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人居環境六亂是指
“三堆六亂”指:柴堆、糞堆、土堆,亂搭亂建、亂堆亂擺、亂拉亂掛、亂停亂放、亂涂亂畫、亂仍亂倒。改美農戶庭院。按照“衛生美、設施美、綠化美、布局美”的要求,引導村民勤洗、勤掃、勤擦、勤收拾,達到“五凈一規范”標準,大力整治農村民房庭院,重點聚焦農戶庭院“三清三改”[清垃圾、清柴(雜)草、清亂堆亂放,改檐階水溝、改余坪、改進戶道]建設,結合客家建筑風格和特色文化,推進建筑立面整治提升,在庭院內種花種樹種菜,綠化庭院環境,使庭院內外與周邊景致和村莊風貌相協調。開展“五好家庭”“最美庭院”等形式多樣的創建評選活動,促進庭院內外整潔有序。4.堅持“四精”理念建設美麗宜居鄉村。秉持“精心規劃、精致建設、精細管理、精美呈現”的理念,積極開展美麗宜居鄉村建設試點。鞏固和深化“連點成線、拓線擴面、突出特色、整片推進”的建設格局,按照AAA級以上鄉村旅游標準,高起點規劃設計、高標準建設施工、高質量連片推進,積極建設一批可持續發展的美麗宜居鄉村試點鄉鎮、試點村莊、試點庭院,確保建一片成一片美一片,形成山清水秀、天藍地綠、村美人和的田園風光。(二)全面改善圩鎮環境緊緊圍繞“整治一條街、一個農貿市場,打造主要景觀節點”的目標,通過整治圩鎮“臟、亂、差、堵”問題,使圩鎮環境衛生整潔,市場規范有序,立面清爽協調,道路通行順暢,成為一個窗口、一道景觀,為“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提供良好的圩鎮環境。1.圩鎮改造建設。鄉鎮結合圩鎮總體規劃,按照“突出重點,彰顯特色”的要求,不同地段運用不同的客家元素,采取粉刷、框線、建窗檐、改造屋頂等方式對圩鎮民房進行改造;在適宜的街道路段對人行道進行改造,新建或疏通排水溝,規劃好停車泊位線。有條件的鄉(鎮)對公共建筑進行亮化改造,因地制宜建設集文化娛樂、休閑健身為一體的文化廣場,設置宣傳欄引導正確價值觀、宣揚特色文化。2、圩鎮環境整治。圩鎮主次干道、農貿市場及相關重點區域環境全面整治,清理衛生死角、雜草,合理設置垃圾桶,加大清掃保潔和垃圾收集清運力度,做到清掃到位、保潔及時、生活垃圾日產日清。加強河道、水面垃圾清澇和垃圾收集;規范戶外廣告設置,清理設置不規范、違規設置的戶外廣告,取締落地小廣告牌,清理“牛皮鮮”小廣告。清理臨街亂搭、亂披、亂掛物品,清理違規設置的商棚等。對破損和凹凸坑洼人行道、車行道及道路護欄等設施進行全面修復;加強道路檢查,加強井、邊溝蓋板、窨井蓋的管理維護。3.圩鎮秩序整治。規范農貿市場日常管理,商品劃行歸市,攤位擺放整齊,市場配置管理人員,完善給、排水設施;取締主次街道違章設置的各類攤點,對便民攤點進行“限時、限范圍”規范管理;貨物一律進店,不占用人行道經營;清除街道兩側違章搭建的有礙市容的各類遮陽(雨)篷等臨時設施、附著物;清除沿街晾曬衣物、被子等行為;整治小餐飲店亂排油煙、亂潑污水違章行為。加大圩鎮違法建筑整治力度,做到早發現、早制止、早拆除,實現違法建筑零增長。(三)深入推進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圍繞“有完備的設施設備、有成熟的治理技術、有穩定的保潔隊伍、有完善的監督制度、有長效的資金保障”五有標準,全面推行農村環衛第三方治理,建立城鄉環衛一體化生活垃圾收運處理體系,健全農村環境衛生管理長效機制,著力改變農村地區“臟、亂、差”現象,農村生活垃圾得到全面治理,減量化收集、無害化處理、資源化利用水平得到明顯提升。1.完善城鄉環衛長效運行機制。統籌布局和加快建設城鄉垃圾收運處理設施設備,積極推進縣級環衛監管職能向鎮村延伸覆蓋,全面建立由城管環衛部門統一監管、屬地負責的城鄉環衛一體化工作體系。積極引導社會資本參與農村垃圾清掃、轉運和處理,全面推行“全域一體化”第三方治理,建立鄉村環衛治理長效機制,不斷提升農村人居環境2.加強垃圾處理設施建設。按照“五有”標準要求,建立健全符合農村實際、方式多樣的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科學布局垃圾收集、中轉設施,配足垃圾收集點、清運轉運車輛,升級改造現有垃圾中轉站,原則上每個鄉鎮都要納入壓縮式垃圾中轉站服務半徑覆蓋范圍。加快規劃建設縣焚燒發電項目,全面淘汰露天垃圾池、垃圾房等非密閉式垃圾收集設施,加快淘汰不符合環保要求的垃圾焚燒、填埋設施,加快鄉鎮垃圾壓縮中轉站投入使用,推進垃圾處理向焚燒發電和綜合利用過渡,嚴令禁止生活垃圾簡易填埋和簡易焚燒處理。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