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水管道設計規范?
4.3 管道
4.3.1 不同直徑的管道在檢查井內的連接,宜采用管頂平接或水面平接。
4.3.2 管道轉彎和交接處,其水流轉角不應小于90°。
注:當管徑小于或等于300mm,跌水水頭大于0.3m時,可不受此限制。
4.3.2A 埋地塑料排水管可采用硬聚氯乙烯管、聚乙烯管和玻璃纖維增強塑料夾砂管。
4.3.2B 埋地塑料排水管的使用,應符合下列規定:
1 根據工程條件、材料力學性能和回填材料壓實度,按環剛度復核覆土深度。
2 設置在機動車道下的埋地塑料排水管道不應影響道路質量。
3 埋地塑料排水管不應采用剛性基礎。
4.3.2C 塑料管應直線敷設,當遇到特殊情況需折線敷設時,應采用柔性連接,其允許偏轉角應滿足要求。
4.3.3 管道基礎應根據管道材質、接口形式和地質條件確定,對地基松軟或不均勻沉降地段,管道基礎應采取加固措施。
4.3.4 管道接口應根據管道材質和地質條件確定,污水和合流污水管道應采用柔性接口。當管道穿過粉砂、細砂層并在最高地下水位以下,或在地震設防烈度為7度及以上設防區時,必須采用柔性接口。
4.3.4A 當矩形鋼筋混凝土箱涵敷設在軟土地基或不均勻地層上時,宜采用鋼帶橡膠止水圈結合上下企口式接口形式。
4.3.5 設計排水管道時,應防止在壓力流情況下使接戶管發生倒灌。
4.3.6 污水管道和合流管道應根據需要設通風設施。
4.3.7 管頂最小覆土深度,應根據管材強度、外部荷載、土壤冰凍深度和土壤性質等條件,結合當地埋管經驗確定。管頂最小覆土深度宜為:人行道下0.6m,車行道下0.7m。
4.3.8 一般情況下,排水管道宜埋設在冰凍線以下。當該地區或條件相似地區有淺埋經驗或采取相應措施時,也可埋設在冰凍線以上,其淺埋數值應根據該地區經驗確定,但應保證排水管道安全運行。
4.3.9 道路紅線寬度超過40m的城鎮干道,宜在道路兩側布置排水管道。
4.3.10 重力流管道系統可設排氣和排空裝置,在倒虹管、長距離直線輸送后變化段宜設置排氣裝置。設計壓力管道時,應考慮水錘的影響。在管道的高點以及每隔一定距離處,應設排氣裝置;排氣裝置有排氣井、排氣閥等,排氣井的建筑應與周邊環境相協調。在管道的低點以及每隔一定距離處,應設排空裝置。
4.3.11 承插式壓力管道應根據管徑、流速、轉彎角度、試壓標準和接口的摩擦力等因素,通過計算確定是否在垂直或水平方向轉彎處設置支墩。
4.3.12 壓力管接入自流管渠時,應有消能設施。
4.3.13 管道的施工方法,應根據管道所處土層性質、管徑、地下水位、附近地下和地上建筑物等因素,經技術經濟比較,確定采用開槽、頂管或盾構施工等。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