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很多城市還要采用對天氣環境要求更高的電動環衛設備?
在國家打贏“藍天保衛戰”大環境驅動下,一大批以環衛裝備研發制造、環境服務為業務主體的公司氤氳而生。它們是藍天保衛戰的先鋒。適應國家政策及市場需求為導向,電動環衛裝備/設備成為了這些公司未來戰略布局的主體。
電動環衛裝備/設備相對傳統內燃機式,優點更加明顯。
1.節能減排。電動屬于新能源,它不需要消耗珍貴的石油資源,也不會排放二氧化碳和其他有害物質。
2.降低成本。環衛運營的成本是非常大的,使用電動設備/裝備更加省錢,柴油動力環衛車需要在低速下作業,油耗非常大。百公里耗油22-30升。成本超過200元。而充電狀態下平均一度電為1.2元(白天作業,夜晚充電價格更便宜),百公里成本不到50元。
3.噪音低。電機工作沒有發動機巨大的咆哮聲,更加符合城市清晨作業的需求。
4.適應惡劣天氣能力不比燃油車差。許多環衛車輔助城市救援,可以趟水而過。電池經過革新換代已經不再畏懼寒冷和炎熱了。
相比優點,新能源環衛裝備的缺點就不是那么明顯了。不同于家用乘用車,環衛裝備可以晚上進行充電,白天作業,地點固定,不跑遠途。不影響使用。電池技術越來越成熟,怕冷怕熱已經基本攻克了。
新能源環衛裝備的價格比傳統裝備更昂貴是因為新能源研發成本非常高,未來技術穩定后,價格會有所下降。
一、發展新能源經濟是當今世界的歷史潮流和必然選擇 近年來,曾支撐20世紀人類文明高速發展的以石油、煤炭和天然氣為主的石化能源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危機,除其儲藏量不斷減少外,更嚴重的是科學研究發現,石化能源在使用后產生的二氧化碳氣體作為溫室效應氣體排放到大氣中后,人為地導致了全球變暖,引發了人們對未來社會發展動力來源的廣泛關注和思考。不少國家的能源戰略都有一個明顯的政策導向――鼓勵開發新能源,這既是國際市場上石油等傳統能源產品價格高昂壓力所致(非常時期除外),也是人類可持續發展的客觀需要。 因此,新能源開發有可能成為未來最重要的經濟增長引擎,成為最有創造就業和財富能力的新經濟支柱。目前,全球投向新能源,特別是風能、太陽能和生物質能的資金數量激增。有一種共識正在世界范圍內形成:只有在新能源技術革命中走在前面,才有可能在未來的世界經濟格局中占據優勢地位。尤其在受金融危機的影響全球經濟呈現不斷下滑嚴重局面的背景下,有專家認為對新能源的開發與利用將是全球金融危機后世界經濟的新一輪競爭熱點,對傳統能源的改良以及新能源技術和產品的發展,將會催生一個巨大的市場,新能源產業必將成為世界各國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的一個重要突破口。二、發展新能源經濟可為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提供支撐 有豐富的新能源資源,新能源發展又有了一定的基礎,這些條件為發展新能源經濟提供了支撐。當前,大力促進新能源經濟的發展,是發展中的重要戰略機遇。發展新能源經濟不僅可以開辟新的能源供應途徑,有效增加新能源供應量,還可以有效降低環境污染,有利于實施生態立省戰略,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而且,從產業結構調整看,發展新能源經濟將對調整目前以重化工為主的產業結構、經濟結構和發展戰略,帶動相關的一系列產業的發展,提高經濟運行的抗風險能力發揮重要作用。把新能源產業培育成為一個特色產業和新的經濟增長點,必將有力地推動青海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成為有效應對挑戰、抓住發展機遇的重要途徑。三、培育新能源經濟的總體思路 培育新能源經濟,當前應把重點放在太陽能的開發利用上,要以太陽能產業作為新能源經濟發展的龍頭,加快發展太陽能、風能、沼氣等技術成熟、市場競爭力強的新能源,盡快提高新能源在能源結構中的比重;積極推進技術基本成熟、開發潛力大的生物質能利用、太陽能發電、風能發電等新能源技術的產業化發展,為更大規模開發利用新能源、培育壯大新能源經濟奠定扎實的基礎。培育新能源經濟的線路圖要圍繞太陽能、風能和生物質能的產業鏈發展,最終形成光伏產業多晶硅提純、單晶硅拉制、多晶硅鑄錠、晶硅切片、太陽能電池、組件封裝、光伏技術系統應用的完整產業鏈,以及太陽能、風能互補,太陽能、生物質能互補的產業發展模式。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