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島百萬噸核廢料將入海!法國如何處理核廢料?
日本東電公司福島核電站,受到2011年3月11日大地震影響,有幾個機組發生嚴重的核泄露。日本政府計劃將用于冷確機組的含有核廢料的百萬噸污水,直接排放入海。這一舉動,受到日本國內及國際社會強烈反對。我國外交部發言人:大海不是日本的垃圾場,大海不是日本的下水道。
希望日本政府以保護海洋生態、地球環境為重,慎重而為。
日本福島120萬噸核廢水將排入太平洋,你會憤怒嗎?
憤怒這個詞不足以表達內心的心情,日本打算將120萬噸核廢水排入太平洋,簡直就是對整個人類的挑釁!
日本核廢水怎么來的?核電廠在運行過程中需要大量冷卻水,在2011年地震引發的海嘯中,福島核電站遭到毀滅性破壞,不僅反應堆出現泄露,整個核電站的冷卻水系統也徹底報廢,但反應堆內的熔融核廢料卻仍在發生反應,這就需要降溫,如果不對其進行降溫,反應堆就有爆炸的可能。
冷卻水系統報廢了,如何對核電站進行降溫?福島核電站位于海邊,利用海水降溫成為了最省事的選擇,于是每天都有上百噸海水被抽上來對反應堆進行降溫,但反應堆仍然有泄露發生,這些進行降溫后的海水,也就成了核廢水,就是具有放射性的廢水。
福島核電站目前已經積攢了超過100萬噸核廢水,雖然福島核電站的熔融核燃料問題仍未得到解決,但目前最棘手的問題卻是如何處理這些核廢水,120萬噸核廢水想要得到妥善處理,日本需要付出巨大的經濟和人力成本,但日本顯然不想付出這些成本,于是他想了一個最簡單卻是最可恥的方法,那就是把廢水排進太平洋。
120萬噸核廢水不可避免地會對海洋生態產生影響太平洋面積巨大,雖然可以把這120萬噸核廢水稀釋到最低水平,但某些區域的重度核污染是不可避免的,并且隨著洋流這些核廢水產生的放射性物質會覆蓋整個太平洋,勢必會對海洋生態產生極大破壞,太平洋周邊國家沒有一個會獨善其身,包括太平洋東海岸的美國。
但最嚴重的是,此次日本若向太平洋排泄這120萬噸核廢水,等于是打開了一個口子,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福島核電站目前仍需海水降溫,至于什么時候停止,誰也說不準,以后或許還會產生遠超120萬噸的核廢水,這次口子打開了,以后產生的核廢水還是會排入太平洋!
水是生命之源,雖然人類無法直接飲用海水,但海洋卻與地球上每一個生命都息息相關,公然對地球上面積最大的海洋造成核污染,這是對整個地球生態的不負責任,這種做法比日本持續不斷的捕鯨行為更加可惡!核物質核輻射自然消失的時間太漫長。如果太平洋遭到核污染,短時間內根本無法恢復!
日本此舉是對整個人類的挑戰,簡單的憤怒兩個字不足以表達此時的心情,更讓人不可理解的是:日本目前不是沒有別的辦法處理這些核廢水,但日本為了一己之私不顧整個地球生態的安危,選擇了把核廢水排進太平洋這個最省事卻是最不負責任的方法,日本此舉將其自私自利的本質展現地淋漓盡致!
自從2011年3月的東日本大地震引發福島核電站核泄漏以來,核電站中的兩座反應堆降溫耗費了大量冷卻水,如今已經積累到120多萬噸。近日日媒稱日本官方準備將這些核廢水排入到大海中,消息一出便引起了日本國內和周邊國家的強烈反對,然而日官方卻一意孤行,于4月13日通過向海中排放核污水的法案并宣布執行。
日本往太平洋中排放核污水,雖然百余萬噸的核污水量與太平洋相比還不如九牛一毛,但是由于核污水中含有諸多放射性元素,會在相當長的時間中持續對海洋生態環境造成破壞,它首先會污染日本沿海出產的海產品,進而污染深海和遠海生態環境,已經有專家和生態機構模擬了日本排放核污水對太平洋水域的持續性污染狀況,計算機模擬顯示只需57天就可以跟隨洋流擴散到大半個太平洋,不需半年便可以漂流到美洲西海岸,所有環太平洋國家都會受到日本核廢水的影響。
對此,我國與韓國、菲律賓、俄羅斯等國家都已經提出強烈反對,但是奇怪的是美歐等國家卻集體失聲,最奇葩的是美國,不僅不反對,其國,務卿,布林,肯還在日本方面做出排放決定后發推稱:“我們感謝日方在決定處理福島第一核電站處理水問題上所做出的顯而易見的努力。我們期待日本繼續與國際原,子能機構進行協調。”
這實在是讓人大跌眼鏡,美國方面為何會做出這樣的表態呢?是為了美日雙方的親密關系考量?還是其他原因呢?
二戰之后,美國與日本關系向來親密,美方的表態當然也有這方面的關系,但也有其他原因,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其實就是美國從來就沒有把核污染當回事,向大海中排放核污水,對美國來說,那簡直就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有人根據國際原子能機構的資料統計發現,二戰之后到1993年,歐美各國已經向海洋里傾倒了至少數十萬噸的固體核廢料,其中僅美國就在其東西兩端向北大西洋和太平洋傾倒了至少19萬立方米的放射性物質,要知道固體核廢料比核廢水的放射物濃度更高,污染性也更強,雖然絕大部分都是采用了密封桶儲存核廢料的方式,但那些裝核廢料的鐵桶卻并沒有做耐腐處理,時間一長,鐵桶就會在海水的浸泡和腐蝕下破損,如果是投在了數千米深的深海中,那么海水的水壓可以直接將鐵桶壓爛,核廢料還是會泄漏到大海中。
如果您認為美國方面對全球海洋的核污染只有這些,那就又想錯了,上面所講的排放核廢料對海洋的污染相比于美國的在海洋中的核試驗來說,肯定又是小巫見大巫了。
上世紀40~60年代,每美國人在海洋中,以及在一些無人島嶼上進行了20~30次的核試驗,其核輻射污染程度非核污水與核廢料所能及。所以,美國才是向海洋中排放核廢料的“傾倒大戶”,要譴責核污染的話,美國最應該譴責的其實就是它自己。
也或許正是因為它甚至做不到像日本那樣把核污水先存起來,存不下之后再排放,所以才說感謝日本方面做出的努力吧!如此看來,美日在核污水與核廢料的排放方面,用“一丘之貉”來形容并非夸張。
所以、美某些知名媒體對日本排放核污水的報道是認為“傾倒是安全的,而且是必須的!”但是美國的雙重標準就是讓人吃驚的,在前蘇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出現事故的時候,美國方面以及大小媒體一天到晚不停譴責聲討,如今的態度有天壤之別!
↑日本福島核電站裝有核廢水的儲罐
↑前蘇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出現事故之后的情景
參考資料:
《環球網》4月13日文章《這也能感謝?日本決定將核廢水排放入海,美方:感謝日方顯而易見的努力》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