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摩托車發源地?
一、中國摩托車發源地?
我國摩托車自主生產時間至今已有60多年了,經過歷史的發展,我國摩托車行業也呈現出不同的發展太勢,總體而言我國摩托車行業發展的較為迅速(德國摩托的發展史始于1884年),摩托車生產總量也常躍居世界前列。但是隨著部分城市“禁摩”政策的影響,國際經濟增速放緩的大環境下,以及其他各種因素的影響,我國摩托車行業不可避免的受到了一定的影響。下面來給大家分享一下我國摩托車行業的發展歷史,估計有的車型你都沒見過哦。
中國摩托車之最(一)◆ 第一輛摩托車
1951年7月8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北京第六汽車制配廠仿照德國迅達普K500型摩托車,生產出了我國第一批定名為“井岡山”牌的摩托車。(該車的命名詞由中國人民解放軍代總參謀長聶榮臻頒布,為了永遠記憶井岡山的英勇斗爭。)該車發動機為雙缸對置型四沖程風冷式,氣缸容積498ml,發動機功率11.8Kw,最高車速110km/h,自重195kg。“井岡山”牌摩托車的問世,開創了我國摩托車生產的歷史。
◆ 第一輛邊三輪摩托車
1954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北京第六汽車制配廠為滿足部隊作戰的需求,參照蘇式M72型樣車增加邊斗,試制出邊三輪摩托車,并投入批量生產,當年生產“井岡山”牌邊三輪摩托車1487輛。這是我國最早的邊三輪摩托車。
◆ 第一輛后三輪摩托車
1951年6月,上海利通機動三輪車制造廠(廠址在上海市南昌路)試制出我國第一批后三輪摩托車。1951年國慶節期間,該廠王爾榮工程師帶著該車去北京向重工業部匯報,并在華北城鄉物資交流展覽會上陳列。
◆ 第一輛在國外展出的摩托車
1955年1月,“井岡山”牌摩托車參加了在德國萊比錫舉辦的國際博覽會的展出活動,這是新中國成立后國產摩托車第一次在國外展出。
◆ 第一輛軍用重型摩托車
1957年9月,南方動力機械公司試制成功我國第一批750型軍用重型摩托車發動機;1957年11月30日,南昌飛機制造公司裝配成功我國第一輛750型軍用重型摩托車。在第二年于北京舉辦的首屆軍工企業民品展覽會上,該車獲重大民品試制獎,被定名為“長江750摩托車”。
◆ 第一輛750型大排量正三輪摩托車
1969年3月,江西贛江機械廠在長江750邊三輪摩托車的基礎上改裝設計成正三輪摩托車;當年試制出樣車,并小批量生產,型號定為長江750Z正三輪摩托車。
◆ 最早的機動腳踏兩用摩托車
1958年4月27日,濟南自行車零件廠(濟南輕騎摩托車總廠的前身)仿照蘇式機動自行車,制造出了“衛星牌”機動、腳踏兩用車。該車裝有單缸汽油機,百公里油耗僅為1.2升,全車重量比一般自行車約重5kg,亦可人力駕駛。1958年3月,上海自行車廠仿制出10輛安裝原蘇聯д4發動機的永久“101”型機動腳踏兩用摩托車,后來又按法國樣車仿制出永久“102”及“103”型機動腳踏兩用摩托車。此兩種車是我國最早的機動腳踏兩用摩托車。
◆ 最早的50型摩托
1964年9月,濟南自行車零件廠(濟南輕騎摩托車總廠的前身)以原蘇、捷兩國聯合開發的佳娃50型摩托車發動機為樣機,車體設計則參照自行車形式研制出我國最早的50型摩托車3輛參加濟南市國慶15周年的****,故取名為輕騎“15型”。1980年,該廠生產的輕騎“15型”摩托車突破了年產萬輛的大關。
◆ 最早的125型摩托車
1977年11月,河北郵電摩托車廠研制的“河北125型”摩托車通過了河北省滄州市機械局組織的技術鑒定,投入批量生產。1981年改名為友誼YY125型摩托車。這是我國最早的125型摩托車。
◆ 最早的250型摩托車
南昌飛機制造公司按照原捷克佳娃250型摩托車,在1958年內試制成功250型摩托車。當年7月1日,我國首批2輛長江250型摩托車試制出品。
1960年4月北京摩托車廠按照長江250圖紙生產了59輛長城牌604型兩輪摩托車,至1963年共生產該型車213輛,1966年后改名為“東風牌”,從此,開創了我國250ml級民用兩輪摩托車的生產歷史。
1960年3月,上海自行車二廠從北京摩托車制造廠取得了南昌飛機制造公司測繪的圖紙,完成了第一批15輛幸福250摩托車的試制。東風250和幸福250型摩托車是我國最早生產的250型摩托車。
◆ 最早的300型摩托車
1958年5月,上海石油公司成立摩托車試制小組,在沒有圖紙,也沒有搞測繪的情況下,完全按照英國“大炮”(300ml、單缸、風冷、四沖程)型摩托車零件實樣加工,仿制成新車取名“海燕”,在1958年五一節前完成了一輛樣車的試制。這是我國第一輛300型摩托車。
◆ 最早的350型摩托車
1965年9月,上海摩托車制造廠以原捷克“佳娃”350型摩托車為樣車,仿制出5輛幸福350型摩托車。
◆ 最早的550型摩托車
1958年5月,上海綜合聯社摩托車修理合作社按英國“愛雷”(550ml、單缸、風冷、四沖程)摩托車仿制出3輛樣車。新車取名“閃電”牌,用以比喻摩托車速度像閃電一樣快速。這是我國第一輛550型摩托車。
◆ 最早的650型摩托
1987年1月,南方動力機械公司在長江750F發動機的基礎上,改進設計出一種寬度和容積減少,而功率增大、性能更優良的長江650發動機,填補了國內空白。1990年,江西贛江機械廠研制出我國第一輛冠軍GJ650型二輪摩托車。
◆ 第一輛東海750型摩托車
1970年2月,上海摩托車廠為適應部隊需要,承接了東海750型軍用邊三輪摩托車的試制任務。東海750型車是在長江750型車的基礎上更進一步發展的車型。該車參照了英國凱旋(Triumph)公司“勝利”650型摩托車發動機結構,采用四沖程自然風冷式、直列雙缸發動機,并帶有電啟動裝置。
◆ 第一輛800型摩托車
1979年,航空工業部決定仿制西德BMWR80,以滿足部隊對重型摩托車的要求。該型發動機的容積為797.5ml,結構與長江750類同,其最大功率為29.4Kw(5800r/min),最大扭矩為49N.m(5200r/min)。1980年12月,試制出樣機6臺。
◆ 第一輛900型摩托車
1974年12月,南方動力機械公司自行設計研制出我國第一臺長江900摩托車發動機。該機為雙缸、水平對置、風冷、四沖程汽油機。1975年10月,江西贛江機械廠在南方動力機械公司等單位的協助下,完成了首批2輛長江900摩托車的研制任務。
◆ 最早的250型貨運正三輪摩托車
1961年11月,北京市摩托車制造廠試制出“長城”牌(1966年更改為“東風”牌)BM020型貨運正三輪摩托車,發動機為單缸、風冷、二沖程型式,當年生產了200輛。
◆ 最早的250型三輪客車
1964年4月1日,上海自行車二廠與寶山農機廠、五金配件廠合并,成立上海摩托車廠,并廠后開發的第一個新產品就是250三輪客車,即250K型摩托車。該車是在幸福250型二輪摩托車的基礎上改進設計,在滬、蘇、杭、穗、京、津、沈等大中城市受到用戶歡迎。
◆ 最早的250型客貨三輪車
1966年7月,北京市摩托車制造廠在長城BM021型貨運正三輪摩托車的基礎上,改進設計成“東風”BM021J型客貨正三輪摩托車,可乘座四人,并帶少量貨物,當年生產200輛。
◆ 第一輛轉子發動機摩托車
1969年12月,江西贛江機械廠土法上馬,研制出我國第一臺長江470轉子發動機摩托車。該車發動機采用單缸全風冷、離心葉片風泵轉子,偏心距16mm,排量467ml。由于該車在較重負荷下行駛,過熱較為明顯,尚未投入批量生產。
◆ 最早的電啟動摩托車
1969年冬,中蘇邊境事件后,部隊急需一種功率大、啟動迅速、速度快的摩托車,上海摩托車廠奉命承接了這一任務,于1970年2月試制出我國首輛大功率電啟動摩托車樣車,取名為東海750型軍用邊三輪摩托車。該車采用四沖程大功率發動機,汽缸工作容積746ml,最大功率26Kw(5500∽5600r/min),最高車速120km/h,啟動方式為電啟動兼腳踏啟動。這是我國最早的電啟動摩托車。
◆ 最早采用盤壓液壓制動的摩托車
1982年5月29日,南昌飛機制造公司研制成功的長江750J-1型公安警車上,其前輪采用了先進的盤式液壓制動器,克服了機械鼓式制動器反應遲鈍、制動力小等缺點。該車是我國最早采用盤式液壓制動的摩托車。
最早采用交流發電機的摩托車
1982年5月,江西贛江機械廠研制的長江750A型摩托車通過部級技術鑒定,投入批量生產。該車采用南方動力機械公司最新改型設計的2P78FM發動機(長江750F發動機),其發電機由65W的直流發電機改為了280W的交流發電機,從而克服了老長江750型車夜間行駛時,喇叭不響、燈光不亮的缺陷。該車是我國最早使用交流發電機的摩托車。
◆ 最早采用駕駛室和倒擋箱的摩托車
1983年5月25日,貴州偉宏機械廠在江西贛江機械廠生產的長江750Z-1型正三輪摩托車的基礎上,增加了駕駛室和倒擋箱。1987年,該車曾向孟加拉國出口175輛,創匯23萬美元,至1990年該車共生產515輛。
◆ 最早的踏板車
1987年1月,濟南輕騎摩托車廠仿照日本鈴木公司80年代研制的車型CY50(薔薇)研制出了3輛QM50QW(木蘭型)踏板摩托車,開創了我國踏板摩托車的先河。
◆ 最早使用并列雙缸機的摩托車
1995年 ,我國春蘭公司獨立研發出了并列雙缸、四沖程摩托車發動機,填補了國內空白。該發動機安裝在春蘭“虎”CL125-3和春蘭“豹”CL125-2型摩托車上,這是我國最早使用并列雙缸機的車型。該車一上市就十分火爆,至今暢銷不衰。
◆ 第一輛水冷摩托車
1997年,我國春蘭集團研制出中國第一臺水冷摩托車發動機——春蘭173mm單缸水冷四沖程發動機,安裝在春蘭公司自行開發研制的春蘭“海豹”CL125T型摩托車上。該車的水冷卻系統由散熱器、水泵、風扇、節溫器等部件組成,在缸套及燃燒室周壁上鑄有適當容量的水腔。這是我國最早使用水冷機的摩托車,同時也是我國踏板摩托車首次使用水冷卻系統的車型。該車的百公里油耗僅為1.8L/100KM,比同類型普通摩托車的油耗下降17%,已經跨入國際先進水平的行列。
二)最早的技巧體操表演車
1959年10月1日,南昌飛機制造公司(原國營洪都機械廠)向首屆全運會提供了60輛技巧體操表演的專用摩托車。該批車是在長江750型邊三輪摩托車的基礎上改裝設計的專用車。此種專用車至今風采迷人,在國家重要外事活動中仍在為外賓作特技表演。
最早的賽車
1963年2月,上海自行車二廠在幸福250型摩托車的基礎上研制出了我國第一輛國產競賽用車。在當年的全國摩托車個人冠軍賽中,幸福250作為國產車首次參加比賽。
最早奪冠的賽車
在第二屆全國運動會(1965年)上,由北京摩托車制造廠生產的長城BM440H型越野賽車和BM440G型公路賽車,奪得250兩輪摩托車8個項目比賽中的6個冠軍。第二屆全運會后,國家體委舉行了國產摩托車賽車與進口賽車的比賽。北京摩托車制造廠生產的長城牌BM440G型賽車獲得第三名,僅次于兩輛捷克“仕芝”250而優于捷克佳娃250和日本雅馬哈250,是當時進入前六名的唯一國產車。
最早的郵政摩托車
1969年12月30日,南昌鴻雁摩托車廠生產出我國第一輛“井岡山”70-1型郵政摩托車(1971年改名為燎原牌,1970年后改名為雄師牌)。
第一批反坦克用摩托車
1976年5月28日,江西贛江機械廠首次試制出能裝八二無后座力炮的長江750邊三輪摩托車3輛,能裝六九式四零火箭筒的幸福250兩輪摩托車2輛,經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司令部、裝甲兵司令部組織的道路試驗和試用,基本上能滿足部隊的實戰要求。這是我國第一批反坦克用摩托車。
最早用于通信聯絡的兩輪車
1979年8月,郵電部偃師摩托車廠生產的黃河250Ⅱ型兩輪摩托車在對越自衛反擊戰中用于通信聯絡,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為此,廣西壯族自治區郵電局轉贈了二枚對越自衛戰紀念章給偃師摩托車廠。
最早的液壓自動傾卸車
1980年12月,湖南澧水機械廠在春燕750-3A蓬式客貨正三輪摩托車的基礎上,研制出了春燕750-5油壓自卸翻斗垃圾車。該車可裝載500Kg垃圾。
最早的真空自吸抽污泥車
1981年12月,湖南澧水機械廠在春燕750-5油壓自卸翻斗垃圾車的基礎上,設計研制出了春燕750-6真空自動液罐車。該車可以非常方便地吸抽堵塞下水道的污泥垃圾,深受環衛工人歡迎。
最早的警用摩托車
1982年5月29日,南昌飛機制造公司研制的長江750J-1型公安警車通過了航空工業部組織的技術鑒定,轉入批量生產。該車采用大功率長江750F發動機和電啟動裝置,最大功率24Kw,最高車速100km/h。該車不僅保持了原長江750車堅固、耐用、可靠、維修方便等特點,而且具備了動力性能強勁、加速性能好等特點。
最早的殘疾人專用摩托車
1985年,慶安宇航設備公司生產出宇航牌FL-70殘疾人專用摩托車。
隨后,嘉陵集團也開發了一種CJ50ZC型殘疾人用摩托車。
同期北京市小型動力機械廠也開發了一種友誼牌CJC-50型殘疾人用摩托車。
功能最全的農用摩托車
1991年,安徽省蕪湖市柴油機配件廠研制成功野馬MT-175農用摩托車。該車可犁、耙、軋滾農田;配ZMB240隔膜泵可在多種種植區進行噴霧、治蟲,根外施肥,葉面噴灌;還可配ZB7型水泵、3Kw發電機、4號碾米機;同時又是農村中較理想的交通運輸工具。這是我國目前功能最全的農用摩托車。
最大排量的四輪沙灘車
2000年11月,建設集團技術中心研制出建設JS250ST四輪沙灘車,這也是我國最大排量的四輪沙灘車。
第一臺摩托車用水泵
2000年12月,建設集團開發生產出建設牌JS130型摩托車用水泵,該水泵采用摩托車為動力源,是我國第一臺摩托車用水泵。
首屆全國摩托車比賽
1984年12月17日,首屆全國摩托車比賽在洛陽舉行。建設廠生產的JT50型摩托車獲50組場地障礙賽第一名;CY80型摩托車獲公路賽及場地障礙賽兩個第一名;并獲得團體總分第一名。
最早的騎摩托車進行社會考查的活動
1985年7月26日~10月8日,由《中國廣告信息報》牽頭,新華社、《中國機電日報》、《中國體育報》、《世界經濟導報》的記者發起,兵器部嘉陵、建設、渭陽、洛陽四家摩托車生產廠提供的JT50A、CY80、JH70、WY50-1、SS90五輛摩托車、四名工作人員參加的“黃河萬里行社會考察活動”。從青海省的玉樹果洛自治州的黃河源頭開始,到山東的黃河入口地止,翻越了海拔3500米的青砂山、石積山,穿過黃河大峽谷,經受了黃土泥石流,戈壁沙漠及高原缺氧等惡劣條件的嚴峻考驗。途經8省市、44個縣,行程23000多華里。此次活動是我國最早騎摩托車進行社會考查的活動。
第一個騎摩托車的人
1886年,摩托車進入上海,清朝官吏周鴻蓀率先購買了一輛,自已學騎這種洋玩意兒到處兜風。當時租界已實行車輛管理制度。周鴻蓀領取了第一個摩托車駕駛執照,成為我國第一個騎摩托車的人。
第一位駕駛摩托車飛躍長城的人
1992年11月15日上午11時35分,我國香港的“中國特技王”柯受良在金山嶺長城烽火臺上駕駛一輛摩托車成功地飛躍跨度46米的長城。柯受良成為飛躍長城的第一人,創造了人類一項新的世界紀錄。
第一個騎摩托車穿越“死亡之海“的人
1996年8月2日,新疆建設兵團農六師運湖農場的青年工人崔迪駕駛一輛100型摩托車同好友范和文一道,從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墨玉縣卡瓦支鄉進入塔克拉瑪干大沙漠(人稱“死亡之海”)。他們克服了在大漠中的酷暑、蚊蟲叮咬、饑餓干渴和洪水泛濫等多種困難,于8月6日晚走出沙漠,歷時15天。這是我國第一個騎摩托車穿越“死亡之海”的人。
第一位駕駛摩托車飛躍黃河的人
1999年6月20日上午11時50分,我國青年農民朱朝輝(在黃河邊上長大,未受過專業訓練的山里娃)在山西省吉縣壺口駕駛本田R250越野賽車成功地飛躍跨度為25~30米的“母親河”——黃河,成為駕駛摩托車飛躍黃河第一人,創造了人類又一項新的世界紀錄。
第一個單騎摩托車攀登珠峰的人
1999年10月,陳建國在珠峰進行了訓練和試登峰,一舉到達了海拔5600米的高度,成為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用車輪壓過海拔5200米以上的人,并且是以內燃機為動力的機動車第一次抵達5600米高度。此高度已被西藏自治區體委承認為是珠峰地區人類歷史上最早的摩托車攀登記錄。
第一個單騎摩托車穿越中國四大沙漠的人
崔迪,中國著名探險家,曾獲兩項單騎摩托車探險吉尼斯世界紀錄。1990-1992年,他首次單騎摩托車環游中國;1996年首次單騎摩托車穿越塔克拉瑪干中國最大的沙漠;1997年,首次駕駛摩托車穿越羅布泊;1998年,帶領隊伍完成首次穿越沙漠拉力活動;1999年,首次單騎摩托車穿越古爾班通古特沙漠;同年12月31日,首次單騎金城集團生產的JC100摩托車成功穿越中國最低點——艾丁湖。崔迪也是我國單騎摩托車穿越中國四大沙漠和中國最低點——艾丁湖的第一人。
(三)
最早使用鋁合金車架的摩托車
1998年,西藏珠峰工業有限公司開發的珠峰ZF150-2型摩托車采用壓鑄鋁合金車架;鋁合金質量小,可減小路面行駛摩擦力,行駛起來更快捷。這是我國最早使用鋁合金車架的摩托車。
最先使用4氣門新技術的摩托車
1999年,春蘭公司研制成功中國第一臺V型雙缸水冷四氣閥250摩托車發動機,安裝在春蘭“虎神”CL250型車上。該車采用了先進的雙頂置凸輪軸、4氣門(DOHC4)新技術,較之傳統的2氣門結構,對汽缸的換氣性能及氣門結構的運動性能有較大改善。該車是我國最早使用4氣門新技術的摩托車。
最早使用V型雙缸機的太子車
1999年4月,春蘭公司研制成功了我國第一臺V型雙缸2V60M型汽油機,填補了國內空白。V型雙缸機是國際上非常流行的“美式太子車”必備的發動機,它的出現結束了國產太子車無法匹配國產V型雙缸機的歷史。春蘭“虎神”CL250型太子車配裝該發動機后便成了我國最早使用國產V型雙缸機的摩托車。
最早使用集成電路電子點火器的摩托車
上海幸福XF125、重慶嘉陵JH125和廣州五羊WY125等四沖程摩托車的電子點火器,使用了一種型號為4213的專用模擬進角集成電路,與傳統的波形進角電子點火器相比較,點火提前角可根據發動機的不同自動調節,改善燃燒,獲得較好的動力性和經濟性。隨后,輕騎GS125和豪爵125等車的電感式點火系統采用名為2918的集成電路芯片,這些車是我國最早使用集成電路電子點火器的摩托車。
最早使用數字點火器的摩托車
1999年,春蘭公司自行研制的春蘭CL250踏板摩托車上,應用了計算機精細控制,實現各工況最佳點火角度的數字點火器。該車不但功率大、扭矩大、噪聲低、油耗低;而且排放很低,大大優于國家標準,達到世界先進水平。該車是我國最早使用數字點火器的摩托車。
最大排量的太子車
1999年4月,春蘭集團首次研制成功了春蘭“虎神”CL250太子車,該車是我國自行研制的最大排量太子車。此外,1998年,西藏珠峰工業有限公司與日本雅馬哈公司合作生產了一款高性能、高品質的珠峰ZF250型太子車。該車采用了雅馬哈低重心的OHC、V型雙缸、空冷、四沖程排量250ml發動機。該兩款車是我國目前最大排量的太子摩托車。
最大排量的踏板摩托車
1999年,春蘭公司自行研制的春蘭173mm單缸水冷四沖程發動機以優異的性能指標通過了國家鑒定,這是我國首創的大排量臥式發動機。該發動機已經應用到春蘭CL250踏板摩托車上。
該車運用了水冷、頂置凸輪結構等一系列世界先進技術,其功率、扭矩、噪聲及油耗等各項指標遠遠優于國家標準,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最大功率可達13Kw;最大扭矩可達18N·m;最大加速噪聲僅70分貝;平均油耗僅為1.8L/100km,比普通踏板車省油17%。
最小排量的摩托車
1999年,我國輕騎集團應國外廠商的訂貨要求,研制出了我國最小排量的袖珍娛樂式摩托車。這種袖珍式摩托車是一種帶汽油機動力的機動滑板車,能展開也能折疊,駕駛者可以站在踏板上,也可以坐在簡易車座上,像騎自行車那樣,兩手緊握一字形車把控制行駛方向。該車采用單缸、二沖程、強制風冷式發動機,工作容積22.5ml,功率0.75Kw,點火方式采用先進的電子點火。整車結構簡單、性能優良、制造精細,像一件精致的工藝品。
最早使用排氣催化轉換器的摩托車
1999年4月,我國輕騎集團研制的高效凈化消聲器及綠色環保摩托車開發成功。該高效凈化消聲器實質上是排氣催化轉換器,也稱觸媒反應器。它是在金屬材料的載體上涂上一層貴金屬(鉑、銠、鈀等合金)的觸媒,將其置于消聲器中,利用催化轉換反應使廢氣中的有害成份還原或氧化,達到凈化排放的目的。1999年,輕騎集團在TB系列和AG系列摩托車上首次使用了30000套排氣催化轉換器,成為我國最早成批使用排氣催化轉換器的廠家。安裝了排氣催化轉換器和二次空氣導入裝置的摩托車基本上可以達到歐洲1號排放標準的要求。
第一輛小排量四沖程電噴摩托車
1999年2月,春蘭集團與奧地利AVL內燃機研究所合作開發了新型電噴摩托車發動機,成功地推出了中國第一輛電噴摩托車——春蘭CL125-6。它采用直列雙缸、風冷系統、四沖程、頂置凸輪軸結構,保持了原244FMI原有的結構,不同之處是設置了一些專用傳感器,采用4+1方式,在發動機上裝備了進氣溫度、發動機轉速和曲軸相位、缸頭溫度、節流閥體位置傳感器;另一個是在ECU電控單元中安裝了一個大氣壓力傳感器。
第一輛燃料電池摩托車
世界上第一輛燃料電池摩托車在我國臺灣面世,它標志著中國人開始加入這一21世紀最重要的能源科技的競爭。
最早的液化氣助力車
2000年6月,我國春蘭自動車集團研制出液化氣助力車,該車設有泄漏保護器、減壓穩定器和空氣燃氣混合行駛控制器,使用安全,換氣方便。同年11月,上海幸福摩托車總廠研制開發出XF135QMA-2型(排量36ml)液化石油氣助力車發動機,通過1500km道路試驗,其起動、怠速和加速性能皆為良好,特別是排放污染指標已達到了ECE R47標準。這兩種車是我國最早的液化氣助力車。
第一輛大排量公路賽車
2000年12月15日第一輛宗申750出爐,這是我國第一輛大排量公路賽車。民營企業重慶宗申集團推出的我國第一輛自行設計的大排量賽車——宗申750,填補了我國摩托車行業自主開發設計大排量摩托車的空白,并掀起了我國摩托車工業的一場產業革命。
第一個引進車型
1983年11月,我國嘉陵機器廠與日本本田公司簽訂了《JH70型摩托車零部件供貨合同》,1984年3月,首批JH70型摩托車散裝件運抵嘉陵廠。該車一問世就實現了當年投產達到國際水平,當年形成26000輛的批量生產規模,當年進入國際市場。JH70是我國第一個引進車型。
最早引進的70型摩托車
即前面所提及的JH70型摩托車,1986年至1990年該廠共生產JH70型摩托車數十萬輛,成為該廠摩托車生產中的一個主導產品,先后獲得首屆全國優質摩托車消費者協會評比綜合一等獎,兵器總公司優質產品和國家優質產品銀質獎。
最早引進的50型摩托車
1987年3月,渭陽柴油機廠引進奧地利普克(PUCH)公司MONZA50型摩托車技術。該車采用的1E38FM汽油機功率達到3.785Kw,在同排量的汽油機中處于國際領先水平。1991年9月10日,WM50(1E38FM)汽油機和整車WM50型摩托車一道通過了中汽總公司摩行辦組織的生產定型鑒定。這是我國最早引進的50型摩托車。
最早引進的80型摩托車
1983年4月,國營建設機床廠與日本雅馬哈公司簽訂了CY80(雅馬哈原稱V80)摩托車技術許可合同。1984年9月成套引進散件進行組裝,到1989年共生產CY80車270200輛,到1999年CY80系列摩托車生產、銷售了300萬輛,成為我國產銷量最大的摩托車。
最早引進的90型摩托車
1985年5月21日,濟南輕騎摩托車集團總公司與日本鈴木公司在濟南市舉行了引進日本鈴木公司K系列摩托車技術轉讓協議簽字儀式。1986年9月28日,第一批從日本引進的設備運抵輕騎總廠,至1998年9月11日,引進的K系列摩托車技術與設備全線竣工投產。當年生產K90摩托車15634輛;1989年至1990年生產K90系列摩托車35721輛。該車1989年被評為山東省優質產品和國家級新產品。
最早引進的100型摩托車
1984年8月,長春汽油機廠與日本鈴木公司簽訂了84NFC361123CN號技貿合同。按合同規定,日方向該廠提供價值120萬美元的AX100型摩托車技術軟件。1987年3月,組裝了56輛樣車,9月通過部級鑒定,開始了小批量生產。1988年生產了6700輛,1989年生產了16800輛。1989年,該車獲得吉林省和機械電子工業部優質產品獎。
最上引進的125型摩托車
1984年12月,原上海易初摩托車有限公司與日本本田公司簽訂了引進本田公司CG125摩托車技術合同。該車為電子點火四沖程摩托車,屬當時國際先進水平的車型。1985年5月,在日方指導下,完全采用日方提供的CKD件,組裝了1000輛CG125型摩托車。1986年初正式開始幸福125型摩托車的試制工作,當年試制出樣車并小批生產100輛幸福125摩托車,1988年5月通過技術鑒定,投入批量生產,當年生產1500輛,1989年生產了13001輛。
最早引進的150型摩托車
1992年11月,我國建設機床廠與日本雅馬哈公司合資,成立重慶建設·雅馬哈摩托車有限公司(雙方各出資50%),合資生產SR150、SRZ150兩種車型,這是我國最早從國外引進的150型摩托車的生產技術。該兩種車型于1994年6月正式投產,1995年生產60000輛。
最早引進的175型摩托車
1997年,我國海南新大洲摩托車股份有限公司從日本川崎公司引進了175發動機生產技術,1998年聯合研制推出“超影”XDZ175型摩托車。該車為太子款,最大功率10.5Kw(7500r/min),最高車速100km/h,具有優異的啟動性能和加速性能。
最早引進的250型摩托車
1985年5月,由偃師摩托車廠和河南柴油機廠聯合組成的中國洛陽黃河摩托車工業公司與日本川崎重工業株式會社在北京簽訂了引進川崎250型二輪摩托車全套散件及生產技術合同(包括車輛、工藝設備、專用設備等全套技術資料)。按照合同規定,該車型定名為黃河Kawasaki250型兩輪摩托車。第一批產品于1986年9月初就投放市場,這是我國最早從日本引進的最大排量摩托車技術項目。
排量最大的引進車
1994年,山東摩托車制造總廠從意大利卡吉瓦公司引進了FOX600型摩托車,這是我國引進的最大排量摩托車。該車發動機為四沖程、四氣門OHC型式,汽缸為鋁合金、碳化硅復合電鍍氣缸。最大功率25Kw(5000r/min),最高車速160km/h,外形粗獷,技術性能先進,具有國際20世紀90年代水平。
最早引進的太子車
1996年,四川華川機械廠從日本雅馬哈公司引進了SAA225太子摩托車,這是我國最早引進的太子摩托車。
最早在大陸生產的臺灣摩托車
1993年,我國麥科特瑪騏摩托車有限公司與中國臺灣光陽公司簽訂協議,由光陽公司進行技術指導生產名流100和豪邁125型踏板摩托車,這是我國臺灣摩托車最早在大陸生產的車型。隨后,廈門廈杏三陽、湖南長沙光陽、江蘇常州光陽等合資廠均紛紛在大陸生產臺灣摩托車。
產銷量最大的摩托車
1983年4月,國營建設機床廠與日本雅馬哈公司簽訂了CY80(雅馬哈V80)摩托車技術許可合同,1989年該車的國產化率便達到88%。CY80采用了先進的進氣諧振裝置,可以根據發動機轉速進行自動調整,以實現寬轉速范圍內有較大轉矩輸出,保證摩托車發動機在整個轉速范圍內具有理想的動力性能。這種國際先進水平的摩托車具有油耗低、可靠性好、造型美、功率大、啟動性好等優點,一投放市場便風靡大江南北,據統計CY80系列摩托車已累計銷售300萬輛,成為我國產銷量最大的摩托車。
最早獲獎的摩托車
1986年12月,嘉陵機器廠生產的CJ50型兩輪摩托車獲國家科工委、國家計委、對外經貿部頒發的國家銀質獎,這是我國摩托車行業首枚最高產品質量獎;1987年12月,江西贛江機械廠生產的長江750A-3C型邊三輪摩托車獲國家科工委、國家計委、對外經貿部頒發的國家銀質獎,這是我國邊三輪摩托車中首枚最高產品質量獎。
品牌價值最高的摩托車
1999年3月,中國輕騎集團的“輕騎”商標被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認定為馳名商標,品牌價值評估達到31.02億元,居全國第16位,名列當時全國摩托車行業榜首。
最早使用“榮譽(HONOR)“商標的摩托車
1999年8月,經國家機械工業局、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審查批準,錢江系列摩托車有34種車型增加使用“榮譽(HONOR)”商標。這是我國首次使用“榮譽(HONOR)”商標的摩托車車型。
最早獲得德國萊茵公司頒發的E-MARK認證證的摩托車
1999年10月,金城集團生產的金城JC100-7型摩托車獲得了德國萊茵公司頒發的E-MARK認證證書。這是我國首輛獲得德國萊茵公司頒發的E-MARK認證證書的摩托車
二、泵的種類?
按工作原理分
1.容積式泵
靠工作部件的運動造成工作容積周期性地增大和縮小而吸排液體,并靠工作部件的擠壓而直接使液體的壓力能增加。
根據運動部件運動方式的不同又分為:往復泵和回轉泵兩類。
根據運動部件結構不同有:活塞泵和柱塞泵,有齒輪泵、螺桿泵、葉片泵和水環泵。
2.葉輪式泵
葉輪式泵是靠葉輪帶動液體高速回轉而把機械能傳遞給所輸送的液體。
根據泵的葉輪和流道結構特點的不同葉輪式又可分為:
1)離心泵(centrifugal pump)
2)軸流泵(axial pump)
3)混流泵(mixed-flow pump)
4)旋渦泵(peripheral pump)
3.噴射式泵(jet pump)
是靠工作流體產生的高速射流引射流體,然后再通過動量交換而使被引射流體的能量增加。
泵還可以按泵軸位置分為:
1)立式泵(vertical pump)
2)臥式泵(horizontal pump)
按吸口數目分為:
1)單吸泵 (single suction pump)
2)雙吸泵 (double suction pump)
按驅動泵的原動機來分:
1)電動泵(motor pump )
2)汽輪機泵(steam turbine pump)
3)柴油機泵(diesel pump)
4)氣動隔膜泵(diaphragm pump)
三、環洋水泵怎么樣?
環洋水泵是一款質量較高、性能穩定的水泵產品。它采用先進的水力設計和高品質的材料,具有節能、高效、低噪音、耐腐蝕等優點。
該水泵適用于供水、排水、農業灌溉、工業循環水等領域,能夠滿足不同用戶的需求。另外,該水泵還具有外觀美觀、易于安裝和維護的特點,深受用戶的青睞。總之,環洋水泵是一款值得信賴的水泵產品,能夠為用戶提供可靠的水處理解決方案。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