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處理碳氮比究竟是什么碳什么氮?
一、污水處理碳氮比究竟是什么碳什么氮?
在污水處理領域,是有碳氮比這種說法的。
碳 指的是有機物,主要用CODcr或者BOD5來表示。
氮 指的是進水中的氮,通常是指總氮。
碳氮比就是指污水中的有機物與總氮的比例,即:COD/TN或者BOD/TN
在正常的普通的污水處理過程中,總氮的去除需要消耗有機物,這種消耗比例是可以通過公式計算出來,是固定比例。
所以就產生了碳氮比的概念,當碳氮比小于上述固定比例,則表示去除總氮過程中碳(有機物)不足,需要補充碳(有機物)。
二、在污水處理領域,碳氮比是指什么碳比上什么氮?
在污水處理領域,是有碳氮比這種說法的。
碳 指的是有機物,主要用CODcr或者BOD5來表示。
氮 指的是進水中的氮,通常是指總氮。
碳氮比就是指污水中的有機物與總氮的比例,即:COD/TN或者BOD/TN
在正常的普通的污水處理過程中,總氮的去除需要消耗有機物,這種消耗比例是可以通過公式計算出來,是固定比例。
所以就產生了碳氮比的概念,當碳氮比小于上述固定比例,則表示去除總氮過程中碳(有機物)不足,需要補充碳(有機物)。
三、污水處理廠碳氮比正常范圍?
COD為100 碳氮比為20比1
碳氮比,是指有機物中碳的總含量與氮的總含量的比值。一般用“C/N”表示。如蘑菇培養料的碳氮比為30-33:1,香菇培養料的碳氮比為64:1。
適當的碳氮比例,有助于微生物發酵分解。
1、碳源carbon source是微生物生長一類營養物,是含碳化合物。常用的碳源有糖類、油脂、有機酸及有機酸酯和小分子醇,生產發酵上一般用紅糖、葡萄糖、糖蜜等等。根據微生物所能產生的酶系不同,不同的微生物可利用不同的碳源。
2、氮源nitrogen source作為構成生物體的蛋白質、核酸及其他氮素化合物的材料。把從外界吸入的氮素化合物或氮氣,稱為該生物的氮源。把氮氣作為氮源的只限于固氮菌、某些放線菌和藻類等。高等植物和霉菌以及一部分細菌,僅能以無機氮素化合物為氮源。
動物和一部分細菌,只能以有機氮化合物作為氮源。植物的氮源最重要的是無機化合物的硝酸鹽和氨鹽。硝酸鹽一般需還原成氨鹽后才能進入有機體中。作為氮源的有機化合物有氨基酸、酰胺和胺等。擴展資料當微生物分解有機物時,同化5份碳時約需要同化1份氮來構成它自身細胞體,因為微生物自身的碳氮比大約是5:1。而在同化(吸收利用)1份碳時需要消耗4份有機碳來取得能量,所以微生物吸收利用1份氮時需要消耗利用25份有機碳。
也就是說,微生物對有機質的正當分解的碳氮比的25:1。如果碳氮比高時,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就慢,而且要消耗土壤中的有效態氮素,當土壤里氮源不足時,甚至會與植物爭奪氮源。
四、碳氮比計算?
碳氮比是指培養基配制時碳元素與氮元素的總量之比.一般用“C/N”表示.根據你加入的碳源和氮源的量來計算的,比如你加入的是x克葡萄糖和y克的硫酸銨,那么C/N就是
C 的質量是6*12/(6*12+12+6*16)x=0.4x
N的質量是14*2/(18*2+32+16*4)y=0.288y
C/N=0.4x/0.288y
五、玉米碳氮比?
玉米粉碳氮比:97.3:1,玉米的含氮量比水稻等糧食作物的含氮量高。
六、污水處理中碳氮比計算公式詳解?
在污水處理中,碳氮比是指污水中的有機碳與氮的比例。它是衡量污水中含有機物質與含氮物質的相對比例的標,對于了污水處理系統的運情況以及調整工藝具有重要意義。碳氮比的計算公式如下:
碳氮比 = 有機碳含量 / 總氮含量
其中,有機碳含量是指污水中所有有機物質的總量,可以通過化學分析或物質平衡的方法來確定。總氮含量是指污水中所有氮的總量,包括有機氮、氨氮、亞硝酸鹽氮和硝酸鹽氮等。通常情況下,總氮可以通過測定氨氮、亞硝酸鹽氮和硝酸鹽氮的含量來獲得。
該計算公式可以用于評估污水處理系統中有機污染與氮污染之間的平衡關系,確定合適的碳氮比值對于提高污水處理效果至關重要。一般來說,當碳氮比低于某個閾值時,可能導致氮過剩現象,容易產生氮的深度除磷現象和產生過量的氨氮。而當碳氮比高于某個閾值時,可能導致碳過剩現象,使污水中的有機物去除效果降低。因此,在實際應用中,需要根據具體的處理工藝和待處理污水的特性來調整碳氮比值,以達到最佳的處理效果。
七、低碳氮比脫氮原因?
隨著Fe~(2+)的投加,污水處理系統脫氮性能不斷提升,對比系統和低碳氮比系統在階段Ⅳ(每周期進水ρ(Fe~(2+))=3 mg/L)內氨氮平均去除率分別達到99.79%和94.87%,總氮平均去除率分別為67.65%和44.58%,較階段Ⅰ(未投加Fe~(2+))時分別提升了10.37%和14.32%。2個系統的微生物種群結構分析結果進一步顯示,Fe~(2+)促進了具有硝化反硝化功能微生物種群的生長。
八、玉米秸稈碳氮比?
碳氮比的要求:理論上要求碳氮比25~35︰1,發酵效果才比較好,但如果是農作物秸稈例如玉米秸稈等覺見秸稈的碳氮比為65~85︰1,碳素過高,不利于發酵,即使發酵完成,所生產的有機肥仍然碳氮比過高,如果施于農田,則可能產生土壤中的微生物與農作物爭奪氮素的現象,造成農作物幼苗生長不好的缺點,例如麥苗會因缺氮而黃化、瘦弱,生長不良。 碳氮比的解決方法:在每2立方米秸稈中加入6~10公斤尿素一起發酵,尿素先溶解于水中加入;或加入10公斤磷酸二銨;或者加入200公斤一周內的動物糞尿都可以達到很好的調節碳氮比的效果,再加入群林秸稈發酵劑;
九、怎么測碳氮比?
碳氮比是沒辦法檢測的,只能計算。
一公斤蝦飼料40%蛋白,氮含量=1kg*40%*16%=64g,如果算80%蝦飼料被攝食,那么還剩下12.8g有機氮;
糖蜜含水量50%,含糖量50%,1kg糖蜜的碳含量=1kg*50%*0.4=200g,全部溶解于水中。
一公斤飼料加一公斤糖蜜的碳氮比就是 200:12.8=15.6:1。
十、什么叫碳氮比?
碳氮比(C:N)是指基質中碳和氮的相對比值。基質碳氮比高,由于微生物生命活動對氮的爭奪,會導致植物缺氮。
類別:
1、土壤的碳氮比:耕層(上部15CM)土壤有機質C/N比通常變動在8:1-15:1,中問值在10:1-12:1之間,在同一氣候條件下,C/N比變化很小,至少在同樣管理的土壤中是如此。C/N比的變化一般而論與氣候條件相關。如干旱地區比濕潤地區土壤的C/N比低,在氣溫大致相同條件下,如果年降雨量大致相同,那么較溫暖地區的土壤,C/N比較寒冷地帶土壤為低,C/N比底土層一般比表土層底層。
2、植物和微生物的碳氮比:植物的C/N比是不同的,豆科植物有20:1到30:1,而在廄肥和一些蒿桿殘體中C/N比可高達100:1,木屑可高達400:1,微生物體的C/N比不僅很恒定,而且很低,通常在4:1—9:l之間,細菌組織中蛋白含量比真菌低,因而C/N比也較小。很明顯,進入土壤的大多數有機殘體含碳量大而全氮量則較小,也就是說它們向C/N比是高的,土壤的C/N比則介于高等植物和微生物之間。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