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強畜禽養殖糞污處理及資源化利用
一、我國養殖業褰污污染概況
1.畜禽養殖場糞污特點。數量大,臭味重,
全國畜禽糞便年排放量已超過40億噸。含氮量髙,水分適中,含有較多的腐殖質。水分含量和C/N取決于是否使用墊料,墊料的類型和數量、管理方式以及氣候等。
2.養殖場糞污排放對環境的影響。污水隨意排放到河流,病死動物尸體隨意丟棄。
3.存在的突出問題一總體布局方面。受制于地形、地勢、交通以及習慣、經驗甚至形象等,場區布局不盡合理,各功能分區不能按照風向和地形布置。場區內設施之間的相互聯系和影響考慮不周,凈污分區不明確。一些重點部位,或因操作或管理不便,設計時往往會降低防疫要求,比如:隔離舍、出入口消毒通道及設施、病死畜禽處理設施等配置不完善或形同虛設。
4.環保方面的突出問題。運動場糞污收集與滲漏;清糞工藝與后續糞污處理工藝不匹配;糞污處理工藝選擇不合理;作業環境差,設備故障率髙;缺乏科學的規劃,不同地區畜禽養殖總量控制沒有要求;養種結合不夠,缺少糞污髙效利用的途徑。
二、國外畜禽場褰污處理方式解析
1.丹麥。全國設有22個集中沼氣發酵站,每個發酵站負責5km以內的畜禽養殖戶糞污處理。農戶免費向沼氣站內提供畜禽糞污,免費獲得相當量的有機肥料。沼氣站由公司經營,通過沼氣發電、供熱來獲取利潤。
2.美國。(1)淺集糞池系統。在美國東南部使用最廣泛,各個生產階段均可使用,每隔5?7天清糞1次。集糞池深0.6m。分娩舍內在糞池端頭一側設有排糞口。集糞池底部設一定坡度以便排糞。每次清糞完成后需向糞池中添加幾公分深的水。(2)深糞坑系統。美國中西部使用廣泛, 各個生產階段都可使用,集糞坑深一般為2.5m,抽糞時,通過風機洞口將糞污吸走。集糞池的大小一般以貯存一年的糞污為準。
3.荷蘭。傳送帶干清糞工藝:舍內實現糞尿徹底分離,糞便:富含P元素和有機物一堆肥;尿液:富含N元素一沼氣或反滲透處理。
三、畜禽場褰污處理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糞污處理應包含的環節:糞污收集、糞污輸送、糞污堆放與貯存、糞污處理與利用。
1.糞污的收集問題一減量化措施。清糞方式的影響:舍內糞污的區域范圍、沖糞用水量、舍內糞污是否能及時清出、清糞用工和勞動強度、糞污處理利用方式結合。
2.場區糞污輸送一暗管/溝。場區糞污輸送渠道應位于擠奶/轉群/污道通道下方,寬度依據流量而定,深度凍層以下。
3.場區的糞污貯存。要用集糞池+攪拌汞,更有利于糞污的發酵。
4.糞污處理與利用方式。物理、化學處理方法有:固液分離、絮凝、過濾;好氧、厭氧處理及生物處理:堆肥、沼氣、氧化塘、人工濕地、 膜處理。
固體糞污拋灑到田間作為肥料,處理后的污水和沼水也可以噴灌農田,還可以作為無土栽培的營養液。
四、畜禽場褰污治理技術模式
1.種養結合模式。采用干清糞或水泡糞方式收集糞污。干清糞時,固體糞便經堆肥或其它無害化方式處理,污水與部分固體糞便進行厭氧發酵、氧化塘等處理,在養分管理的基礎上,將有機肥、沼渣沼液或肥水應用與大田作物、蔬菜、果樹、茶園、林木等;采用水泡糞方式,糞污進行厭氧發酵、氧化塘處理,還田應用于農業。
2.循環利用模式。采用干清糞、控制生產用水、減少養殖過程用水量;場內實施污水暗道輸送、雨污分流和固液分離,減少污水處理壓力;處理后的污水主要用于場內沖洗糞溝或圈欄等,固體糞便通過堆肥、基質生產、牛床墊料、燃料等方式處理利用。關鍵要素:工藝設計和工程技術的配套。
3.達標排放模式。采用干清糞方式,養殖場污水通過厭氧、好氧等工藝處理后,出水水質達到國家排放標準要求,固體糞便通過堆肥等處理利用。關鍵要素:成本問題。
4.集中處理模式。在養殖密集區,依托一個規模養殖場或獨立的糞污處理企業,對周邊養殖場、養殖小區、養殖戶的糞便或污水進行收集,并集中處理。可以是固體糞便處理、養殖污水集中處理、或糞便和污水集中處理。
5.多種模式并舉(多元化)治理。多種模式相結合利用也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五、新形勢下畜牧業面臨的壞保挑戰
近幾年,密集出臺了一系列法規、政策:2013年10月8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了“畜禽規模養殖污染防治條例”;2014年1月1日開始實施(第一部專門針對養殖業的環保法律);2013年10月15日,農業部頒布了“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技術規范”,并開始實施;2014年4月24日修訂通過“環境保護法”,2015年1月1日施行;新的“大氣污染防治法”正在廣泛征求意見和修訂之中,對養殖場的大氣污染也要監管;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水十條)正式出臺,2017年底前,關閉或搬遷禁養區養殖場、戶。
4月15日,張桃林副部長在國新辦發布會上表態,農業已超過固液成為我國最大的面源污染產業。
1.條例分析了養殖業污柒問題主要原因。中國畜禽養殖污染問題的幾個主要原因:產業增長迅速,粗放、管理水平低,規模化水平不夠;缺乏必要的引導和規范;布局不合理,過度集中;與種植業脫節,化肥的優惠政策,農村勞動力的減少等等,致使大量畜禽糞便得不到有效的處理和利用;沒有建立完善的動物尸體收集處理體系。
2.條例的基本特點。抓大放小;全過程管理;加強監管;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綜合利用為根本途徑,利用為主、治理為輔;扶持鼓勵引導為主,獎懲并舉。
3.條例主要內容一綜合利用和治理。支持綜合利用;支持種養結合,推動就近地利用;還田利用,要考慮土地笑納能力,消毒以防止疫病傳播;養殖和廢棄物處理活動,要采用措施防止污物外泄;排污要達標達總量,未經處理不得排放;產排污情況向環保部門報告;尸體處理要嚴格按照國家和地方規定,防止疫情傳播,防止環境污染。尸體處理享受政府補貼;污染嚴重的養殖密集區域應由縣級政府組織治理措施,包括配套建設設施,布局調整和搬遷、轉產等;養殖戶因規劃調整、禁養區劃定等整治等,受到損失可依法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正度予以補償。
4.條例主要內容一激勵措施。環保等資金支持污染治理設施建設;利用畜禽糞便制造有機肥的政策扶持:稅收優惠、用電優惠、優先運力安排、購買和使用享受不低于化肥的補貼等優惠政策;支持發電上網和自用;自愿進一步減排的可按與政府簽訂的協議申請獎勵,優先獲取相關政策支持。
5.關于新環保法。將保護環境列為基本國策;集中解決環境法律的共性問題和突出問題;明確了政府的環境責任(環境質量、環境改善的財政投入、宣傳與普及、突發事件處置、監管等);企業環境義務(清潔生產,按照要求排污一量、質,排污費,安裝監測設備,制定突發預案,公開排污信息,建立環保責任制度);環保部門監管執法(停建罰款,查封扣押,停業關閉,行政拘留,刑事責任等)針對違法成本低,加大了處罰力度。
6.糞污綜合治理與利用的思考。(1)加強畜禽養殖糞污收集環節工藝研究與設備研發:不同規模的糞污差異化處理模式與經濟節能處理技術(能源環保型、環保型、經濟型)。小型場采用分散收集、統一處理,大型廠采用機械清糞一管道輸送一集中貯存一髙效處理與利用;輕筒型、智能化糞污收集、施用機械設備研發;糞污生物安全髙效循環利用技術包括污水回用、墊料、養藻;雨污分流;養殖工藝和生產方式轉變。(2)政策層面:突出糞污處理的公益性性質;采用多元化政策扶持方式(農機購機補貼、處理運行費用補貼、以獎替補);建立糞污處理與施用規范;綜合考慮養殖業布局、規模,研究制定我國不同地區畜禽養殖總量控制策略;加強監管。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