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排水系統好嗎?
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說雨污水的排除問題在人類進入農業社會之前是沒有的。是由于人類定居,且定居點越來越大直至發展到城市所帶來的。
大自然億萬年來的降雨并不是馬上就會匯入河流流入海洋。而是會在低洼的地方形成湖泊和沼澤。這個規律在距今一萬年左右開始被打破。人類為了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間開始改變自然。中國古代傳說中的大禹治水講的就是這個事。就是說在堯舜的時代就有了最初的洪澇觀念。洪,特指外部的來水。澇,特指內部的水無法排除。春秋五霸的齊桓公葵丘會盟的盟約里就有“無曲防”,就是禁止以鄰為壑把洪水引向別國。這是有文字記載的最早的國家間防汛公約。說明這個時候防汛觀念已經上升到國家層面。
大禹治水
葵丘盟誓
至于北京的排水系統歷史也很悠久。三千多年前周武王伐商歸來未及下車就公布了一系列任命。其中周朝的上卿召公奭(就是后來與周公立木分陜共同治理周天下的召公)因有功被分封為燕侯。召公因為是上卿不能自己就國。和分封到齊國的呂尚、魯國的周公一樣,是派自己的長子克去就國的。這個燕國的國都就在今天的北京房山琉璃河。近年來考古出土了當時的排水溝渠。說明排水系統在建城的時候已經是必備的了。當然考古發現的中國最早的排水系統可能是河南安陽的殷墟遺址。時間要上溯到殷商了。
燕國國都(琉璃河遺址)的排水溝渠
燕下都的陶排水管
安陽殷墟陶排水管組件
現在的北京城歷經了金、元、明、清和民國五個朝代。當初選址除了考慮飲用水源外也考慮了雨污水的排除。整個城市選在了永定河沖積扇的高點。故宮又是全城地勢的高點。雨水從宮殿的屋檐排除到宮殿的高臺,再排除到地面,經地下管網排入金水河。充分顯示了古代工匠的智慧。
元大都排水渠
北海涵洞
故宮排水系統
故宮龍吐水
故宮雨水篦子
故宮雨水明溝
故宮雨后效果
當然這些都是為貴族服務的。北京城里的底層民眾還有許多是生活在“龍須溝”這樣的地方的。
建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北京的發展是突飛猛進的。取得的成果是有目共睹的。當然也無需諱言隨著改革開放的進程,人民群眾對市政設施的要求與市政設施完善程度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北京也有過立交橋逢雨必淹的歷史。
很多人都把城市的下水道比做城市的良心。甚至有臺灣作家把這個問題當做是否是發達國家的標準。那么我們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呢?仔細分析起來會發現固然有投入不足的問題。更嚴重的是投入的效率低下。究其原因是全國各城市的排水事業都缺乏一個規劃的主體、融資的主體、建設的主體、運營的主體。沒有一個主體就使得整個城市排水系統處于高度的“碎片化”狀態。
令人感到寬慰的是:北京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這個問題。通過實施特許經營實現了按流域治理的模式。今年“7.12”大雨城市運行平穩。顯示了在這種模式下運行效率的提高。
雨中打撈樹葉、樹枝
雨中打撈雜物
雨后的天安門
北京各個污水處理廠工資是多少,待遇怎么樣,工作累嗎
要看你做什么,污水廠工作都不累,比較輕松,因為都是機器控制監測的。只是環境差一些。工資待遇嘛,不會太高,但也不是很低,3000上下吧。總之,對于剛接觸工作還可以,但發展后勁不足。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