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全運會投資了多少錢,全運會能賺2000億嗎?
僅從全運會本身來看,肯定是賺不回2000億的。這個不光西安舉辦的全運會是如此,甚至全球矚目的奧運會也做不到。原因無他,看待全運會帶來的收益,不能用簡單的加減法來計算。而是應該從綜合角度著眼。
自從西安全運會提上日程以來,西安為此投入的資金絕大多數都用于了新場館建設和翻新改造道路等城市綜合項目上。
如果在西安生活的人,應該能明顯感受到,西安這幾年的斷頭路打通了不少,新修的交通道路也增加了。這對城市的經濟發展和交通改善帶來的收益,是看不見但切實有用的。
而這種收益會持續很多年,是沒有辦法拿金錢衡量的。
另外,西安整個城市的公共設施配套的完善,也讓這個城市變得越來越漂亮,也提升了人們的生活品質。
這是另一種無形的收益,同樣也是無法準確衡量的一種效益。
更不用說因為全運會帶動的房地產、建筑施工、解決就業等,這些實實在在的投入和產出,也給一部分人帶來了切實的收益。
未來全運會開完后,這些場館肯定會再次利用,而這些再次利用的場館設施等,也會間接帶動旅游、觀光以及文化建設。譬如鳥巢和水立方一樣,成為很多外地人光顧游覽的對象。
所以說,雖然全運會看似和自己沒有任何關系,但生活在這座城市的每一個人都是受益者。如果能全運會舉辦這樣的機會,以后西安能承攬更多國內國際賽事,絕對是利民的一件大好事,我舉雙手贊成!
至今為止,我國已經舉辦了14屆全國運動會,至于運動會是虧還是盈利,從來沒有一個官方的統計數據,所以到底每一屆全運會盈利了多少錢,我們是無從考究的。
不過從歷屆全運會的投入來看,每個地方投入的資金肯定不少。
作為國內最有影響力的體育盛事,也是規模最大的國內體育大賽,全運會本身對舉辦城市的要求是非常高的。
一般來說全運會對承辦城市有六大要求,分別是,一、經濟實力突出;二、安保工作扎實(因高層要出席);三、場館數量達標;四、城市基建完善;五、競技體育和群眾體育基礎好;六、承辦體育大賽經驗豐富者優先考慮。
正因為全運會的承辦條件要求非常高,所以并非每個城市都可以申辦,實際上自1959年全運會誕生以來,真正舉辦的城市并不多,在1983年之前,全運會一直固定在北京,從1983年之后,全運會也一直在北京,上海和廣東三個地方輪流舉辦。
只是后來隨著全國各地經濟實力的不斷發展,體育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所以從2001年之后,我國才正式取消了全運會在北京,上海,廣東輪流舉辦的傳統做法。
此后全運會先后在南京(2005年),山東(2009年),遼寧(2013年),天津(2017年),陜西(2021年)舉行。
而且從這些舉辦全運會的城市來看,他們投入的資金都不少,其中南京全運會總投入達到1,600億,山東全運會投入達到2000億,遼寧全運會至于投入了多少相關部門并沒有公布具體的數據,但即便再節約所投入的資金至少也會達到上千億。
參考前幾次全運會的投入,本次陜西全運會投入的資金至少也會達到1000億以上。
而陜西全運會投入資金之所以這么大,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很多場館都是新建,如果把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考慮在內,投入的資金就非常大。
比如承辦全運會的主場館,西安奧體中心就投資了260億,其他比賽場館投資金額也達到202億,相當于光是比賽場館新建投入的金額就達到500億。
與此同時,為了配合全運會的舉行,當地還對配套設施,交通,城建等進行升級。
至于這些配套設施陜西投入多少資金,沒有一個具體的統計數據,但是參考前幾屆全運會的投入來看,肯定不是小數目。
在這些資金投入當中,有一部分資金是由全國體育彩票基金撥付,但絕大部分都是由當地政府財政承擔。
但是與龐大的開支相比,目前全運會的商業化開發程度并不是很高,對應的全運會能夠帶來的收入也并不是很大。
從實際情況來看,全運會的收入來源無非就幾個方面。
第一、贊助收入。
在全運會舉行之間,會有很多觀眾入場觀看,各大電視臺也會轉播,所以很多企業也會積極贊助,從陜西全運會的相關數據來看,目前贊助收入也只不過是15.5億元左右,這個跟奧運會贊助費動不動就是幾十億美元是有很大差距的。
第二、轉播收入。
至于這次陜西全運會的電視轉播收入是多少,官方并沒有公布具體的數據,但我個人認為達到幾億元應該是不成問題的。
第三、門票收入。
全運會是我國國內最大的體育盛事,但對應的門票收入其實不會很高,比如第11屆山東全運會門票收入就只有1,200萬元。
基于此次陜西全運會門票收入會達到多少,目前沒有具體的統計數據,但我個人估計不會太多,因為目前疫情還沒有過去,很多人估計都不會前往陜西觀賽。
第四、特許經營。
全云會有一些吉祥物,也有一些有標志性的特征和文化符號,這些都可以轉讓給企業特許經營,這部分也是收入來源,如果做得好,收入也可能不低。
第五、后期的場館運營收入
在全運會之后很多場館肯定會空置,這時候主辦方可以利用這些場館來承接一些賽事,或者其他活動,也可以直接把場館租賃給一些企業,這也可以增加一部分收入來源。
我們上面所提到的這5部分收入就是全運會最直接的收益來源,但即便把所有的收入加在一起了,我認為也不會太多,保守估計也不會超過100億。
當然除了這些直接收入之外,還有一些間接的收入,就是帶動當地產業和經濟的發展。
比如在全運會籌備期間,當地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建設場館、對城建進行升級,這些建設可以帶動當地一些鋼筋,水泥,建材,機械等行業的發展。
另外在全運會舉辦期間,會有很多人前往陜西觀賽旅游,這樣也可以帶動當地餐飲、住宿、交通、娛樂、購物、景點等各個行業的發展。
但不管怎么發展,我認為想要回收1000多億的投資成本有點不太現實,對于舉辦全運會來說,真正的意義并不是獲得多少盈利,而是帶動一個城市甚至一個省份整體的升級。
一方面是舉辦全運會,最直觀的就是一個城市的城建會有明顯的提升,無論是交通還是環境都有了明顯的改善,這樣可以大大提高市民的生活品質。
另一方面舉辦全運會真正的意義是帶動體育產業的發展,通過全運會來帶動當地居民參與體育的熱情,從而推動體育產業的發展,這才是最有意義的地方。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