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發射的第一顆衛星是什么?
中國發射的第一顆衛星是什么?
中國的第一個人造衛星是東方紅一號,于1970年4月24日時發射,這顆衛星設計的工作壽命是20天,它在1970年5月14日時停止了發射信號。不過2009年2月時它仍運行在軌道上。
中國第一個人造衛星是
1970年4月24日時,中國的第一個人造衛星成功發射,它就是東方紅一號衛星。這顆衛星的發射成功標志著我國成為了世界上第五個用自制火箭發射國產衛星的國家。
東方紅一號衛星是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自行研制的,它的首任院長為錢學森。這顆衛星設計的工作壽命是20天,它在1970年5月14日時停止了發射信號,并與地面失去了聯系。
東方紅一號衛星的近地點高度比較高,所以東方紅一號衛星仍持續工作在軌道上。直到2009年2月時它還觀測到還運行在軌道上。
中國發射第一顆衛星叫東方紅衛星。 東方紅一號衛星,是中國發射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由以錢學森為首任院長的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自行研制,于1970年4月24日21時35分發射,該衛星發射成功標志著中國成為繼蘇聯、美國、法國、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個用自制火箭發射國產衛星的國家, 衛星設計的工作。
現在,通過研究來自一顆中子星的強大X射線信號,天文學家發現了宇宙中觀測到的最強磁場。
第一顆衛星的名字叫做東方紅衛星
東方紅,太陽升
全球有哪四大衛星導航系統
四大衛星導航系統分別為:美國全球定位系統(GPS)、俄羅斯“格洛納斯”系統、歐洲“伽利略”系統、中國“北斗”系統。
1、美國全球定位系統(GPS)
GPS是美國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研制,歷時20年,耗資200億美元,于1994年全面建成,具有在海、陸、空進行全方位實時三維導航與定位功能的新一代衛星導航與定位系統。
經近10年我國測繪等部門的使用表明,GPS以全天候、高精度、自動化、高效益等顯著特點,贏得了廣大測繪工作者的信賴,并成功地應用于大地測量、工程測量、航空攝影測量、運載工具導航和管制、地殼運動監測、工程變形監測、資源勘察、地球動力學等多種學科中,從而給測繪領域帶來了一場深刻的技術革命。
2、俄羅斯“格洛納斯”系統
該系統最早開發于蘇聯時期,后由俄羅斯繼續該計劃。俄羅斯 1993年開始獨自建立本國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
該系統于2007年開始運營,當時只開放俄羅斯境內衛星定位及導航服務。到2009年,其服務范圍已經拓展到全球。該系統主要服務內容包括確定陸地、海上及空中目標的坐標及運動速度信息等。
3、歐洲“伽利略”系統
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是由歐盟研制和建立的全球衛星導航定位系統,該計劃于1999年2月由歐洲委員會公布,歐洲委員會和歐空局共同負責。系統由軌道高度為23616km的30顆衛星組成,其中27顆工作星,3顆備份星。衛星軌道高度約2.4萬公里,位于3個傾角為56度的軌道平面內。
截止2016年12月,已經發射了18顆工作衛星,具備了早期操作能力(EOC),并計劃在2019年具備完全操作能力(FOC)。
4、中國“北斗”系統
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英文名稱: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簡稱BDS)是中國自行研制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由空間段、地面段和用戶段三部分組成,可在全球范圍內全天候、全天時為各類用戶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導航、授時服務,并具短報文通信能力,已經初步具備區域導航、定位和授時能力,定位精度10米,測速精度0.2米/秒,授時精度10納秒。
擴展資料
中國“北斗”系統的“三步走”發展戰略
第一步,建設北斗一號系統。
1994年,啟動北斗一號系統工程建設;2000年,發射2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建成系統并投入使用,采用有源定位體制,為中國用戶提供定位、授時、廣域差分和短報文通信服務;2003年,發射第3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進一步增強系統性能。
第二步,建設北斗二號系統。
2004年,啟動北斗二號系統工程建設;2012年年底,完成14顆衛星(5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5顆傾斜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和4顆中圓地球軌道衛星)發射組網。北斗二號系統在兼容北斗一號系統技術體制基礎上,增加無源定位體制,為亞太地區用戶提供定位、測速、授時和短報文通信服務。?
第三步,建設北斗三號系統。
2009年,啟動北斗三號系統建設;2018年年底,完成19顆衛星發射組網,完成基本系統建設,向全球提供服務;計劃2020年年底前,完成30顆衛星發射組網,全面建成北斗三號系統。
北斗三號系統繼承北斗有源服務和無源服務兩種技術體制,能夠為全球用戶提供基本導航(定位、測速、授時)、全球短報文通信、國際搜救服務,中國及周邊地區用戶還可享有區域短報文通信、星基增強、精密單點定位等服務。
1.美國全球定位系統(GPS)。有24顆衛星組成,分布在6條交點互隔60度的軌道面上,精度約為10米,軍民兩用,目前正在試驗第二代衛星系統; 美國“全球定位系統”(GPS),是目前世界上應用最廣泛、也是技術最成熟的導航定位系統。GPS空間部分目前共有30顆、4種型號的導航衛星。1994年3月,由24顆衛星組成的導航“星座”部署完畢,標志著GPS正式建成。
2.俄羅斯格洛納斯:抗干擾能力強。有24顆衛星組成,精度在10米左右,軍民兩用,設計2009年底服務范圍拓展到全球;也是由軍方負責研制和控制的軍民兩用導航定位衛星系統。盡管其定位精度比GPS、伽利略略低,但其抗干擾能力卻是最強的。格洛納斯項目是蘇聯在1976年啟動的項目。
3.歐洲“伽利略”系統。有30顆衛星組成,定位誤差不超過1米,主要為民用。2005年首顆試驗衛星已成功發射。預計2008年前開通定位服務; 伽利略定位系統是歐盟一個正在建造中的衛星定位系統,有“歐洲版GPS”之稱。伽利略定位系統總共發射30顆衛星,其中27顆衛星為工作衛星,3顆為候補衛星。該系統除了30顆中高度圓軌道衛星外,還有2個地面控制中心。
4.中國“北斗”系統。由5顆靜止軌道衛星和30顆非靜止軌道衛星組成。定位精度10米。計劃2008年左右覆蓋中國及周邊地區,然后逐步擴展為全球衛星導航系統。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是中國正在實施的自主發展、獨立運行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系統建設目標是:建成獨立自主、開放兼容、技術先進、穩定可靠的覆蓋全球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由空間段、地面段和用戶段三部分組成。
四大衛星導航系統分別為:美國全球定位系統(GPS)、俄羅斯“格洛納斯”系統、歐洲“伽利略”系統、中國“北斗”系統。
美國全球定位系統(GPS)、俄羅斯“格洛納斯”系統、歐洲“伽利略”系統和中國“北斗”系統,被稱為全球四大衛星導航系統。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