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物聯網的環保物聯網采用“電子眼”監控污染源
根據“十二五”規劃要求,為進一步加大污染減排力度,近日,全國各省市大規模興建重點污染源在線監控工程,視頻監控設備走馬上任,物聯網技術大展拳腳。政府推手污染源監控應用隨著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的加速,各地經濟呈蓬勃發展之勢,然而無獨有偶,伴隨而來的是環境問題的日益嚴峻。當資源環境問題逐漸成為制約經濟發展瓶頸時,各種環保政策、治污標準也陸續走到臺前,各種污染控制設備相繼被安裝。但有些企業將污染監控設備當擺設等情況的出現,又使得人們不得不思考:該如何讓污染源的監控設備真正發揮實效?各地陸續建設起來的污染源在線監控工程讓污染無所遁形,而無論是主動還是被動,治污是最終的目的。有關人士楊南先生向記者介紹:“其實早在物聯網概念推出以前,國內就有很多城市設有例如大氣污染指數監測、水質監測等環境監測系統。物聯網技術的普及,讓這些零散的監測有機的整合在一起,然后再通過物聯網技術實現資源互通以及在線監控等一系列更新、升級。”他說,“推廣污染源在線監控工程,很大程度上要依靠政府的力量,這是政府對企業陽奉陰違、逃避治污的一種有效監管手段。”確實,政府的推動力不可或缺。近段時間來,全國各地紛紛出臺關于針對污染源進行監控的政策條例。如河北省計劃在2012年5月30日前對省內1949家國家及省重點監控企業完成在線監控系統的安裝,并從今年11月份起由該省環保廳對自動監控設施建設的進度進行整體調度和通報。山東省威海市也大興“環保在線自動檢控項目”建設,目前已有110家市重點監管企業安裝了污染源在線自動監控設備。天津市也于近日下發了《關于做好2011年國家重點監控企業污染源自動監控系統安裝及聯網工作的通知》,要求今年各國控企業必須在10月31日前完成污染源自動監控設備安裝及聯網工作。應用環保物聯網技術中國工程院副院長鄔賀銓曾在去年的“全國工業污染源監控暨物聯網技術研討會”上指出:“污染源監控系統屬于環保物聯網應用范疇,用物聯網技術作支撐,實現環保監控,這條路任重道遠。”記者了解到,污染源在線監控系統是在點線面源的合適點位上安裝各種自動監測儀器儀表和數據采集傳輸儀,應用物聯網海量集成技術細化污染源監控系統全方位架構,并通過各種通訊信道與監控中心連接,實現在線實時通訊,這樣傳感器感知的點位環境狀態就被源源不斷地發送并存儲在數據庫服務器上,從而由監管部門對排污口的排污情況進行實時分析、監測、管理。對此,楊南介紹:“環保物聯網技術是把各類污染源信息和環境信息實時采集,建立統一的智能海量數據資源中心,進行數據挖掘、模型建立,從而為監管部門提供總量控制、生態保護、環境執法等服務的數據基礎。”在談及企業自身發展和治污環保兩者之間的關系時,楊南表示:“在建立了完善的污染源在線監控系統后,無論什么行業的污染控制都能夠從中受益。企業可以通過各項數據分析總結,然后進行排污設施的優化調節,從而達到經濟和環保的最終統一。”電子眼“緊盯”源頭或將成為治理污染新利器有視頻監控設備為污染源在線監控系統“坐鎮”,企業再想和監管部門“躲貓貓”就十分困難了。監管部門可以從監控中心清晰地看到通過視頻監控設備傳回的企業排污口處的實際情況,無論是排污量、污染處理設施的運轉情況還是監測站房內設備運轉的現場情況,都難逃電子眼的實時監控。架設了視頻監控設備,監管部門能夠及時發現問題并遠程協助,從而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成本,提高污染源監控設備的運行率及準確率。同時視頻監控系統還可以接入應急指揮系統,一旦企業發生污染事件,便可及時進行遠程調度指揮。在記者的采訪中,相關人士表示:“視頻監控設備能夠真實還原排污口現場的狀況,這種視頻監控設備在技術上并沒有特殊的要求。目前深圳市還沒有大規模的針對污染源的視頻監控項目,但是用電子眼看住污染源能夠更好地治理污染,相信這是一種必然趨勢,一定會很快推廣開。”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