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解讀我國農村將有序推進村莊規劃?
形勢在發展,時代在進步。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與推進,“三農”將迎來一個前所未有的發展與變化。從中央到地方政府,不僅是政策的撫持,而且是大量真金白銀的投入就完全證明了這一點。在鄉村振興的過程中,合理推進村莊規劃,合村并居,改善農民的居住環境,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數是十分重要一環。這也是落實向城市進軍,向城鎮化發展的必然途徑。也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
其目的是讓那些經濟欠發達、貧困地區、自然環境惡劣、交通、教育、衛生、空心村以及邊緣村,進行因地制宜的合理規劃,使農民享受到更好的居住環境,提高農民生活幸福指數。從大的方面來說,土地得到了更大利用化,產能提高,農民收入增加。意向是好的,不容置疑。
在鄉村振興中,如何有序進行村莊規劃,其原則應是:全面分析,統一規劃,即保留鄉愁,又要尊重農民意愿,不搞行政命令與一刀切。不能搞突進,要因地制宜,根據農民的現狀,經濟收入與需求進行合理選地址規劃。要考慮到農民能不能增加收入,生產生活方便,就業問題,住的起住不起問題,面積的大小,樓房還是平房好,農民交錢還是不交錢。這都是關系到農民的切身利益,如果這些問題處理好了,村莊規劃,合村并居農民是舉雙手贊成的。
就拿我們山東來說吧,在新農村建設合村并居試點中,主流是好的,收到了一定的成效。為全國的新農村建設開創了先河,積累了經驗。在此過程中,也出現了這樣那樣的問題,也是難免的。
比如:合村并居后,給農民生產帶來了不便,騎著電動車出去幾十里路種地,太不方便了,增加了勞累,降低了功效。由于樓房居住更不適應農民,農民的生產工具、糧食以及農副產品無處存放,帶來的不便可想之知。
在拆遷舊宅基地折價不合理,不僅面積達不到,農民還要交錢。這樣以來,本來能維持生活的農戶,造成了經濟負擔與壓力,出現了越搬越窮的現象。這種現象的出現,體現了沒有保障農民增加收入的現實。對一部分年老體弱的老人,他們已經失去了勞動能力,合村并居后,打工打不了,也無人可要,他們種地就更難了,收入會降低,生活保障有難度,需要國家加大提高他們的養老金才能住的起,安享晚年。由于實際問題,給很多農民產生了不滿情緒。
總之,農村有序全面規劃,是鄉村振興的一個組成部分,出現問題就能解決問題,我們想信在黨中央的英明領導下,通過政策的撫持,資金的投入,一個美好的新農村會呈現在我們面前。
以上為個人觀點,歡迎大家共同討論!謝謝你的閱讀!
圖于網絡
支持合村(居)并街(街道辦事處)、合鄉(鎮)并市(鎮級市),提高鄉村地位,加快鄉村城鎮化建設,發展農業、服務業。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