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新能源技術是否有了重大突破
德國打算向阿聯酋提供用風能和太陽能發電的新能源技術。德國一些專家說,利用風能和太陽能發電是最重要的新能源之一,該技術主要是利用龐大的扇葉將風能轉化為電能,可供邊遠地區的照明和家庭使用。德國一家名為“道尼爾.昆斯萊特”公司的執行主席赫爾波特.格倫福德說,第一座風能發電站將建在阿布扎比的塞爾.巴尼亞斯島上。他指出,德國有計劃在德國北海沿岸建設30座風力發電站,包括幾千座安裝有風扇的風力塔。德國現有14300個用于發電的風力扇。他說,阿布扎比和阿聯酋在海灣地區的地理位置非常有利于利用風力
和太陽能發電,非常有利于研究人員研究利用新的能源。
德國GTZ公司駐阿布扎比經理彼得說,該公司計劃與德國“道尼爾.昆斯萊特”公司合作,設想向阿聯酋提供利用風力發電的技術,在阿布扎比建設多座風力發電站。
世博都出現了什么新科技
2010年上海世博會將會應用和展示哪些最新科技成果?今日起至7日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舉行的第十一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期間,由科技部、上海市政府會同上海世博會科技領導小組其他成員部門和單位共同舉辦的“世博科技展覽”,將向公眾揭曉答案。 科技藝術環保完美結合 昨天,商報記者在現場看到,“世博規劃與工程建設展區”通過對世博主題館、中國館、世博中心、演藝中心、世博軸以及“滬上·生態家”、南市電廠等案例的科技創新剖析和體驗,充分體現了科技、藝術和環保元素的完美結合。 其中,“披著綠坡”的世博演藝中心是屋頂覆土、雨水收集、綠化隔熱外墻等技術綜合應用的體現;“東方之冠”中國館在古典大氣的外部造型下,隱藏著自然遮陽、循環自潔、模擬人工濕地等綠色建筑新技術;典雅別致的主題館將光伏并網發電技術與“里弄”、“老虎窗”等老上海建筑元素有機融合;世博軸采用了大跨度索膜結構,融合了百萬量級LED、江水源與地源熱泵、地下空間防災與建筑環境等多項技術,實現了世博軸作為世博園區地下空間交通集散場所和重要展示空間的雙重功能;“滬上·生態家”則引領了未來生態建筑的發展方向。另外,“世博園與世博場館規劃設計導則研究”的項目成果,成為了世博園區規劃設計的主要技術指導依據。 海上風電場將為世博供電 據悉,世博會期間,有一大批利用太陽能、風能、地熱能等新能源的技術和設備將在園區內展開集成應用與示范。其中,太陽能光伏技術總裝機容量達到約5兆瓦,是目前國內乃至亞洲最大的光伏建筑一體化并網發電系統;半導體(LED)照明技術應用于城市最佳實踐區、“一軸四館”等世博園內主體建筑區的景觀照明,使整個世博園有望成為全球最大的半導體(LED)照明集中示范區;1000多輛新能源汽車在園區內的示范運行,將實現世博交通園區內“零排放”、園區周邊“低排放”的目標。 值得一提的是,3MW風力發電機組在我國第一個國家級海上風電示范項目——上海東海大橋10萬千瓦海上風電場正在安裝、調試,將于上海世博會前全部實現并網發電,為世博會提供綠色清潔能源。 從源頭到龍頭保供水安全 “天藍了、水清了、草綠了、景美了”——這映射出的是從世博園區的綠化到和諧生態環境的營造,從飲用水的安全保障到大氣、水體和固體廢棄物污染的綜合治理,從場館建設中的環境修復到垃圾的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每個環節都體現出科技對城市環境改善的促進作用。 其中,世博園區白蓮涇河道實施的近自然生態修復集成技術,充分體現了生態系統的自凈化、自調節、自平衡和景觀美化功能;青草沙水源地工程展示和飲用水安全保障體系等項目展示了從源頭到龍頭的完善供水體系;針對世博會期間上海經歷夏季高溫開展的“控溫降溫”技術研究,從遮陽、自然風道設計、功能材料利用和水景、水霧消暑等多方面提出了解決途徑。 入園每人檢票不超20秒 智能交通系統、人性化觀展管理、射頻識別(RFID)技術和下一代寬帶電視網和新一代顯示技術的集成應用,為世博會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豐富展示手段,更為參與者提供了舒適、便捷的觀展體驗。 據介紹,“上海世博智能交通技術綜合集成系統”項目已取得重要進展,通過應用信息化、智能化控制等技術,保證交通高峰時段主城區及換乘點交通信息發布和引導更新頻率小于5分鐘,為確保世博會舉辦期間的交通暢通提供技術支撐;世博會期間TD-LTE將在5.28平方公里內的世博園區和核心區域“一軸四館”進行網絡覆蓋,并實現TD-LTE業務演示,將推動第三代移動通信向第四代移動通信過渡;通過應用基于RFID技術的新型門票系統,上海世博會7000多萬張門票將全部采用RFID技術,滿足了大客流高效檢票處理的需要,使人均通過世博園區入口閘機時間不超過20秒。 人證合一識別系統將啟用 商報記者在“世博安全健康展區”中看到了“人群疏導預案模擬技術與系統”。其通過在計算機中構建公共設施的三維場景,模擬其中的人流運動和可能發生的突發災害事件,為世博會期間應對可能發生的突發事件提供了科學、全面、可靠、高效的輔助分析手段;“人臉圖像采集與比對系統”可在上海世博園區所有的出入口和重要場所實現24小時不間斷布控,通過人臉識別技術,確保出入口及園區內重要場合實現“人證合一”。其他亮點展項包括數字化中醫四診儀、HINI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等醫療與傳染病監控技術。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