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生活的國家政策?
一、低碳生活的國家政策?
1.踐行綠色低碳出行。科學用車、定期保養,減少車況不良引致的能源浪費。
2. 養成低碳居家習慣。惜物善用,閑置物品巧回收利用,做好垃圾分類,節約水電氣,空調溫度夏季不低于26℃,冬季不高于20℃,家庭器具用后及時停止運行.
3. 打造低碳簡約家裝。裝修設計風格宜簡約,使用節能環保裝修材料。
4.選購低碳環保器具。盡量購買能效2級及以上的家用電器和用水效率2級及以上的用水器具,優先選擇碳排放量低的“碳標簽”產品。
5.優選天然面料衣物。按需添置衣物,盡量購買麻、棉、絲等天然面料制成的衣物。
6.少用一次性消費品。
7.選擇耐用簡裝產品。不盲目購買更新換代快的電子產品,選擇簡裝產品,拒絕過度包裝。
8.推行健康低碳飲食。盡量購買當季本地食材,注重葷素營養搭配,珍惜糧食,踐行光盤行動,飲品適度,遠離煙草。
9.倡導文明低碳風俗。 提倡婚事新辦、喪事儉辦、喜事簡辦,倡導文明新風。
10. 積極參與低碳活動。積極學習低碳知識,主動參與“地球一小時”、植樹節、低碳日、浙江生態日等主題活動,愛護山水林田湖草生態系統。
二、國家為落實節能減排采取了哪些措施?
加快淘汰耗能嚴重的落后生產企業
依靠科技創新加快節能減排技術的開發和推廣。
嚴格執法加強對節能減排工作的監督檢查。
加強宣傳,組織開展節能牌保全全民活動。
實施有利于節能減排的獎罰政策。
三、國家對高耗能企業有哪些政策
(一)有效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業過快增長。電力、鋼鐵、有色、建材、石油加工、化工等行業,占了全社會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的大頭。遏制這些高耗能高污染行業過快增長,是推進節能減排工作的當務之急,也是當前宏觀調控的緊迫任務。要按照管住增量、調整存量、上大壓小、扶優汰劣的思路,加大調控力度。一要嚴格控制新建高耗能項目。嚴把土地、信貸兩個閘門,提高節能環保市場準入門檻。嚴格執行新建項目節能評估審查、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和項目核準程序,建立相應的項目審批問責制。二要落實限制高耗能高污染產品出口的各項政策。繼續運用調整出口退稅、加征出口關稅、削減出口配額、將部分產品列入加工貿易禁止類目錄等措施,控制高耗能高污染產品出口。三要加大差別電價政策實施力度。全面落實差別電價政策,提高高耗能產品差別電價標準。鼓勵地方在國家政策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差別電價標準,擴大實施范圍。四要清理和糾正各地在電價、地價、稅費等方面對高耗能高污染行業的優惠政策,嚴肅查處違反國家規定和政策的行為。
(二)加快淘汰落后生產能力。落后生產能力是資源能源浪費、環境污染的源頭。淘汰落后產能是實現節能減排目標的重要手段。要大力淘汰電力、鋼鐵、建材、電解鋁、鐵合金、電石、焦炭、化工、煤炭、造紙、食品等行業落后產能。抓緊制定淘汰落后產能分地區、分年度的具體工作方案,并認真組織實施。
國務院有關部門每年要向社會公布淘汰落后產能企業的名單和各地執行情況,接受社會監督。要建立落后產能退出機制,有條件的地方要安排資金支持淘汰落后產能。中央財政通過增加轉移支付,對經濟欠發達地區給予適當支持。
(三)全面實施節能減排重點工程。著力抓好節約和替代石油、燃煤鍋爐改造、熱電聯產、電機節能、余熱利用、能量系統優化、建筑節能、綠色照明、政府機構節能以及節能監測和服務體系建設等十項重點節能工程,“十一五”期間形成2.4億噸標準煤的節能能力,其中今年形成5000萬噸節能能力。認真實施燃煤電廠二氧化硫治理、城市污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建設和改造、重點流域水污染治理等七項重點污染防治工程。同時,要加大其它重點領域的節能減排工作。交通領域要優先發展城市公共交通系統,控制高耗油、高污染機動車發展,嚴格實施機動車尾氣排放標準。消費領域要推廣應用高效節能產品,今年推廣高效照明產品5000萬支,中央國家機關率先更換節能燈。農村地區要大力發展戶用沼氣工程。要努力優化能源結構,大力搞好煤炭洗選等能源清潔利用工作,積極發展核電等清潔能源,加快開發利用水能、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
(四)突出搞好重點企業節能減排。國家已確定千家企業作為節能減排工作的重點,五年實現節能1億噸標準煤,今年實現節能2000萬噸。各級政府要加大對重點企業節能減排工作的檢查和指導,今年要啟動重點企業與國際國內同行業能耗先進水平對標活動,推動企業加大結構調整和技術改造力度,提高節能減排管理水平。
(五)推進節能減排科技進步。要組織實施節能減排科技專項行動,組建一批國家工程實驗室和國家重點實驗室,攻克一批節能減排關鍵和共性技術。積極推動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相結合的節能減排技術創新與成果轉化體系建設,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在電力、鋼鐵和有色冶煉等重點行業,推廣一批潛力大、應用面廣的重大節能減排技術。制定政策措施,鼓勵和支持企業進行節能減排的技術改造,采用節能環保新設備、新工藝、新技術。
(六)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推進礦產資源綜合利用、固體廢物綜合利用、再生資源循環利用,以及水資源的循環利用。深化國家循環經濟試點,建成一批循環經濟典型地區、典型企業、再生資源產業園區、生態工業示范園區,總結經驗,逐步推廣。全面推行清潔生產,制定和發布重點行業清潔生產標準和評價指標體系。積極推進垃圾資源化利用。
(七)完善體制和政策體系。要深化改革,消除制約節能減排工作的體制性機制性障礙,建立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有效運用價格、收費、稅收、財政、金融等經濟杠桿,促進能源節約和環境保護。適時推進天然氣、水、熱力等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方案。按照補償治理成本的原則,提高排污收費標準。健全礦產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建立生態環境補償機制,制定和完善鼓勵節能減排的稅收政策。
(八)加大節能減排的投入。建立政府引導、企業為主和社會參與的節能減排投入機制。各級政府要加大對節能減排投入,引導社會資金投資節能減排項目。鼓勵和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循環經濟、環境保護及節能減排技術改造項目的信貸支持。解決節能減排的資金問題,主要采用市場機制的辦法,按照“誰污染、誰治理,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促使企業開展污染治理、生態恢復和環境保護。
(九)切實加強節能減排法制建設。加快完善節能減排法律法規體系,提高處罰標準,切實解決“違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問題。要制定和執行主要高耗能產品能耗環保限額強制性國家標準。要加大節能減排執法力度。中央和地方政府每年都要開展節能環保專項執法檢查,堅持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嚴厲查處各類違法行為。近期,要嚴肅處理一批嚴重違反國家能源管理和環境保護法律法規的典型案件,追究有關人員和領導者的責任。
(十)強化節能減排監督管理。首先要建立和完善節能減排指標體系、監測體系和考核體系,確保統計數據真實。要認真解決管理松懈,監督不力的問題。一些地方污水處理廠建成后長期不能正常運行,一些企業的污染減排設備只是應付檢查,這種狀況必須迅速扭轉。各地方、各部門、各單位在近期內都要認真開展資源使用、污染排放情況的檢查,找出存在問題和薄弱環節,認真整改,建立健全并嚴格執行各項規章制度。對重點用能單位和污染源要加強經常監督,對惡意排污行為實行重罰,嚴重的要追究刑事責任。
拿上海來說,高耗能高污染的部分企業尤其是產能落后企業會強制外遷,年耗能一萬噸標煤以上的企業強制做能源審計,因為國家對各個省市都有節能指標的,所以高耗能企業如果不采取相應的節能減排措施降低能耗的話,會被上政府黑名單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