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的治理措施
一、水污染的治理措施
水污染的治理措施如下:
1、少量創建填埋場,讓廢水、廢氣都能夠經過處理,再排放至河流;
2、采用改革工藝,減少甚至不排廢水,或者降低有毒廢水的毒性;
3、盡量采用重復用水及循環用水系統,使廢水排放減至最少或將生產廢水經適當處理后循環利用;
4、盡量使流失在廢水中的原料和產品與水分離,就地回收,這樣既可減少上產成本,又可降低廢水濃度。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的決定》
第三十七條
禁止向水體排放、傾倒工業廢渣、城鎮垃圾和其他廢棄物。
禁止將含有汞、鎘、砷、鉻、鉛、氰化物、黃磷等的可溶性劇毒廢渣向水體排放、傾倒或者直接埋入地下。
存放可溶性劇毒廢渣的場所,應當采取防水、防滲漏、防流失的措施。第三十九條
禁止利用滲井、滲坑、裂隙、溶洞,私設暗管,篡改、偽造監測數據,或者不正常運行水污染防治設施等逃避監管的方式排放水污染物。
二、農業污染造成的水體污染問題的解決措施?
當污染物進入河流、湖泊或地下水等水體后,其含量超過了水體的自然凈化能力,使水體的水質和水體底質的物理、化學性質或生物群落組成發生變化,從而降低了水體的使用價值和使用功能的現象,被稱為水體污染.大量的無機、有機污染物進入水體,不僅破壞水生生態系統,而且危害及到人體健康,造成水質性缺水使人們工農業生產、生活受到影響.
要解決我國的水污染問題要從多方面著手綜合考慮,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其對策措施有:
1、減少耗水量:當前我國的水資源的利用,一方面感到水資源緊張,另一方面浪費又很嚴重.同工業發達國家相比,我國許多單位產品耗水量要高得多.耗水量大,不僅造成了水資源的浪費,而且是造成水環境污染的重要原因.
通過企業的技術改造,推行清潔生產,降低單位產品用水量,一水多用,提高水的重復利用率等,都是在實踐中被證明了是行之有效的.
2、建立城市污水處理系統:為了控制水污染的發展,工業企業還必須積極治理水污染,尤其是有毒污染物的排放必須單獨處理或預處理.隨著工業布局、城市布局的調整和城市下水道管網的建設與完善,可逐步實現城市污水的集中處理,使城市污水處理與工業廢水治理結合起來.
3、產業結構調整:水體的自然凈化能力是有限的,合理的工業布局可以充分利用自然環境的自然能力,變惡性循環為良性循環,起到發展經濟,控制污染的作用.關、停、并、轉那些耗水量大、污染重、治污代價高的企業.也要對耗水大的農業結構進行調整,特別是干旱、半干旱地區要減少水稻種植面積,走節水農業與可持續發展之路.
4、控制農業面源污染:農業面源污染包括農村生活源、農業面源、畜禽養殖業、水產養殖的污染.要解決面源污染比工業污染和大中城市生活污水難度更大,需要通過綜合防治和開展生態農業示范工程等措施進行控制.
5、開發新水源:我國的工農業和生活用水的節約潛力不小,需要抓好節水工作,減少浪費,達到降低單位國民生產總值的用水量.南水北調工程的實施,對于緩解山東華北地區嚴重缺水有重要作用.修建水庫、開采地下水、凈化海水等可緩解日益緊張的用水壓力,但修建水庫、開采地下水時要充分考慮對生態環境和社會環境的影響.
6、加強水資源的規劃管理:水資源規劃是區域規劃、城市規劃、工農業發展規劃的主要組成部分,應與其他規劃同時進行.
合理開發還必須根據水的供需狀況,實行定額用水,并將地表水、地下水和污水資源統一開發利用,防止地表水源枯竭、地下水位下降,切實做到合理開發、綜合利用、積極保護、科學管理.
利用市場機制和經濟杠桿作用,促進水資源的節約化,促進污水管理及其資源化.為了有效地控制水污染,在管理上應從濃度管理逐步過渡到總量控制管理.
三、如何治理工廠排放廢水問題?
1、讓工廠增設污水處理設備,使污水外排后指標能達標,防止污染外環境。
2、通過污水管道聯接至污水處理廠,由污水處理廠處理后排放到外環境,有的污水廠在接納水體前需要污水一定濃度下才可以,所以工廠可能要增設預處理設施。但這個預處理,相對于直接外排外環境的,要求會低很多。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