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接觸氧化池(曝氣池)的調試
你這種現象初步懷疑是曝氣過量,你應測定池內溶解氧,調試期間溶解氧濃度可控制在2~3mg/L,20多天沒掛上膜,調試方法肯定有問題,每次悶曝不宜超過12小時,悶曝時不進水,停止曝氣后,盡快給接觸氧化池換水,換水過程中應避免污泥外流,如此循環,直至掛膜成功,系統可進入連續運行。還應控制水溫,污染物濃度(尤其是對污泥有毒害作用的),PH等指標
污水調試很多泡沫啊????
泡沫可分為兩種:化學泡沫、生物泡沫。
化學泡沫是由廢水中表面活性物質在曝氣的攪拌和吹脫作用下形成的。在活性污泥培養初期,化學泡沫較多,有時在曝氣池表面會形成高達幾米的泡沫山。這主要是因為初期活性污泥尚未形成,所有產生泡沫的物質在曝氣作用下形成了泡沫。隨著活性污泥的增多,大量表面活性物質被微生物吸收分解掉,泡沫也會逐漸消失。正常的活性污泥系統中,由于某種原因造成污泥大量流失,導致F/M劇增,也會產生化學泡沫。
化學泡沫的處理較容易,可以用水充消泡,也可已加消泡劑,而生物泡沫較難處理。化學泡沫呈乳白色,而生物泡沫呈褐色,可以在曝氣池上堆積很高,并進入二沉池流走,產生一系列衛生問題。首先,生物泡沫蔓延至走道板上,使造作人員無法正常維護。另外,生物泡沫在冬季能結冰,清理起來異常困難。夏天生物泡沫會隨風飄蕩,形成不良氣味。目前,預防醫學還認為形成生物泡沫的諾卡氏菌極有可能成為人類的病原菌。如果采用表曝設備,生物泡沫還能阻止正常的曝氣充氧,使混合液DO降低。生物泡沫還能隨排泥進入泥區,干擾濃縮池及消化池的運行。用水沖無法沖散生物泡沫,消泡劑的作用也不大。有的處理廠曾嘗試用加氯解決,但收效不大。因為已發現諾卡氏菌有多種,絕大部分的世代期長,而有的世代期僅2天,采用增大排泥方法,只能去除世代期長的部分諾卡氏菌。綜上所述,生物泡沫控制的根本措施是從根源上入手,以防為主。
①生物泡沫的產生條件 已經知道諾卡氏菌是形成生物泡沫的主要原因。諾卡氏菌在溫度較高(>20℃)富油脂類物質的環境中易大量繁殖。因此,入流廢水中含油及脂類物質較多的處理廠,或初沉池浮渣去除不徹底的處理廠易產生生物泡沫。在上述處理廠中,夏天又比冬天易產生生物泡沫。雖然諾卡氏菌世代期有長有短,但絕大部分都在9d以上,因而超低負荷的活性污泥系統中更易產生生物泡沫。
②泡沫問題的診斷及控制 與污泥膨脹一樣,當出現泡沫時,應認真觀察分析,確認泡沫種類及產生原因,對癥下藥,否則起不到控制泡沫的作用。下面為泡沫問題的一般診斷程序。
現象一 在曝氣池表面產生白色的、粘稠的空氣泡沫,有時出現較大的浪花。診斷程序如下。
如果在污泥培養過程中出現這種現象,是正常情況,不必注意。隨著污泥的增多,泡沫會自然消失。在正常運行的活性污泥中,如果出現上述現象,應首先檢查MLSS是否降低了。如果由于二沉池出水造成污泥流失,導致MLSS降低,則應分析流失原因并予以處理。如果由于排泥過量導致MLSS降低,則應減少排泥。如果MLSS未降低,則進行下述步驟。
檢查污泥的耗氧速率SOUR。如果SOUR降低了,則說明污泥中毒,應分析中毒原因并采取處理措施。
如果某些曝氣池中有泡沫,而其余池沒有,則應檢查各池之間的配水是否均勻,進入各池的回流污泥分配是否均勻。如果某一曝氣池進入的廢水多,而分配進去的回流污泥少,則該池易出泡沫。
現象二 在曝氣池表面形成細微的暗褐色泡沫。診斷程序如下。
檢查系統的負荷是否太低,泥齡是否太長,排泥是否不足。該種泡沫一般是由污泥過氧化所致,一般不會發展到特別嚴重的程度,只要適當增大排泥,泡沫即可消失。
現象三 脂狀,暗褐色泡沫異常強烈,并隨混合液進入二沉池。診斷程序如下。
檢查混合液中是否有絲狀菌。如果存在,即可認為是由諾卡氏菌導致的生物泡沫。可以對產生的泡沫進行簡單清理,但主要精力應放在根源上。首先對上游油脂類廢水的排放要加除油脂類漂浮物質的功能應予以強化。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