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縣云龍2022年怎么規劃的
一、聚焦資源融合,全面推動全域振興發展 謀劃產城一體大融合。堅持城市擴張建設和產業升級集聚兩手抓。做好規劃引領的文章。認真抓好新一輪國土空間規劃編制,積極對接區“十四五”規劃,完善鎮控規詳規、村莊建設規劃和產城融合方案、基礎設施配套、公共服務供給等專項規劃,深入謀劃重大項目、重大平臺、重大改革,明確近期重點、開發時序,構建形成適度超前、多規合一、精準精細的規劃體系。做好土地集約利用的文章。深入推進土地全域治理,加大撤村并點和整村征遷力度,引導居民向小城市中心集聚;逐步實施小微企業出村入園,同步探索掛賬收儲、零土地技改、低效用地再開發等多種模式;持續推進千畝“非農化”“非糧化”整治,形成永農集中連片、建設用地集中集聚、空間形態集約高效,為城市建設和產業集聚提供要素資源保障。 謀劃城鄉品質大提檔。緊抓高科新城建設契機,推進全域美麗城鎮建設。抓牢重大項目建設的契機。加快推進寧裘線改擴建、金甬鐵路安置房、新云龍中學、職教中心等重大工程建設。著力謀劃云龍綜合樞紐落地,盡快啟動軌道7號線、寧象城際鐵路、甬舟鐵路云龍站征地拆遷工作,采取“線拆塊收”方式,加大紅線兩邊可視范圍內的征遷收儲力度,同步爭取站點、車輛段擴面開發,統籌帶動全域發展。抓牢未來小城市集成開發的契機。探索完善“一鎮一國企”合作模式,加快與鄞開實施“片區謀劃、項目推進”,用好國企平臺的優勢,加快實施我鎮14個城中村改造項目,確保鎮區有機更新。同步加速推進陳黃村小集鎮式中心村及省級未來鄉村、十方牧云等一批亮點工程。抓牢全方位推進美麗新村的契機。統籌全拆全建、聯戶自建、整理式改造等多模式多途徑,在推進王夾岙、石橋、任新、前后陳等既定新村項目基礎上,再謀劃布局一批,搶抓上級各項政策、資金補助機遇,全面推進美麗宜居村莊建設,實施景區村莊、美麗庭院等微改造工程,不斷改善人居環境,使鄉村資源配置更合理、服務功能更完善、景觀風貌更協調、地域文化韻味更彰顯,打造美麗鄉村新樣板。 謀劃全域美貌大提升。全面實施水、田、路三項美麗工程,實現全域宜居宜游的美麗云龍。打造美麗沿河觀光帶。充分發揮文化水鄉優勢,深入推進“塘河整治”工程,加快錢湖塘河文化線二期、美麗河湖片區建設,以20公里綠道為載體,打通云龍片與甲村片水岸互聯關鍵環節,推進“二月二龍抬頭”龍舟巡游線路的河岸生態文化景觀建設,力爭三年內打造成為鄞州水上文化承載平臺。打造美麗全域農業公園。深入整合農業資源優勢,創新推進“農業公園”建設,以“兩橫(鄞州大道、鄞城大道)三縱(鄞橫線、福泉大道、徐王路)一環(高速環)”等主要道路沿線為重點,以全域農田為基底,開展農田環境綜合整治行動,同步在有條件區域探索實施景觀標識、田園棧道、美麗田園、基礎設施網、田長制“五個一”改造工程,并分階段拓展,力爭三年內創建成為鄞州美麗鄉村形象新窗口。打造美麗交通路網。充分挖掘交通干線優勢,完善交通路網建設,不斷織密農村公路網,加速推進王夾岙村至荻江村、云豪路延伸段建設步伐,分批推進姜陳線、荷陳線、甲旺公路等道路提升工程開建;全面推進6萬平方米橋下空間專項整治利用,增加健身景觀元素,適當布局停車場所,把每條交通干道建設成為集景觀與生態為一體的美麗廊道。 二、聚焦創新經濟,積極構筑現代產業高地 提升產業平臺能級。著眼“空間大整合、產出大提升”,加快打造特色產業集聚區。抓增量產業平臺建設。加快融入環東錢湖“綠色創新”示范圈,大力推進龍芯產業園建設,全方面貫徹“三生”建設發展理念,主動對標國內先進地區高端現代產業園,高起點規劃制定相關建設標準,布局園區綜合交通網絡,統籌給排水、電網等基礎設施建設,一期4個產業項目計劃于2022年陸續投產,預計年新增產值5億元;同步加快二期土地出讓,謀劃三期土地調整。抓存量產業平臺提升。以環境面貌提升、安全隱患消除、環境污染要根除的要求,加快對梅池工業園區和甲村片區工業集聚點的整治提升。在此基礎上,梳理整合梅池工業園區現有產業及容量,做好騰籠換鳥的文章,圍繞交通、綠化、設施、秩序、5G等方面再提升,打造5G港灣式工業園區;推動甲村片區工業集聚點改造提升,主動承接錢湖新城產業和配套外溢,加大園區及周邊甲村片區教育、衛生、道路等公共民生配套設施布點密度和投入力度,優化提升園區及周邊區域的整體環境品質。 精準施策壯大企業集群。搶抓戰略機遇,著力推進現代產業體系構建。騰退落后產能。不斷優化調整經濟產業機構,強化畝均論英雄導向,精準運用3.0鄞州制造業數據管理系統,在對73家畝均稅收三萬元以下企業實施整治退出的基礎上,加速淘汰清退“散亂污”、高耗低效企業,力爭完成3個村級工業區拆除騰空的目標。優化產業結構。全力扶持骨干龍頭企業再上新臺階,培育一批高成長、高畝均效益的中小制造企業,打造“億元產值企業集群”,圍繞做精做優優勢成長企業,聚焦發展集成電路、高端裝備、新材料、汽車零部件等主導產業。緊抓環東錢湖城市發展極,大力引進發展現代服務業,著力培育壯大現代貿易、軟件信息、科技服務、商務服務、會展物流等產業形態,補齊服務業短板。發力現代農業。在全域整治提升基礎上,進一步加強農業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持續鞏固易中禾、芳華、區種業基地等品牌項目,加速現有農業園區提升步伐,積極招引新農業業態和新型現代農民,打造高附加值的現代新型農業。 創新實施活力倍增行動。堅持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全心全意留舊商。牢固樹立“留商也是招商”的理念,鼓勵企業發展本土總部經濟,實施“走出去”戰略,爭取形成“低端在外、高精在內、生產在外、總部在內”的格局。想方設法引新商。充分發揮“以商招商、以企引企”作用,針對本土企業在產業鏈中的位置,引進上下游關鍵企業,在強鏈、補鏈、暢鏈、護鏈中增強安全性和核心競爭力。千方百計招人才。跟蹤大連理工大學、盛吉盛等重大產業合作項目人才資源,深化完善“競渡云龍人才十條”政策,緊跟“智創錢湖”戰略,把云龍打造成為國際交流中心、科創策源地和長三角科創人才的聚集地。 三、聚焦共同締造,爭當治理現代化排頭兵 堅持“三治融合”,當好基層治理模范生。積極發揚全國鄉村示范鎮的帶動作用,實施社會治理提能行動。進一步提升全民普惠獲得感。緊抓民主法治村創建,拓展“八五普法”的平臺,施行社區矯正分級管理制度。提升“全國模范司法所”的服務能級,探索多元化矛盾糾紛調處化解機制,以“老林工作室”為載體,信訪與司法同頻共振,切實抓好溯源治理專項工作。以數字化改革為牽引,提升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品質,迭代升級“律云在線”,實現“公證e通”、“12348法律援助”、“行政復議”等事項的掌上辦理。進一步提升全民共建參與感。深化“一中心四平臺、村社多元共治”的治理架構,打通基層群眾、社會組織、群團組織參與治理的渠道;開展一村一特色的“村民說事”活動,完善“村務聽證”、“村民問政”等溝通橋梁搭建,深化“三清單”運行法、鄉村德治“雙清單”等舉措。加強社區共治建設,健全居委會、業委會和物業服務企業議事協調機制,著力構建社區黨組織領導下的“社區主導、業主主體、企業主責”三位一體物業管理模式。 踐行“兩山理念”,創建生態文明示范鎮。始終堅持綠色發展不動搖,堅定不移舉生態旗、打生態牌。持續落實耕地保護責任。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措施,推進“農村亂占耕地建房專項整治行動”等土地類違法建設治理行動,遏制違法占用耕地和“非農、非糧化”傾向。持續開展環保整治。持續做好生態環保督察相關工作,加強環境監管執法力度,對云龍工業園區、荷花橋工業園、甲村工業園等重點區域環境進行排查和監管,聯合生態環保、公安等部門,形成多位一體常態化監管,嚴懲環境違法犯罪。持續實施五水共治。深化河長工作制度,推進“數字化+網格化”精細治水,持續維護省級“污水零直排鎮”創建成果,加快荷花橋村、甲村農污改造工程步伐,推進污水管道全部覆蓋。統籌抓好河道清淤、水質養護、排污許可、排水許可等工作,區控以上地表水斷面水質全部達標。持續推進三改一拆。強化監督把關跟蹤問效,確保新增違建、影響消防安全違建、媒體曝光違建三項“清零”,進一步增強特保力量,強化城鎮精細化管理 秉承“楓橋經驗”,構建平安建設共同體。積極構建“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工作體系,堅決落實“微事不出格、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全面優化維穩工作體系。以矛調中心為平臺,進一步整合各部門、基層站所力量,實現矛盾糾紛“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地”;完善“鎮-村-網格-庭院”四級流轉體系,推進信訪示范村創建工作,落實“發現-歸責-解決-反饋”閉環工作機制,實現矛盾糾紛向源頭預防。充分發揮社會調解力量。發揮黨員、村(居)民、網格化管理平臺作用,發動人民調解組織、社會工作機構等社會力量在矛盾化解中的作用,加快鎮村兩級矛盾調解組織的自治能力建設,推動社會矛盾調解化解科學化、法治化、規范化。壯大黨員、村民代表、外來流動人口等為主體的平安志愿者隊伍,著力建設全民共建共享的平安云龍。 弘揚“競渡精神”,凝聚文化文明正能量。進一步總結提煉和宣傳發揚“龍舟競渡”精神,扎實推進全國文明鎮創建,實現生活富裕、精神富有“雙富”目標。提升龍舟文化內涵。編印羽人競渡專家論壇成果,實施文藝、文創、文旅“三文精品創優工程”,做大做強“周日八點半”龍舟聯賽,強化隊伍建設、完善賽程賽制、拓寬賽事影響力。傳承羽人競渡紅色基因,持續打造王笙_皮劃艇、云龍中學龍舟隊等特色品牌項目,編排龍舟原創文藝精品、擴展龍舟志愿服務內容,探索“龍舟文創”“龍舟夜經濟”等高附加值項目。實施文旅興鎮戰略。打造“水鄉文明示范線”,串聯上李家村、云龍村、冠英村等星級旅游村莊,謀劃“親子游”“非遺游”“競賽游”等旅游線路,豐富黃成賽艇基地、龍舟基地、游客集散中心等場所的活動內容,盤活“1所、1中心、N站”文化陣地,做強“文文融合”原創品牌。擦亮志愿服務招牌。搭建“領云志匯”聯盟平臺,整合統戰、教育、企業等資源,繼續實行鎮村聯動戰略,打造新時代文明實踐打卡線,凝心聚力打贏文明城市創建攻堅戰,實現需求互通、服務互聯,著力構建全面立體的主流融媒體輿論態勢,鮮活展現“共富云龍”的生動實踐。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