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清除幽門螺桿菌?
慢性胃病是指慢性胃炎(淺表性胃炎和萎縮性胃炎)和潰瘍病(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胃鏡普查證實,我國人群中慢性胃炎的發病率高達60%以上,潰瘍病的發病率為10%左右。大量研究表明:80%的胃潰瘍與90%的十二指腸潰瘍,都是由幽門螺旋桿菌(HP)感染所致,那么如何殺死這個治病的“幽靈”呢?
李藥師談健康,點擊右上方紅色按鈕“關注”,更多健康話題與您分享!帶你真正認識幽門螺旋桿菌幽門螺旋桿菌李藥師前面談過幾次了,但感覺說的還不是很透徹,今天就帶大家來繼續認識這個人類胃腸道疾病的“罪魁禍首”。
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幾個關于HP的趣味小知識:
幽門螺旋桿菌是目前為止在人類胃部發現的唯一的細菌。為什么?因為人的胃部為了消化食物的需要,會分泌大量的胃酸,胃酸是一種強酸,在此強酸性環境下,絕大多數微生物都無法生存。而幽門螺旋桿菌自帶“保護罩”,什么保護罩呢?幽門螺旋桿菌菌體中含有豐富的“尿素酶”,這個物質會在酸性條件下,在幽門螺旋桿菌周圍形成一層“氨云”,氨是一種堿性物質,堿中和酸,從而保護了幽門螺旋桿菌不受胃酸的影響。
大家都知道,人體的消化道是不斷蠕動的,這種蠕動會使食物不斷的被消化,并不斷的排出體外,幽門螺旋桿菌會隨著食物排出體外嗎?不會!幽門螺旋桿菌是一種革蘭氏陰性菌,在身體上有許多的“鞭毛”,這種鞭毛相當于輪船的“錨”一樣,在胃壁上起到了一種“拋錨”作用,使幽門螺旋桿菌牢牢的吸附在胃壁上,不會被排出。
除此之外,幽門螺旋桿菌還會分泌一種“酶”,使其免受體內的免疫細胞——中性粒細胞的吞噬。
因此,幽門螺旋桿菌一旦感染,是很難通過自身的作用被清除和殺滅的。
體內的幽門螺旋桿菌如何清除?幽門螺旋桿菌如此恐怖,那么體內的HP如何有效清除呢?最有效的辦法還是多次談過的辦法——聯合用藥法。目前最流行的是四聯療法:根除方案一般由鉍劑+PPI+2種抗生素,簡單舉個例子:
阿莫西林1.0g,一日兩次,克拉霉素500mg,一次兩次,埃索美拉唑20mg一日兩次、枸櫞酸鉍鉀0.6g一日兩次,阿莫西林+克拉霉素餐后30分鐘服用,埃索美拉唑+枸櫞酸鉍鉀餐后30分鐘服用,服用周期14-28天。對于青霉素過敏者,可選用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或克拉霉素+甲硝唑的抗生素方案。
值得強調的是,中醫上講究“一人一癥,一人一方”,對于抗HP感染治療,同樣也要定制個性化的治療方案。要結合病人自身的實際情況,如藥物過敏史,服用藥物史(比如經常服用阿莫西林,仍然HP陽性,這個病人體內的HP很可能已經對阿莫西林耐藥,應調整用藥方案)等,選擇最適合最敏感的藥物組合方式,來進行根除HP治療。治療過程中,應注意施行分餐制,避免二次感染。
是否幽門螺旋桿菌陽性感染者都要進行根除治療?相信這個問題是很多人的疑問。多年研究發現,大約有1/6的人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者會發展為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等慢性胃病。根本原因雖然尚不明確,但目前看來與宿主的易感性、胃黏膜的個性化差異、遺傳因素和菌株的亞型差異等密切相關。在臨床上,推薦進行根除幽門螺旋桿菌的適應癥有:
強烈推薦:消化性潰瘍、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
推薦:早期胃腫瘤已行內鏡下切除;慢性胃炎伴有胃黏膜萎縮糜爛;慢性胃炎伴消化不良;長期服用“拉唑”類PPI制劑;長期服用非甾體抗炎藥物;胃癌家族史;不明原因的缺鐵性貧血;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其他HP相關性胃病。
對于胃部沒有問題的HP感染患者,李藥師建議以下人群也可以制定個性化方案,進行根除治療:
有胃病家族史,HP陽性感染者,暫無癥狀,可提前進行HP根除治療;
檢查時,如條件允許,進行胃部幽門螺旋桿菌特異性培養,幽門螺桿菌菌株分成兩種主要類型:Ⅰ型含有CagA和VacA基因并表達兩種蛋白,Ⅱ型不含CagA基因。目前多認為Ⅰ型與胃疾病關系較為密切,一次,如果是Ⅰ型HP感染,即使無癥狀,也可進行HP根除治療。
體外的幽門螺旋桿菌如何清除?科學研究發現,幽門螺旋桿菌可經過口-口、糞-口、水源、手-口等多種方式傳播,而且呈明顯的家族聚集性,家中有HP陽性感染者的家庭,其他人感染HP的幾率(64%)是家中無HP感染者的幾率(14%)的四倍還多。
因此,為了避免HP的交叉傳染,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是很重要的,勤洗手、正確洗手,如果條件允許,與HP感染者施行分餐制也是不錯的選擇。另外,對于家庭中常用的餐具、廚具,衛生間的坐便器、洗手盆等,定期進行消殺也是非常必要的。
別看幽門螺旋桿菌在體內那么厲害,在體外它可沒有那么猖狂,HP屬于微需氧菌,最佳生長條件是含氧量5%~8%,因此,在外界環境中,HP是無法大量生長繁殖的。另外,HP是無芽孢的細菌,在普通加熱條件下即可殺滅,如餐具消毒,可采用100℃蒸煮30min的辦法,足矣殺滅HP。含氯的和過氧化氫的消毒劑,可以用于臺面和馬桶的消毒,也能有效的殺死HP。
哈哈,看著網友們的逗比評論笑死,玩笑歸玩笑,病還是要慢慢治的,特別是想控制幽門螺桿菌。不吃藥是無法徹底殺死幽門螺桿菌的。
常食用一些食物是可以控制幽門螺桿菌的數量和繁殖。
1、大蒜
都知道大蒜有抗菌殺菌的作用,可以抑制細菌的生長。大蒜中的某些功能活性物質具有一定的殺菌作用,大蒜中含有的含硫化合物和含硒化合物對防癌也有一定的積極效果。但大蒜畢竟只是一種食品,不應該夸大它的功效,更不能把它當成日常生活中的抗癌藥物。
大蒜素遇熱時會很快失去作用,所以大蒜適宜生食。大蒜不僅怕熱,也怕咸,它遇咸也會失去作用。因此,如果想達到最好的保健效果,食用大蒜最好搗碎成泥,而不是用刀切成蒜末。并且要先放10—15分鐘,讓蒜氨酸和蒜酶在空氣中結合產生大蒜素后再食用。
2、西蘭花
西蘭花新鮮西蘭花中含有大量的萊菔硫烷,有助于抗擊幽門螺桿菌。研究發現,每天吃西蘭花者糞便中幽門螺桿菌抗原水平可下降40%以上。將西蘭花200克切成小塊,用沸水快速燙一下,涼拌食用。另外,西蘭花也可榨汁生吃。
3、包菜(卷心菜)好像各個地方的叫法都不一樣
卷心菜有抗生素作用,可殺死包括幽門螺桿菌在內的多種細菌。卷心菜榨的汁,3周后可減輕由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造成的腹痛,并有助于兩種潰瘍的愈合。卷心菜還含有一種類似生胃酮的化學物質,可刺激胃腸細胞分泌粘液以形成屏障,從而與胃酸隔離,保護胃不受傷害。卷心菜越新鮮抗潰瘍的效果越好。
4、猴頭菇
能增強胃黏膜屏障功能,對潰瘍的愈合、胃黏膜上皮的再生和修復大有好處。這樣便可抑制幽門螺桿菌的滲透。
5、牡蠣、牛肉、羊肉和菠菜等富含鋅的食物
鋅與肌肽(一種氨基酸)結合使用,最重要的作用是消滅幽門螺桿菌。不但能防止潰瘍形成,也能讓胃潰瘍愈合。牡蠣、牛肉、羊肉和菠菜均富含鋅。
6、花青素
非常強效的抑菌劑,它的主要作用是防止細菌黏附在胃壁,抑制幽門螺桿菌生長。
含花青素的食物:黑枸杞、蔓越莓(tranb?r)、藍莓、葡萄籽、紫甘藍、茄子、紫薯、櫻桃、桑葚、黑(紅)米等。
7、紅薯小米粥
有人吃紅薯泛酸,但小米制酸且含豐富VB2,有利于潰瘍面恢復,養胃。不喜歡紅薯的喝小米粥即可。
8、麥盧卡蜂蜜
蜂蜜對于細菌有抗菌殺菌的作用,但還是要看蜂蜜的好壞了。
麥盧卡蜂蜜跟普通蜂蜜不同的是可以有效護理腸胃,其蜂蜜中獨有的UMF因子,具有強力的殺菌抗菌力,用于治療mrsa 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可以殺死胃里的幽門螺桿菌和腸道的一些致病病菌,改善小腸細菌過度生長(小腸細菌過度生長(SIBO),是指遠端腸道內菌群因各種原因移位進入小腸,主要表現為營養吸收不良、腹瀉、腹脹及小腸動力異常等。)
推薦大家可以上喜地平臺,看一下海外純品新西蘭的麥盧卡蜂蜜。
這么多網友支持小編很開心,最起碼我碼的字是有用的。
小編再加一點日常生活中養胃的食物:
被感染幽門螺桿菌的伙伴非常容易慢性胃炎,但基本問題不大,偶爾會胃脹、胃酸,平常的飲食也要注意一下,但是經常性的胃酸,胃脹,胃痛還是早點去醫院(靠譜的公立正規醫院,別被所謂的專家騙了)做一下胃鏡檢查治療。1、主食:
以面食為主,面食易飽易消化,對胃好一點,大米中含有過多的酸,所以還是少吃點大米,不過可以將菜做的清淡些,多吃菜,少吃米。熬大米粥的時候可以放些小蘇打,可以幫助把粥熬得爛爛的,便于消化。可以多食用小米,小米是大家都知道的養胃好粗糧。
2、胡蘿卜:
胡蘿卜素可以轉化為維生素A,明目養神,增強抵抗力,防治呼吸道疾病,
燉肉的時候少放白蘿卜(有些叫水蘿卜),用胡蘿卜與肉一起燉,具有護肝養胃的療效,燉出來也不比白蘿卜差,蠻香的。
3、南瓜:
這個就不用說了吧,老一輩都知道,南瓜養胃也是老話了,什么小米南瓜粥,大米南瓜粥啥的,反正南瓜用來熬粥再合適不過了。南瓜含有大量的果膠,可以吸附細菌以及有害物質,包括重金屬以及鉛等,所以南瓜具有排毒的作用,果膠還具有保護胃黏膜的作用。
4、菜湯:
我說的是菜湯,不是肉湯,雞湯、燉肉的湯沒有什么營養的,再說一下,肉湯里全是油水,都是脂肪,少喝點吧伙伴們,多喝多紫菜蛋花湯,珍珠翡翠白玉湯等。別放油,少放鹽。
5、餅干:
不是特別甜的那些夾心餅干,而是蘇打餅干,無糖的那些,對胃非常好。
6、牛奶:
有乳糖不耐癥的伙伴們別喝,通俗解釋一下,就是喝了牛奶就拉肚子的伙伴。牛奶對治療消化性潰瘍病有所幫助。
最后小編再補充一下:上述所有食物在有所幫助的情況下適量增加,別天天吃,頓頓吃,還是要考慮健康的營養均衡。
-----------------------分--------------------------割----------------------------線---------------------------
好了,這里為什么要做分割線呢?就是要告訴大家,控制幽門螺桿菌要從日常生活抓起。生活習慣太過不健康,吃再多的上面這些食物、藥物都沒用。對于幽門螺桿菌,我國有60%的人均被感染,但大多數并無什么大的問題,幽門螺桿菌的危害是在你的胃不健康的基礎上,它便會興風作亂。
不健康的生活習慣:
趁熱吃
這個是我國的通病了,生活中聽過無數遍:“湯要趁熱喝,飯要趁熱吃,冷了就不好吃了。”但長久一直吃太燙的食物,會對食道和胃黏膜造成慢性的損傷,最終引發癌變。還有要注意吃火鍋和燒烤要適量。
吃飯賊快
別人一碗飯沒吃完,有人已經兩碗飯下肚了,感覺都沒有嚼,生吞啊。老話叫做“吃嘴”。狼吞虎咽進食極易造成胃潰瘍、胃炎等胃腸道疾病。而且容易發胖。
建議吃飯時嚼爛之后在下咽,不需要每口必需要嚼固定的多少下,感覺嚼爛就可以了。最好午餐與晚餐時間至少要20分鐘。
暴飲暴食
吃的碗里的,望著鍋里的,吃完鍋里的,看著你碗里的。吃飯吃個八分飽就可以了,暴飲暴食吃撐了會擾亂胃腸道得消化和吸收,促使胰腺在短時間里分泌大量的消化液,最后導致胃脹、甚至嚴重到急性胃擴張。前幾天不是有個真實的新聞,一小伙連吞兩碗方便面,又猛灌了一瓶碳酸飲料,結果導致胃脹氣,不幸身亡。所以暴飲暴食千萬不可取。可以中餐和晚餐中間再補一餐。
纖維攝入不足
膳食纖維對于腸道的蠕動有非常有效明顯的作用,可以防止便秘,減少不消化的食物殘渣,毒素,啊,也就是便便,在腸道停留的時間,盡早排出有益健康。
這一點我國大部分人的食用量都不及格,推薦量是20至25克,而我國人均食用量不到15克。這怎么行,含有膳食纖維的食物沒有這么難吃啊。除了雜糧等口感粗糙的食物,還有大麥,豆制品,胡蘿卜,燕麥,柑橘等都有非常豐富的可溶性纖維。膳食纖維可以減緩食物的消化速度,不太容易餓,也可以平衡餐后的血糖,降低膽固醇。
情緒上問題
相信伙伴們都有過這種情況,大哭的時候胃一直抽抽,生氣的時候會氣的胃疼,而且不開心的時候,情緒不穩定的時候胃感覺不到餓,根本不想吃飯。有沒有?是不是有!
胃腸道能受神經、內分泌系統協同支配、調節。胃腸道的神經細胞數量僅僅次于中樞神經,對心理的反應非常敏感。
當你大哭、生氣、緊張等不同負面情緒時,嚴重時便會沒有食欲、胃的上腹部陣痛、燒心等一系列癥狀,太過嚴重時,請求助心理醫生。
好懶,好懶,動都不想動
長期不鍛煉,導致食欲減退,飯量明顯減少,胃動力不足,容易引發胃、結直腸炎癥和腫瘤。
平常多動動,多走走路也可以,籃球、跑步、游泳、打太極都可以,關鍵是每周要鍛煉個3至4次哦。
酒鬼!
數據顯示,胃癌患者中接近一半的患者都有長期飲酒,很多還是大酒鬼,有酒癮,特別是以白酒居多。
眾所周知,酒精會對黏膜造成損傷,一口酒含在嘴里,口腔黏膜感受到刺激了吧,那就別說你的胃了。這些黏膜長期被酒精反復刺激,不斷經歷損傷、修復、又損傷的過程,會導致慢性炎癥的出現,最終為腫瘤埋下隱患。
如果想喝酒,最好還是戒掉吧。如果非要喝!請讓酒不要度數太高,喝的時候在配點小菜,肉皮凍比較好,這種膠原蛋白含量高的食物會在胃中形成一層保護膜,可以減緩酒精傷害。
亂吃藥物
其實有些病無需那么嬌氣,像小熱小痛,感冒,頭有點疼,嗓子有點啞,干好像是發炎了,然后亂吃消炎藥,止痛藥等藥物,這些藥物會損傷胃黏膜,引起炎癥和潰瘍。
所以,不要自己亂吃藥,還是要咨詢一下醫生。
附言:
胃對食物其實非常挑剔,是你一點也不挑剔,等到你的胃受不了你的時候,就該鬧脾氣了。
7種類型的食物適量、少吃哦!
冷飲:雪糕、冰鎮的飲料、放在冰箱里的剩菜不加熱直接吃等;
腌菜:這個非常容易造成胃病啊!什么辣白菜、糖蒜。。。
煙熏油炸食物:臘肉啊、火腿腸、培根、臭豆腐,可以吃,但是不要吃得停不下來,天天吃;
寒性的蔬菜水果:這個具體看一下中醫咋說的,西瓜、柿子、香瓜、柚子等。
生冷的海鮮:記住是生冷的,冷藏過的,放在冰上凍過的;
辛辣刺激的食物:川菜啊、重慶火鍋啊。算了,我說多了也找著罵,少吃少吃好吧;
甜膩多脂的食物:這個還用說!什么紅燒肉、豬下水、豬蹄、奶油等等。。。還是那句話,可以吃,但少吃,少吃。
想殺死幽門螺桿菌,從養胃開始。
如有胃部患病,請盡快找專業的醫生合理的治療解決,請不要自己治療和忍受。
怎樣檢查是否感染幽門螺桿菌?
這個是沒有辦法自檢的,推薦去正規的醫院檢查:
最常規的有三種檢查方法:
1、吹氣試驗(這個是最常用的,最方便簡單的檢查方法。)
服用藥劑之后等待十分鐘,隨后對著儀器吹口氣即可;
2、胃鏡檢查(雖然比較痛苦,但比較全面,可以檢查預防很多疾病的發生,把食管和胃全部檢查了。)
3、抽血檢查幽門螺桿菌抗體。
怎樣預防感染幽門螺桿菌?
1、分餐制
習慣使用公筷,特別是聚餐聚會時,從盤子中取出自己的量即可。
2、不食用沒有全熟的食物
雖然外國人是分餐制,但是由于他們喜歡吃半生半熟或全生的食物,牛排,牡蠣,生魚片等,幽門螺桿菌的感染率并不比我國低,差不多也在50%。
3、幽門螺桿菌主要通過唾液傳播
對著別人打噴嚏,情侶親嘴,自己嚼碎喂小孩吃飯,共用牙刷等這些習慣都會互相傳染幽門螺桿菌。
4、差點給忘了,還有自身要注意衛生
飯前便后勤洗手,不吃不衛生的食物,常洗澡除菌等。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