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檢驗二氧化碳及驗滿
一、怎樣檢驗二氧化碳及驗滿
檢驗方法:將生成的氣體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變渾濁,證明該氣體為二氧化碳。
驗滿方法:用燃著的木條被在集氣瓶口(不能伸入瓶內),如果火焰熄滅,證明已集滿。
二氧化碳一般可由高溫煅燒石灰石或由石灰石和稀鹽酸反應制得,主要應用于冷藏易腐敗的食品(固態)、作致冷劑(液態)、制造碳化軟飲料(氣態)和作均相反應的溶劑(超臨界狀態)等。 關于其毒性,研究表明:低濃度的二氧化碳沒有毒性,高濃度的二氧化碳則會使動物中毒。
擴展資料
二氧化碳氣體是大氣組成的一部分(占大氣總體積的0.03%-0.04%),在自然界中含量豐富,其產生途徑主要有以下幾種:
①有機物(包括動植物)在分解、發酵、腐爛、變質的過程中都可釋放出二氧化碳。
②石油、石臘、煤炭、天然氣燃燒過程中,也要釋放出二氧化碳。
③石油、煤炭在生產化工產品過程中,也會釋放出二氧化碳。
④所有糞便、腐植酸在發酵,熟化的過程中也能釋放出二氧化碳。
⑤所有動物在呼吸過程中,都要吸氧氣吐出二氧化碳。
用澄清石灰水,若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則該氣體為二氧化碳;用燃著的木條伸到裝有二氧化碳的集氣瓶口 若木條熄滅 則集氣瓶內二氧化碳已滿
二、二氧化碳的檢驗方法有哪些?
一、檢驗方法:
1、將生成的氣體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變渾濁,證明該氣體為二氧化碳。
2、通入硝酸銀,如果是二氧化碳的話就會變成碳酸銀沉淀。
二、收集方法:由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能溶于水且能與水反應,所以采用向上排空氣法。
三、驗滿方法:用燃著的木條被在集氣瓶口(不能伸入瓶內),如果火焰熄滅,證明已集滿。
四、二氧化碳的性質如下:
1、物理性質:二氧化碳在常溫常壓下為無色無味氣體,溶于水和烴類等多數有機溶劑。
2、化學性質:二氧化碳是碳氧化合物之一,是一種無機物,不可燃,通常也不支持燃燒,低濃度時無毒性。它也是碳酸的酸酐,屬于酸性氧化物,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其中碳元素的化合價為+4價,處于碳元素的最高價態,故二氧化碳具有氧化性而無還原性,但氧化性不強。
擴展資料
二氧化碳的應用:
高純二氧化碳主要用于電子工業,醫學研究及臨床診斷、二氧化碳激光器、檢測儀器的校正氣及配制其它特種混臺氣,在聚乙烯聚合反應中則用作調節劑。固態二氧化碳廣泛用于冷藏奶制品、肉類、冷凍食品和其它轉運中易腐敗的食品。
氣態二氧化碳用于碳化軟飲料、水處理工藝的pH控制、化學加工、食品保存、化學和食品加工過程的惰性保護、焊接氣體、植物生長刺激劑,在鑄造中用于硬化模和芯子及用于氣動器件,還應用于殺菌氣的稀釋劑(即用氧化乙烯和二氧化碳的混臺氣作為殺菌、殺蟲劑、熏蒸劑)。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二氧化碳
1、把無色氣體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如果溶液變渾濁,則表明該氣體含CO?。
2、溴麝香草酚藍水溶液可鑒定二氧化碳(CO?),溶液由藍色變成綠色再變成黃色。
澄清石灰水檢驗二氧化碳原理:
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是因為二氧化碳和澄清石灰水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
化學方程式為:CO?+Ca(OH)?=CaCO?↓+H?O
溴麝香草酚藍(Bromothymol Blue),又名溴百里香酚藍。英文簡稱BTB。溴麝香草酚藍是一種酸堿指示劑、吸附指示劑。 在生物學實驗中常用作水生生物的呼吸試劑。
擴展資料:
溴麝香草酚藍的應用原理:
種子吸水后,活種子呼吸強度迅速增加,釋放的CO?溶于水后變成HCO?,并進一步離解成H?與HCO?,從而使種胚周圍的酸度增加。
而酸度的變化能使pH值指示劑BTB變色,BTB的變色范圍為pH值6.0~7.6,酸性呈黃色、堿性呈藍色,從而可以判別種子的死活。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澄清石灰水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溴麝香草酚藍
1
二氧化碳與水反應所生成的酸性物質能使紫色石蕊變紅。加熱變紅的紫色石蕊后又能變回紫色。
因此,二氧化碳與水反應會生成酸性物質。
【只能檢驗出酸性】
2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可以判斷集氣瓶內氣體是否二氧化碳。
檢驗
將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會產生白色的碳酸鈣沉淀。
Ca(OH)2+CO2 → CaCO3 + H2O
但SO2有還原性 必須先將氣體通入足量酸性高錳酸鉀溶液 除盡SO2后再用澄清石灰水檢驗
這個是最常見的。
3,物理的光譜。
將燃燒的小木條放在集氣瓶口,木條熄滅,則收集的是二氧化碳
三、對人體吸入的空氣和呼出的氣體的探究必須要的步驟通常是?
將兩個集氣瓶分別盛滿水,并用玻璃片先蓋住瓶口的小部分,然后推動玻璃片將瓶口全部蓋住,把盛滿水的瓶子連同玻璃片一起倒立在水槽中;然后將飲料管小心地插入集氣瓶內,并向集氣瓶內緩緩吹氣,直至集氣瓶內充滿呼出的氣體。在水下立即用玻璃片將集氣瓶口蓋好,然后取出集氣瓶放在實驗桌上。(教師演示,讓學生根據示范收集“呼出的氣體” )另外,取出兩個空集氣瓶,其中為空氣。
3、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始探究以下問題。(提醒學生作好實驗記錄,邊做實驗邊完成下表)
(1)分別向一瓶空氣和一瓶呼出的氣體中滴入澄清石灰水,并振蕩(課本第15頁“步驟2” ),兩個瓶子中分別會發生什么現象?說明了什么?[學生討論后教師小結并板書表格內的相關內容:滴入澄清石灰水后,空氣瓶中的石灰水無明顯變化;呼出氣體瓶中的石灰水變渾濁,說明了人呼出氣體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高。]
(2)將燃燒著的小木條分別插入空氣和人呼出氣體的集氣瓶中(課本第15頁“步驟3” ),分別有什么現象發生?說明了什么?[學生討論后教師小結并板書表格內的相關內容:插入空氣集氣瓶中的燃燒著的小木條無明顯變化;插入人呼出氣體集氣瓶中的燃燒著的小木條很快就熄滅,說明了人呼出氣體中氧氣含量比空氣中氧氣含量少。]
(3)取兩塊干燥的玻璃片,對著其中的一塊玻璃片呼氣后,再與另一塊放在空氣中的玻璃片作對比(課本第16頁“步驟4” ),看有什么現象產生?說明了什么?[學生討論后教師小結并板書表格內的相關內容:對著干燥的玻璃片呼氣后,玻璃片上會產生水霧;放在空氣中的另一塊玻璃片無明顯變化,說明了人呼出氣體中水蒸氣含量比空氣中水蒸氣含量高。]
4、結合上述實驗,提問:以上實驗說明了的呼出的氣體與吸入的空氣有什么不同?[學生討論后教師小結:通過以上實驗說明了人呼出氣體中二氧化碳、水蒸氣的含量都比空氣中二氧化碳、水蒸氣的含量高;人呼出氣體中氧氣含量比空氣中氧氣的含量低。]
5、總結實驗:通過實驗,我們了解了人每天吸入和呼出的氣體,看來實驗確實是我們探索問題的好幫手,所以大家以后一定要認真對待實驗,運用實驗得出科學的結論。
鼻子到嘴到屁股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