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墑情的土壤采集后處理應注意?
一、不同墑情的土壤采集后處理應注意?
新鮮樣品一般不宜貯存,如需要貯存時,可將新鮮樣品裝入塑料袋扎緊袋口放在冰箱冷藏室或速凍固定
制備風干樣品時,將從野外采回的土壤樣品及時放在樣品盤上,攤成薄薄的一層,置于干凈整潔的室內通風處自然風干,嚴禁曝曬,并注意防止酸堿等氣體及灰塵的污染,同時剔除土壤以外的侵入體
二、2021月球的土壤采集是幾月?
2020年12月1日夜里,嫦娥五號著陸器上升器組合體順利著陸在月球正面風暴洋東北部的呂姆克山一帶,并隨后在這里展開了采樣工作。
12月17日凌晨,“四件套”里接過最后一棒的返回器,帶著珍貴的月球“土特產”成功降落在內蒙古四子王旗,人類時隔44年再次迎來月球樣品。
按照專家的說法,嫦娥五號設計了兩種“挖土”方式:
鉆?。和ㄟ^鉆具鉆入月表下2米深,采集0.5公斤月球地下樣品
表?。和ㄟ^機械臂鏟取1.5公斤月球表面樣品
最終,兩種方式的采樣工作都非常順利,原計劃在48個小時內完成的月面采樣僅19個小時就完成了。
2021年2月22日,中國國家博物館GB93484號藏品月壤運抵國博。
2021年6月26日,“時代精神耀香江”之百年中國科學家主題展暨月壤入港揭幕儀式在香港會展中心舉行,國家月壤在港正式亮相。
三、檢測土壤中的微生物實驗的土壤采集詳細步驟?
1.采樣,選好采樣地點,采用5點式采樣,四角加中心2.樣品處理,搗碎,加適量蒸餾水,攪拌,靜置30分鐘3.吸取上清液,即為菌懸液4.梯度稀釋菌液5.涂布平板6.培養,觀察菌落,計數等
四、月球采集土壤的時間匯總?
1.11月24日 發射圓滿成功,精準入軌奔月
2.11月27日 月球風暴洋呂姆克山地區開始長晝模式
3.11月28日 進入月球軌道
4.11月30日 登陸月球風暴洋,挖掘機開鉆,月球取樣時間將持續48小時,包括鉆取月面深度達到2米的樣本,有可能取樣2到5公斤
五、怎樣采集土壤化驗的樣品?
土壤樣品采集后,若不能及時送到專門的化驗室進行處理,應將樣品風干,即將采集的土樣攤開于干凈的塑料布上,在通風、干燥、避免陽光照射和不靠近肥料、農藥處自然風干。樣品風干時,必需一張標簽紙放在樣品中,另一張標簽紙和樣品袋,用樣品及塑料布壓住。風干過程中要經常翻動土樣并將大土塊捏碎以加速干燥,同時剔除土壤以外的侵入體。樣品晾干后,按采樣裝袋的同樣方法裝袋,待送化驗單位分析化驗。
風干后的土樣按照不同的分析要求研磨過篩,充分混勻后,裝入樣品瓶中備用。瓶內外各放標簽一張,寫明編號、采樣地點、土壤名稱、采樣深度、樣品粒徑、采樣日期、采樣人及制樣時間、制樣人等內容。制備好的樣品要妥善貯存,避免日曬、高溫、潮濕和酸堿等氣體的污染。全部分析工作結束,分析數據核實無誤后,試樣一般還要保存3個月至1年,以備查詢。少數有價值需要長期保存的樣品,須保存于廣口瓶中,用蠟封好瓶口。
一些土壤成分如二價鐵、硝態氮、銨態氮等在風干過程中會發生顯著變化,必須用新鮮樣品進行分析。為了能真實地反映土壤在田間自然狀態下的某些理化性狀,新鮮樣品要及時送回室內進行處理分析,用粗玻璃棒或塑料棒將樣品混勻后迅速稱樣測定。新鮮樣品一般不宜貯存,如需要暫時貯存,可將新鮮樣品裝入塑料袋,扎緊袋口,放在冰箱冷藏室或進行速凍保存。
六、根際土壤的采集與處理?
在采集根際土壤的時候都采用了抖根法,但是此方法的弊端在于不能夠保證收集到的土壤都是純根際土壤,因為純根際土壤僅存在于距離植物根系表面2mm的范圍內,當采樣時土壤濕度較大甚至于土壤過干時,由于土壤附著在根表面或者在未收集前抖落掉,都會造成不精確地采集根際土壤,于是就很有可能會帶進許多的非根際土壤,與此同時抖根法還會帶入大量的脫落的細根系,從而不利于后期土壤分析的進行。
七、土壤樣品采集配套工具有哪些?
廣義的土壤樣品采集設備主要包括一系列工具,如:
(1)工具類包括鐵鍬、鐵鏟、圓狀取土鉆、螺旋取土鉆、竹片以及適合特殊采樣要求的工具等。
(2)器材類包括GPS、羅盤、照相機、膠卷、卷尺、鋁盒、樣品袋、樣品箱等。
(3)文具類包括樣品標簽、采樣記錄表、鉛筆、資料夾等。
(4)安全防護用品包括工作服、工作鞋、安全帽、藥品箱等。
(5)采樣用車輛。 而狹義的土壤樣品采集設備主是指土壤取樣鉆、土壤溶液取樣器、土壤分樣器、土壤容重器等工具。 其實,無論是廣義上的土壤樣品采集設備還是狹義上的土壤樣品采集設備它們都為土壤取樣做出了應有的貢獻,是保證土壤合理取樣的有效代表。
八、一般采集土壤樣品是用風干土壤么?
是的,風干的土壤里面沒有蟲害。
九、土壤樣品的采集與處理實驗原理?
一、土壤樣本的采集原理:
采集土壤樣品的時間和數量,視采集的對象和目的而定。如為測定某種農藥殘留量,要在當年施用這種農藥前采集,或者在作物成熟時、與植物樣品同時采集。由于研究目的不同,對土壤樣品的采集也有不同的要求。
如研究土壤物理性質,要求采取原狀土樣,即所采土樣應保持其自然結構和水分狀態。研究土壤水分和農作物產量的關系,要求在各個生長期采集深2~3米處的土壤樣品。為研究土壤形態特征,要求采樣層次間界線清楚,能觀察到各發生層的結構、質地、新生體、地下水位等。
研究土壤化學性質用的土樣,只要求在特征深度處能采到足夠數量(如1~2公斤)的樣品,而不必保持原來的形狀。
二、土壤樣品的制備原理:
在氣溫為2535度:,空氣相對濕度為20%60%,通風且避光的室內進行土壤樣品的制備,并防止酸、堿性氣體及灰塵的污染。
將土樣平鋪在晾土架或木板上讓其自然風干,為防止污染,木板上應襯墊干凈的白紙,尤其是供微量元素分析用的土樣,嚴禁用有字的打印紙或舊報紙襯墊。當土樣尤其是黏性土壤達到半干狀態時,及時將大土塊捏碎,以免結成硬塊難以壓碎。
土壤樣品的采集方法:
1、對角線采樣法:適宜于污水灌溉地塊,在對角線各等分中央點采樣。
2、梅花形采樣法:適宜于面積不大、地形平坦、土壤均勻的地塊。
3、棋盤式采樣法:適宜于中等面積、地勢平坦、地形基本完整、土壤不太均勻的地塊。蛇形采樣法:適應于面積較小地形不太平坦、土壤不夠均勻須取采樣點較多的地塊。深度視采樣目的而定,一般采耕層0-20cm。
取混合樣1-2kg。如數量太多可用四分法將多余土壤棄去。將所采土樣裝入布袋或聚乙烯塑料袋,內外均應附標簽,標明采樣編號、名稱、采樣深度、采樣地點、日期、采集人。用作化學分析(除重金屬分析)的土壤樣品可用土鉆采樣,用作容量測定的土壤樣品,應用環刀法采樣。
十、土壤微生物標本采集最佳時間
1、根據研究設計選擇具有代表性的土壤,確定采樣地。了解該地區的生物氣候等情況,確定采樣時間,避免雨季采樣。
2、選擇未經人為擾動的區域采樣,耕地樣品要在施肥前采集。
3、采樣時要對土壤、生物、氣候等環境因子進行調查記錄,如地形、植被、土壤剖面結構、土壤水熱狀況、酸堿度、有機質含量等、
4、采樣時所有工具、塑料袋或其他物品都要事先滅菌,或用采取的土壤擦拭。
5、采樣程序如下:除去地面植被和枯枝落葉;鏟除表面1cm左右的表土;多點采取重量相當的土壤進行混勻,去除石礫等雜質后再取一定量土壤裝袋;取樣深度依照研究設計而定,在同一剖面中分層取樣時,應在挖好剖面后,先取下層土樣,然后再取上層土樣,以避免上下混雜。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