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紫金縣經濟會是怎樣
2008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的關鍵一年。在新的一年里,有諸多有利我縣經濟社會發展的機遇:一是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了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山區經濟將會迎來新一輪的發展熱潮;二是河紫高速公路將開工建設,交通孤島地位即將改變,高速公路效應開始顯現;三是全縣上下要發展、想發展、謀發展的愿望和信心倍增。這些機遇為我縣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
2008年,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要求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大力發展工業經濟,推進工業化進程,擴大縣域經濟總量,加快城鎮化、農業產業化和旅游產業化進程,進一步提高城鄉居民收入,確保“四個文明”相互促進,推動整體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社會各項事業全面進步。
根據上述要求,今年全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全縣生產總值增長15%;工業總產值增長25%;農業總產值增長6%;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2%;稅收總收入增長22%;農村人均純收入增長7%;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5%;實際利用外引內聯資金增長2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3%;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4%以內;年末總人口控制在83.53萬人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7.9‰內。為實現上述目標,計劃安排重點工作是:
(一)突出工業園區建設,大力發展園區經濟
加快完善三大工業園區建設和深圳龍崗(紫金)產業轉移工業園項目推進,提升園區經營管理水平,打造我縣工業發展主平臺。以建設河紫高速公路帶來的商機,大力拓展融資渠道,探索多種辦園模式,創辦鎮級工業小區。加強招商選資,嚴把項目準入關。著力引進一批關聯度大、技術含量高、輻射帶動能力強、效益好、污染低的項目,培育工業龍頭,形成制藥、鋼鐵、電子、眼鏡、采礦等支柱產業,繼續促進民營工業和資源型工業的發展,使內源型經濟與外源型經濟共同發展,擴大工業經濟總量,促進工業經濟質量和效益的提高。
(二)加大三農工作力度,促進農村經濟穩定發展
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契機,緊緊圍繞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業效益、增強農產品競爭力的目標,加大引導各類資金對農業的投入,調整優化農業結構,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農產品加工流通,不斷推進城鎮化進程,全面促進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繼續確保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70萬畝以上,抓好超級雜交稻兩系法安全制種項目以及優質水果、無公害蔬菜等基地的建設,引導做大做強并形成輻射效應,逐步形成效益和規模農業。繼續抓好一批具有紫金品牌優勢的農業龍頭企業的培育。繼續推進林業生態縣建設,發展林業經濟。加快發展畜牧水產業,提升農業產業結構水平。繼續扶持農產品加工流通企業,抓好農產品市場建設。加快中心鎮與省道沿線重點鎮建設,形成功能協調、布局合理的城鎮體系,推進城鎮化進程。
(三)繼續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增強經濟發展后勁
加快推進河紫高速公路開工建設各項前期準備工作。扎實推進省道S242河汕線烏石至蘇區段路面改造、縣道X169下吉線和X197板茅線的工程建設。繼續推進我縣北面出口紫金至龍川公路和西南出口古竹江口至惠州蘆州公路工程建設。加快完成縣城新過境公路立項前期準備工作。扎實推進通行政村公路硬底化改造工程建設。繼續抓好以白溪水庫安全加固工程為重點的水利水電工程、防洪河堤、飲用水工程、灌溉工程設施建設。積極推進升平(紫金)220千伏和琴江110千伏輸變電工程建設。繼續抓好農網改造和無電村建設,加快黃塘110千伏輸變電工程的前期工作進度。嚴格實施《縣城第四次總體規劃修編》,不斷完善城市設施。加快推進縣城污水處理廠項目建設步伐,推進城鎮居民廉租房、經濟運用房項目建設。
(四)加快發展旅游業,促進第三產業發展
按照縣旅游發展總體規劃,整合旅游資源,繼續加大開發力度,全力打造休閑度假游、綠色游、生態游、紅色旅游等具有紫金特色的旅游品牌。繼續抓好紅色蘇區、孫中山祖籍地等景區景點建設。進一步抓好宣傳推介工作,繼續強化旅游行業管理,全力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保持流通暢旺,市場繁榮,促進第三產業發展,不斷提升第三產業在整體經濟中的比重。
(五)加強財稅工作,確保收支平衡
要大力拓展稅源,強化征管,健全財稅征管機制;大力優化支出結構,堅持厲行節約、勤儉辦事的原則;進一步提高預算的科學性和準確性,嚴格執行財政分配政策,提高分配公平程度,促進全縣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全面、協調、持續發展。
(六)推動各項社會事業的發展,建設和諧紫金
加強科技工作,推進產學研結合,著力提高科技創新能力,發揮科技在新農村建設中示范導向作用,加強知識產權工作,提高企業掌握和運用知識產權制度以及知識產權資源的能力,抓好科學技術教育、傳播和普及,提高全民科技意識。進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大力發展高中階段教育,完善縣四中建設,籌建縣城第四小學。完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體系,繼續完善醫療急救網絡建設,加快形成城鄉衛生服務新體系,繼續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實施,不斷提高覆蓋率。強化就業和再就業技能培訓,努力加大就業崗位開發力度,建立、健全城鄉統一的就業服務體系。進一步規范和健全社會保險業務的管理工作。加快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網絡建設,積極開展以技術服務為主的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完善人口與計劃生育信息管理和服務體系。繼續健全和完善社會救濟體系、擁軍優撫安置工作體系、社會福利體系。繼續加強能源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落實節能減排工作責任制,加快形成可持續發展體制機制。繼續促進文化體育、消防、安全生產、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婦女兒童保障、廣播電視和平安社區等各項社會事業的發展,構建文明和諧紫金。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