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普遍適用的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備工藝選擇原則?
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備的選擇不應一味追求先進技術和處理效果,有幾種普遍適用的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工藝選擇原則。
1、運營簡單,易于操作和維護。一般來說,農村污水處理站點的運行及維護主要有村民自己進行,與城市地區的污水處理廠相比,村民往往缺乏專業技術能力,并且缺乏對污水處理的重要性的認知,因此有必要對所選工藝進行優化,確保污水處理設備的穩定運行。
2、抗沖擊負荷能力強。農村生活污水的單日水量、濃度變化系數較大,且受到時辰、季節、溫度等影響,這決定了農村地區生活污水的處理應選擇抗沖擊能力強的工藝,并使用固體材料作為載體的生物技術。
3、經濟費用省。考慮到多數農村的財力薄弱、收費難、運維管理經驗缺乏等因素,優先考慮選擇投資建設成本低、運行費用低、維護成本低、可覆蓋范圍面廣、操作簡單易行的處理工藝,避免“曬太陽”、“建得起、用不起”的局面出現。項目投入成本的降低,是廣大農村地區普及污水處理設備的關鍵。
4、根據污水來源和出水目的地選擇工藝。由于農村地區通常不適合建設大型污水管網,因此應將黑水和灰水從源頭上分開來,然后采用不同的治理方法。因為出水的去向、用途不同,經過污水處理設備后的水只要達到其所處地區的排放標準即可,農村污水處理并非等級越高越好,需要根據用途選擇指標。
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工藝的種類繁多,相對從前也較為成熟,但仍需綜合考慮農村的污水排放特征、污水含量成分、經濟發展水平、項目籌資方式、責任主體相關以及海拔、氣候、地貌等多種因素,最終因地制宜選擇最合適的污水處理工藝。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