中,為土壤污染治理研究開辟了新途徑,如磁分離技術、陰陽離子膜代換法、生物反應器等。雖然大多數處于試驗探索階段,但積極吸收汪蘆、轉化新技術、新材料,在保證治理效果的基礎上降低治理成本,提高工程實用性,有著重要的實際意義。⑦制定農藥的容許殘留量 :根據農藥的“最大一日容許攝取量”(容許攝取量/(kg?d),用ADI值表示)乘以安全系數(一般定為1/100)。 殘留容許量=ADI×體重(kg)/食品系數[kg/(人?d)]
4/4
總之,在防治土壤污染的措施上,必須考慮到因地制宜,采取可行的辦法,既消除土壤環境的污染,也不致引起其它環境污染問題。
土壤污染如何以預防為主,怎么防控土壤污染“傳染”,怎么整治已經“生病”的土壤?首部土壤污染防治法草案,開出三大藥方。
1、預防為主:從源頭上減少土壤污染
2、風險管控:阻斷土壤污染影響我們的生活
3、污染擔責:誰污染,誰治理
“土壤污染具有累積性、不均勻性和長期存在性等特點,污染物在土壤中遷移、擴散和稀釋速度極慢,土壤一旦污染,將是天長地久 ?!杯h保部副部長趙英民的這段話包含一個道理:對土壤污染,最急迫的任務就是預防和控制新的污染產生。
大面積的土壤修復治理是個世界性難題,其復雜性和投入遠大于空氣和水。那么土壤污染的治理和預防該如何去做呢?
首先,我們需要分析一下土壤是如何被污染的。中國糧食產量年年增長,可是在表面光鮮的外表下,隱藏的危險更值得我們重視?,F在農民普遍感到土壤板結了,莊稼難種了。居民普遍感到果不香、瓜不甜、菜無味,蔬菜雖然數量多了,但比小時候的難吃了。不僅如此,蔬菜中含有的有毒有害物質也比以前多得多。棚巧是什么原因導致農作物品質嚴重下降的呢?
事實上,由于我們片面追求糧食產量的增加,使得土壤環境受到了嚴重的破壞,不少地區農田中有機質的含量已經從解放前的5%-7%降低至0.5%的地步了,所謂土壤中的有機質就是各種動植物殘體與微生物及其分解合成的有機物質。這使得如果不施用化肥的話,地里什么都長不出來。
但是長期使用化肥會造成重金屬污染,這些污染物一旦進入土壤后,不僅不能被微生物降解,而且可以通過食物鏈不斷在生物體內富集,甚至可以轉化為毒性更大的甲基化合物,最終在人體內積累危害健康。
土壤環境一旦遭受重金屬污染就難以徹底消除。有些人可能有疑問,工礦企業生產造成的污染可以理解,但是化肥怎么也能造成重金屬污染呢?
從客觀的角度來看,化肥并沒有罪,它就像一把刀,看你怎么用,之所以出現現在這種問題,只能說明用法不對。
化肥用量越來越多,最大的危害是酸化和富集鹽類物質。酸化伴隨著板結,過酸的土壤不僅造成作物必須的有益元素利用率下降,同時重金屬離子在酸性環境中活性大大提高,從而導致作物重金屬污染的出現。
并且過酸的環境不適宜有益微生物的生長繁殖,有害病菌、病蟲特別是根結線蟲喜歡這種酸化板結的環境,因此汪和棚導致作物病蟲害的加重,加劇了農藥的使困則用。這是一系列的連鎖反應,因此,關于農業土壤污染,我認為根本原因是過量使用化肥導致土壤過酸造成的。
那么治理土壤污
1科學污水灌溉:工業廢水種類繁多,成分復雜,有些工廠排出的廢水可能是無害的,但與其他工廠排出的廢水混合后,就變成有毒的廢水。因此在利用廢水灌溉農田之前,應按照《農田灌溉水質標準》規定的標準進行凈化處理,這樣既利用了污水,又避免了對土壤的污染。2合理使用農藥:合理使用農藥,這不僅可以減少對土壤的污染,還能經濟有效地消滅病櫻悉激、蟲、草害,發揮農藥的積極效能。在生產中,不僅要控制化學農藥的用量、使用范圍、噴施次數和噴施時間,提高噴灑技術,還要改進農藥劑型,嚴格限制劇毒、高殘留農藥的使用,重視低毒、低殘留農藥的開發與生產。3合理施用化肥:根據土壤的特性、氣候狀況和農作物生長發育特點,配方施肥,嚴格控制有毒化肥的使用范圍和用量。增施有機肥,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可增強土壤膠體對重金屬和農藥的吸附能力。如褐腐酸能吸收和溶解三氯雜苯除草劑及某些農藥,腐殖質能促進鎘的沉淀等。同時,增加陸悶有機肥還可以改善土壤微生物的流動條件,加速生物降解過程。4施用化學改良劑:在受重金屬輕度污染的土壤中施用抑制劑,可將重金屬轉化成為難溶的化合物,減少農作物的吸收。常用的抑制劑脊襪有石灰、堿性磷酸鹽、碳酸鹽和硫化物等。例如,在受鎘污染的酸性、微酸性土壤中施用石灰或堿性爐灰等,可以使活性鎘轉化為碳酸鹽或氫氧化物等難溶物,改良效果顯著。總之,按照預防為主的環保方針,防治土壤污染的首要任務是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源,防止新的土壤污染;對已污染的土壤,要采取一切有效措施,清除土壤中的污染物,改良土壤,防止污染物在土壤中的遷移轉化。
土壤生物修復技術,包括植物修復、微生物修復、生物聯合修復等技術,在進入21 世紀后得到了快速發展,成為綠色環境修復技術之一。
物理修復是指通過各種物理過程將污染物從土壤中去除或分離的技術。熱處理技術是應用于工業企業場地土壤有機污染的主要山禪物理修復技術,包括熱脫附、微波加熱和蒸氣浸提等技術,已經應用于苯系物、多環芳烴、多氯聯苯和二 英等世巖污染土壤的修復。
土壤的化學修復技術主要有土壤固化-穩定化技術、淋洗技術、氧化2還原技術、光催化降解技術和電動力學修復等。
協同兩種或以上修復方法,形成聯合修復技術,不僅可以提高單一污染土壤的修復速率與效率,而且可以克服單項修復技術的局限性,實現對多種污染物的復合P混合污染土壤的修復,已成為搜唯御土壤修復技術中的重要研究內容。
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源 :防止污染的根本措施,土壤對污染物所具有的凈化能力相當于一定的處理能力??刂仆寥牢廴驹?,即控賣數制進入土壤中中虧首的污染物的空鎮數量和速度,通過其自然凈化作用而不致引起土壤污染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