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哪個地級市比較好
桂林城市建設城市特色:桂林山清水秀文物古跡眾多。巖溶地貌發育典型,轄區內洞穴、石峰數以千計。漓江依山流轉蜿蜒,是桂林山水的精華。歷代都在桂林留下了燦爛的文化遺產,如興安靈渠、恭城文廟、靖江王陵、桂海碑林、八路軍桂林辦事處等。市區有文物古跡552處,被列為各級文物保護單位的有121處。這些文物古跡都有很高的文學、歷史、藝術價值和欣賞價值。市政建設:城市基礎設施逐步配套,功能日益完善。有二級生化污水處理廠4座,處污能力居全國領先地位。自來水廠3座,年供水量達8854萬立方米。液化石油氣儲氣能力6000噸,用戶54666戶。公共汽車285輛,運營線路23條。市區道路400公里。人均綠地面積6.13平方米,綠化覆蓋率35、75%,垃圾無害化處理率79、51%。規劃管理:注重山水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關系,以“重兩頂桂冠,促經濟發展,保生態環境,跨世紀決策”為指導原則,以“保護山水名城,建設園林城,發展生態城”為發展目標,規劃布局合理,形式新穎,形成了富有桂林特色的城市發展基本空間布局模式。 2005年,桂林市被國家環保總局認定為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經濟金融產 業:桂林是一座基礎較好的新興工業城市。已逐步形成了以醫藥、食品、汽車、電子為支柱,產品、產業結構較為合理的現代工業體系。金融保險: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交通銀行、郵政儲蓄均在當地設有分支機構,本地銀行為桂林市商業銀行,中國人民保險、中國人壽、太平洋保險、平安保險、新華人壽等在當地設有分支機構。 交通通訊公 路:四通八達的公路直通廣西各地和臨近省份,國道322、323線穿境而過,其中市境內322線已改造成高等級公路。擁有桂柳高級公路、桂黃一級公路、桂陽二級公路等一批公路網絡,實現100%鄉鎮通車。鐵 路:鐵路北接京廣線,南接黔桂、枝柳動脈,湘桂鐵路縱貫湘桂走廊,火車可直達國內主要城市。桂林火車站,俗稱南站,目前為桂林最主要的客運火車站,車站于2005年翻新,接待吞吐能力大大加強;桂林火車始發站,俗稱北站,目前擁有桂林始發,開往北京和深圳(正準備延長到香港九龍)等方向的線路。航 空:桂林兩江國際機場占地4.06平方公里,建筑面積17萬平方米,混凝土鋪筑面積65萬平方米。飛行區等級為4D(已于2005年升級為4E),跑道長2800米。設計年飛行量4.2萬架,年旅客吞吐量500萬人次。目前擁有國際國內航線44條,21家航空公司飛行桂林機場,可通航29個國內城市、港、澳及日本福岡、韓國濟州。水 運:水路有湘江和漓江,沿漓江經梧州與珠江相聯,可直達廣州,香港和澳門。郵 電:本地電信電力網全部建成,程控電話覆蓋全市及各縣,全部開通了移動電話、無線尋呼、計算機互聯網業務。本地郵政形成了以郵遞業務為主體 金融類和集郵類業務為支撐,信息類為補充的多元化郵政業務體系。全市22個郵政儲蓄網點與全國31個省市間50多個城市計算機中心主機聯網運行,所轄5000多個營業窗口通存通取。與世界130個國家、國內200多個城市開辦了特快郵遞業務。 科教文衛文化事業:擁有藝術表演團體15個,文化館10個,文化站119個,公共圖書館13個,市圖書館館藏信息已上網進入信息高速公路,市美術館是全自治區文化設施精品工程。廣播電波覆蓋率95%,電視覆蓋率20%。科 技:有獨立的科研院所14個,國有單位科技人員8.6萬人,縣以上政府部門科研開發機構30多個,在光電子技術應用、新材料、生物技術、精細化工等領域處于國內先進水平。有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400多家中外企業在區內投資。教 育:現有中小學校2105所,在校學生85.95萬人; 各類中等專業技術學校62個,在校學生3.83萬人; 普通高等院校13所,在校學生2.64萬人。1997年全市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99.3%。醫療衛生:有各類醫療衛生機構849個,病床1.22萬張,衛生技術人員1.283萬人。衛生防疫、防治機構16個,衛生技術人員619人。擁有全身CT、超聲波儀等一批先進設備。北海城市建設 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取得新進展,公用事業服務水平進一步提高。城市交通和環境建設加快。海景大道4個路段已有3個開工,北部灣路、云南路、解放路人行道改造等10條道路的建設和改造、市區排污排澇整治工程、“半截子路”完善工程扎實推進,市區136個停緩建項目已處置126個,處置率92.6%,完成75條小街小巷的道路路面和下水道改造。年末實有道路長度306.3公里,道路面積584.9萬平方米,路燈16548盞。年末,市區擁有公共汽車171輛,運營線路長度154公里,全年客運量1413.12萬人次。年末擁有出租汽車555輛。全市用電量11.03億千瓦時,增長25.51%,其中城鄉居民生活用電2.96億千瓦時,增長12.44%。建成區綠地率32.48%,建成區綠化覆蓋率52.44%,人均公共綠地面積2.35平方米。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糞便處理率均達100%。年末實有燃氣供氣管道長度121公里。燃氣用戶7.66萬戶,其中液化石油氣用戶6.6萬戶,液化石油氣供氣總量5.63萬噸。燃氣普及率54.21%。供水管道長度679公里,排水管道長度215.87公里。全年自來水供水總量3543萬立方米,用水普及率59.14%。.環境保護 環境保護工作力度繼續加大,城市環境質量總體保持良好。2005年,我市加大對污染源整治達標力度,深化城市環境綜合整治,環境保護工作不斷加強。全年環境污染治理投資額3.25億元。環境空氣質量在全國113個重點城市考核評比中名列前茅。飲用水水質達地下水三類水質標準。全市工業廢水排放達標率為89.03%;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為54.7%。煙塵控制區面積為78.6平方公里;噪音達標區面積為19.9平方公里。 人口 人口總量保持平穩增長。據公安部門統計,2005年末,全市戶籍人口達149.24萬人,比上年增加1.37萬人,增長0.93%,其中市區人口55.79萬人,增加0.83萬人,增長1.52%。全市人口出生率為11.21‰,比上年下降1.32個千分點;人口死亡率2.9‰,比上年下降2.84個千分點;人口自然增長率8.31‰,比上年增加1.52個千分點。人民生活 城鄉居民收入穩步提高,物價漲幅有所減緩。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520元,同比增長8.5%;農民人均純收入3180元,同比增長13.98%。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13804元,增長8.86%,其中國有單位14274元,增長9.88%,集體單位9864元,增長2.68%,其他經濟類型單位13482元,增長8.31%。社會保障 社會保障進一步加強。全市年末參加基本養老保險職工8.52萬人,比上年增長8.26%,失業保險參保職工7.60萬人,比上年增長6.1%,參加基本醫療保險人數達10.11萬人,比上年增長21.22%。全市共有3.16萬人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救濟。全年用于養老、失業、醫療、工傷、生育保險基金支出2.70億元,比上年增長17.35%。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