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78米寬40米混凝土頂板未留置后澆帶可不可一次澆筑成型
JGJ3-2002《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12.1.10條規定,當采用剛性防水方案時,同一建筑的基礎應避免設置變形縫。可沿基礎長度每隔30~40m 留一道貫通頂板、底板及墻板的施工后澆縫,縫寬不宜小于800mm,且宜設置在柱距3 等分的中間范圍內。后澆縫處底板及外墻宜采用附加防水層;后澆縫混凝土宜在其兩側混凝土澆灌完畢2 個月后再進行澆灌,其強度等級應提高一級,且宜采用早強、補償收縮的混凝土。JGJ3-2010《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12.2.3條做了一些修改:“高層建筑地下室不宜設置變形縫。當地下室長度超過伸縮縫最大間距時,可考慮利用混凝土后期強度,降低水泥用量;也可每隔30m~40m設置貫通頂板、底板及墻板的施工后澆帶。后澆帶可設置在柱距三等分的中間范圍內以及剪力墻附近,其方向宜與梁正交,沿豎向應在結構同跨內;底板及外墻的后澆帶宜增設附加防水層;后澆帶封閉時間宜之后45d以上,其混凝土強度等級宜提高一級,并宜采用無收縮混凝土,低溫入模?!睂Ρ?,可發現其要求不同。但主要精神類似。
JGJ6-99《高層建筑箱形與筏形基礎技術規范》6.6.2條規定,基礎長度超過40m 時,宜設置施工縫,縫寬不宜小于80cm.在施工縫處,鋼筋必須貫通。6.6.3 條規定,當主樓與裙房采用整體基礎,且主樓基礎與裙房基礎之間采用后澆帶時,后澆帶的處理方法應與施工縫相同。
GB50010-2010《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8.1.3條規定,如有充分依據和可靠措施,本規范表中的伸縮縫最大間距可適當增大,混凝土澆筑采用后澆帶分段施工。
GB50007-2011《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8.4.20條規定,對高層建筑筏形基礎與裙房基礎之間的構造應符合下列要求:當高層建筑與相連的裙房之間不設置沉降縫時,宜在裙房一側設置后澆帶,當沉降實測值和計算確定的后期沉降差滿足設計要求后,方可進行后澆帶混凝土澆筑。當高層建筑基礎面積地基滿足地基承載力和變形要求時,后澆帶宜設在與高層建筑相鄰裙房的第一跨內。當需要滿足高層建筑地基承載力、降低高層建筑沉降量、減小高層建筑與裙房間的沉降差而增大高層建筑基礎面積時,后澆帶可設在距主樓邊柱的第二跨內,此時應滿足以下三個條件:
1、地基土質較均勻;
2、裙房結構剛度較好且基礎以上的地下室和裙房結構層數不小于兩層;
3、后澆帶一側與主樓連接的裙房基礎底板厚度與高層建筑基礎底板厚度相同。
GB50108-2001《地下工程防水技術規范》5.2.1條規定,后澆帶應設在受力和變形較小的部位,間距宜為30~60m,寬度宜為700~1 000mm.5.2.2 條規定,后澆帶可做成平直縫,結構主筋不宜在縫中斷開,如必須斷開,則主筋搭接長度應大于45 倍主筋直徑,并應按設計要求加設附加鋼筋。5.2.4 條對后澆帶的施工規定如下:后澆帶應在其兩側混凝土齡期達到42d 后再施工,但高層建筑的后澆帶應在結構頂板澆筑混凝土14d 后進行;后澆帶混凝土的養護時間不得少于28d。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