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污染有什么危害?
石油污染有什么危害?
一、石油危害可分為三個方面: 1、一是油氣污染大氣環境,表現為油氣揮發物與其它有害氣體被太陽紫外線照射后,發生理化反應污染;或燃燒生成化學煙霧,產生致癌物和溫室效應,破壞臭氧層等。 2、二是污染土壤,這里我們不必多說明,大家都知道石油污染土壤的地方,寸草不生。 3、三是污染地下水,我們現在生活的水資源被污染,以至于地方性癌癥村屢屢皆是,這石油污染地下水的惡果是日日嚴峻。 二、石油污染是指石油開采、運輸、裝卸、加工和使用過程中,由于泄漏和排放石油引起的污染,主要發生在海洋。石油漂浮在海面上,迅速擴散形成油膜,可通過擴散、蒸發、溶解、乳化、光降解以及生物降解和吸收等進行遷移、轉化。油類可沾附在魚鰓上,使魚窒息,抑制水鳥產卵和孵化,破壞其羽毛的不透水性,降低水產品質量。油膜形成可阻礙水體的復氧作用,影響海洋浮游生物生長,破壞海洋生態平衡,此外還可破壞海濱風景,影響海濱美學價值。石油污染防治,除控制污染源,防止意外事故發生外,可通過圍油欄、吸收材料、消油劑等進行處理。 三、防治治理 1、土壤 20世紀80年代以前.治理石油烴污染土壤還僅限于物理和化學方法,即熱處理和化學浸出法。熱處理法是通過焚燒或煅燒,可凈化土壤中大部分有機污染物。但同時亦破壞土壤結構和組分,且價格昂貴而很難實施?;瘜W浸出和水洗也可以獲得較好的除油效果。但所用的化學試劑的二次污染問題限制了其應用。早在20世紀70年代。為了解決輸油管線和儲油罐發生故障漏油和溢油時土壤被石油污染的問題,美國埃索研究和工程公司就已經開始尋找清潔的生物解決方法,并且其實驗室研究找到一種有效的“細菌播種法,開了生物修復石油污染土壤先河。上世紀80年代以來,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復技術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生物修復技術也取得了很大進步,正在逐漸成熟。 2、水體 水體石油污染和土壤治理不同,水具有流動性,不及時處理會使污染范圍以很快的速度不斷擴大。因此.水體石油污染首先是控制污染然后再對污染水進行處理。而對收集上來的污水以及石油工廠排出來的石油污水采用生物處理法。生物處理法也稱生化處理法。生物處理法是處理廢水中應用最久、最廣和相當有效的一種方法。它是利用自然界存在的各種微生物,將廢水中有機物進行降解,達到廢水凈化的目的。 3、空氣 然而,對當今的空氣狀態,大家有目共矚,石油工業對空氣的污染,危害已經相當明顯。到目前為止,對于石油產品對空氣污染還沒有一種很好的治理方法,局限于采用控制油氣排放等措施,如制定汽車尾氣排放標準等.而具體的污染治理方法還有待于人類進行探討和研究。石油對空氣的污染僅限于其所含的具有揮發性的物質以及輕質石油產品了,而不像對于土壤和水體,石油中的粘稠膠體可以在這兩者中成片成塊的形成時間很長的污染。雖然如此,石油產品對空氣的污染是非常嚴重的,對空氣相對于水體更具有流動和擴散性,治理更加困難。
為什么過量的無毒需氧有機物和營養物質會破壞水環境質量?
有機物水污染是指水中碳氫化合物及其衍生物濃度異常,導致水環境質量惡化,危害水生生物生存, 威脅人畜健康的水污染。有機物種類繁多,數量龐大,可分為有機化學毒物和需氧有機物。
簡介有機物水污染是指水中碳氫化合物及其衍生物濃度異常,導致水環境質量惡化,危害水生生物生存, 威脅人畜健康的水污染。有機物種類繁多,數量龐大,可分為有機化學毒物和需氧有機物。
危害對水的危害在于:
1.有機物毒性
2.在水中可溶解性
3.能被微生物降解性。
大多數有機物能溶于水,也能降解。在降解過程中需要消耗水中溶解氧,這類有機物又稱需氧污染物。溶解氧大幅度下降,是水體遭受有機物污染后的最顯著特征。
產生過程水中有機物按產生過程可分:
1.天然有機物,指生物產品、代謝產物和生物殘體,主要為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油脂;
2.人工合成有機物,主要有塑料、合成纖維、洗滌劑、溶劑 染料、涂料 農藥,食品添加劑和藥品等。有機合成工業發展迅速,人工合成有機物種類和數量也隨著增加。
主要來源水中有機污染物的主要來原是城市污水、農業污水、工業廢水和石油廢水。
1.城市污水。水中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質、油脂和合成洗滌劑。
2.農業污水。來源廣,數量大,危害嚴重。1977年,美國農業污水使水中生化微氧的增長比城市污水和工業廢水大5-6倍,受影響的水域面積占水域總面積的68%。農業污水包括農田排水和農副產品加工的有機污水,其中含有化肥、農藥、農家肥(人和家畜的糞便,以及動植物殘體)和農副產品加工的有機廢棄物
3.工業廢水。來自造紙、制革、石油化工、農藥、制藥、染料、化纖、煉焦、煤氣、紡織印染、食品、木材加工等工廠。這類廢水所含的有機物種類多,人工合成物所占比例高,有機毒物多,不易降解。
4.石油廢水。主要污染物是各種烴類化合物烷烴、環烷烴和芳香烴,其中多環芳香烴具有致癌作用。
5.水中有機污染物的次要來源是水體本身產生的。例如湖泊、池塘等靜水水體、當外界輸入氮、磷等營養物質過多時,會刺激藻和水草過度生長。藻類和水草死亡后的殘體,沉入水底,水中有機物使隨之大幅度增加1。
危害有機物污染的危害有下列幾個方面:
(1)大量需氧有機物進入水體,被好氧微生物分解 使溶解氧大幅度下降,甚至造成缺氧狀態、危害水生生物,有時使大批魚類死亡。溶解氧耗盡時,有機物轉人厭氧分解過程,產生甲烷、硫化氫、氨等還原性物質和惡臭,使水質變壞。
(2)流動緩慢、更新期長的水體,如湖泊、池塘等封閉性水域,接納大量含氮 磷有機廢水后,促使藻類大量繁殖, 形成水華。藻類死亡后沉入水底,厭氧分解,釋放出氮、磷等,使藻類增殖更快,形成水體質量惡性循環,不適宜魚類生存
(3)水體遭受油污染后,油膜覆蓋水面。阻止氣液界面間的氣體交換,造成溶解氧短缺,促使發生惡臭。油脂也可堵塞魚鰓,使魚呼吸困難,引起死亡。魚受石油污染,肉有異味,使食用品質降低或不堪食用。
(4)水體受高毒性的酚類有機物污染,能使蛋白質變性或沉淀,對生物細胞有直接損害,對皮膚和黏膜有強腐蝕作用。長期飲用酚類污染水,可引起頭暈、出疹、發癢、貧血及各種神經系統疾病。低濃度酚影響魚類洄游,繁殖,引起魚肉酚臭:高濃度酚可使魚類大批死亡。
(5)有機氯農藥、多氯聯苯、多環芳烴等都是難溶于水、難降解的有機物,大都是劇毒物或強致癌物,進入水體后能長期存在,能被生物吸收貯積于生物體脂肪組織中,可經食物鏈逐級放大,造成危害。
防治措施有機水污染防治措施:
1.有機污水和廢水應選擇適當方法進行處理,達標排放。
2.對有毒有害的有機廢水。嚴禁直接排入水體,盡量減少生產過程中的污染物形成量,加強廢水的綜合利用,變廢為寶,通過廢水處理,降低或消除有毒、有害物質。
3.合理和適度使用農藥,控制農田排水,減少非點源污染1。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