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工業機器人?
想知道什么是工業機器人,就要先知道工業機器人的發展歷程,這樣更為方便的理解工業機器人出現的原因,以及現在的工業機器人為啥是這個外觀形態?
1930-1960年代
伴隨伺服系統技術,以及計算機技術在美國產生,美國科學領域的研究人員開始著手在機械手方面研發。(看清楚了啊,美國的伺服技術確實發展很早)
第一臺真正意義上的工業機器人,是在計算發展起來后出現。在1959年之前,有很長時間的發展歷程,第一臺機器人的制造是美國人恩格爾伯格,制造的第一臺五軸機器人,應用于壓鑄領域。
(五軸機器人應用)
第一機器人其實已經采用了計算機控制,同時也使用了分離式固體數控元件,在沒有磁盤的年代采用的裝有存儲信息的磁鼓,能夠記憶完成180個工作步驟。
1960年也被稱為機器人的元年。
1960-1980年代:工業機器人逐步進入汽車行業
第一臺機器人發展后,恩格爾伯格以及合伙人的Unimation公司逐步上了正軌,但是在工業機器人漸漸有起色的時候,這兄弟把公司給賣了。
1973年,現代意義上的關節機器人開始出現。這時候的工業機器人的驅動已經變成電驅動,采用電機驅動。
左邊是1973年IRB-6六軸機器人,這是現代工業機器人的基礎模型,后期的不少產品都有借鑒這個機器人的影子。
右圖是scara機器人的原型,1978年日本Hitata公司制造出第一臺scara機器人,scara機器人的原理和模型是日本在電子產業發展中發展起來的。
基于這幾大類,基本上奠定了工業機器人的主要機器人類型。
1980年后的工業機器人市場是日本人的天下。
1973年,仍然還是富士通公司的稻葉清右引入美國的伺服電機技術,率先應用在當時的加工中心里面。
而后,開始主導開發工業機器人,1974年FANUC機器人公司建立,并與1976年推向市場。
真正讓fanuc發展最快的是其同美國GE合資進入美國,并且快速的占領美國數控系統市場,同時也將工業機器人打入了美國汽車廠商內部。
fanuc專利申請量變化曲線
日本機器人的銷量變化趨勢。
日本機器人的發展基本奠定了,全球早起機器人發展的模式以及格局。
1985年,工業機器人開始應用在汽車焊裝線上面,這一應用,讓工業機器人發展得到了騰飛,整個焊裝線容納了工業機器人50%以上的產量。
1989年,SONY第一次將將scara機器人應用于VCR裝配線上面。
從以上機器人的基本發展歷程,大體上就能夠理解機器人的出現,以及機器人形態,包括機器人出現的原因了。
那么下面就是比較枯燥的,機器人基本形態構成了。
形成了通用機器人+細分行業應用機器人的模式。
各個種類機器人:
在不斷的發展和探索中,最后形成了,四軸,六軸,scara,delta這幾大機器人類型。
這種依靠控制系統進行運動控制,使用伺服電機作為驅動的機械手臂結構,就是工業機器人機構。
機器人基本構成是由:
工業機器人一個關節,叫一個軸:
機器人結構爆炸圖
怎么定義工業機器人呢?
具備的特點是:用工程的方法實現人體所持有的動作功能,以完成這些功能所必要的智能。
說白了就是機器人可以編程,可以重復使用,一臺機器人可以應用在不同領域,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柔性化。所謂的柔性化,對應的是專用的固定的功能。例如車床就就是固定的,沒有柔性化的機械。
總結:如今工業機器人已經在各個行業得到使用,大部分都見過工業機器人。未來,工業機器人使用量仍會不斷增加。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