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現在化工廢水處理的辦法有哪些?
一、請問現在化工廢水處理的辦法有哪些?
答:化工行業的廢水處理起來比較有難度,涉及很多種技術和工藝,每個化工企業的生產工藝不同,產生的廢水性質也不同。總體來說,化工行業的廢水種類多,廢水處理難度比較大,有機物濃度高,可生化性較差,含鹽量比較高,色度或懸浮物也高。隨著化工行業排放標準的提高,對化工廢水的處理工藝也提出來了更高的要求,傳統的物化+生化處理工藝已經遠遠不能滿足現在的排放標準。通常需要多種工藝組合,開發一些高效和滿足高標準排放要求的新技術和新設備應用在工程系統里。
二、醬油生產中廢水有哪些
醬油廢水是一種有機物含量較高的食品發酵廢水。其成分主要為糧食殘留物如碎豆屑、麩皮、面粉、糖分、醬油、發酵殘渣、各種微生物及微生物分泌的酶和代謝產物、醬油色素、微量洗滌劑、消毒劑和少量鹽分等,且水質水量波動較大,高鹽,高色度,廢水處理具有一定的難度。醬油色素主要由兩部分組成:一是醬油發酵過程中由于糖氨反應(美拉德反應)形成的黑色;其次是由于產品調配時人工加入的焦糖色素。上述兩類物質均是結構極其復雜的高分子化合物。食鹽是醬油生產的主要原料之一,醬油廢水中的醬油罐沖洗水、濾布沖洗水等是高鹽污水。污染物成分不穩定。有些醬油生產企業產品種類復雜,通常包括生抽醬油、老抽醬油、紅醋、辣椒醬、蒜蓉醬、食醋、耗油、腐乳等釀造產品,這使廢水成分更復雜。
三、山東廢水零排放有哪些分類?
石油化工工業廢水的特點
1、廢水中污染物組分復雜,石油煉制、石油化工、石油化纖、化肥及合成橡膠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水,除含有油、硫、氨氮、SS酸、堿、鹽等外,還含有各種有機物及有機化學產品,如醚、酮、醛、烴類、有機酸、油劑、高分子聚合物(聚酷、纖維、塑料、橡膠)和無機物等。當生產不正常或開停工及檢修間,排放的廢水中的污染物含量變化范圍更大,往往造成沖擊性負荷。
2、廢水處理難度大,石油化工廢水中的主要污染物,一般可概括為烴類、烴類化合物及可溶性有機和無機組分。其中可溶性無機組主要是硫化氫、氨化合物及微量重金屬;可溶解的有機組分,大多數能被生物降解,也有少部分難以被生物降解或不能被生物降解,如原油、汽油、丙烯等。
石油化工廢水性質
1、廢水排放量大,波動也大;
2、化學污染物種類繁多,廢水中污染物的含量以COD計,每升可高達幾十萬毫克;
3、毒性大,特別是含有酚,氰,胺類的廢水有明顯的毒性;
4、PH值變化范圍大,有的顯強酸性,PH可小于1,有的則為強堿性,PH可大于13。
四、請問現在的工業污水處理,大概分為哪幾種工藝?
五種典型的工藝
(1)間歇活性污泥法(SBR)
間歇活性污泥法也稱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equencing Batch Reactor-SBR),它由個或多個SBR池組成,運行時,廢水分批進入池中,依次經歷5個獨立階段,即進水、反應、沉淀、排水和閑置。進水及排水用水位控制,反應及沉淀用時間控制,一個運行周期的時間依負荷及出水要求而異,一般為4~12h,其中反應占40%,有效池容積為周期內進水量與所需污泥體積之和。
比連續流法反應速度快,處理效率高,耐負荷沖擊的能力強;由于底物濃度高,濃度梯度也大,交替出現缺氧、好氧狀態,能抑制專性好氧菌的過量繁殖,有利于生物脫氮除磷,又由于泥齡較短,絲狀菌不可能成為優勢,因此,污泥不易膨脹;與連續流方法相比,SBR法流程短、裝置結構簡單,當水量較小時,只需一個間歇反應器,不需要設專門沉淀池和調節池,不需要污泥回流,運行費用低。
(2) 吸附再生(接觸穩定)法
這種方式充分利用活性污泥的初期去除能力,在較短的時間里(10~40min),通過吸附去除廢水中懸浮的和膠態的有機物,再通過液固分離,廢水即獲得凈化,BOD5可去除85%~90%左右。吸附飽和的活性污泥中,一部分需要回流的,引入再生池進一步氧化分解,恢復其活性;另一部分剩余污泥不經氧化分解即排入污泥處理系統。
分別在兩池(吸附池和再生他)或在同一池的兩段進行。它適應負荷沖擊的能力強,還可省去初次沉淀池。主要優點是可以大大節省基建投資,最適于處理含懸浮和膠體物質較多的廢水,如制革廢水、焦化廢水等,工藝靈活。但由于吸附時間較短,處理效率不及傳統法的高。
(3)氧化溝
氧化溝是延時曝氣法的一種特殊型式,它的平面象跑道,溝槽中設置兩個曝氣轉刷(盤),也有用表面曝氣機、射流器或提升管式曝氣裝置的。曝氣設備工作時,推動溝液迅速流動,實現供氧和攪拌作用。
與普通曝氣法相比,氧化溝具有基建投資省,維護管理容易,處理效果穩定,出水水質好,污泥產量少,還有較好的脫N、P作用,適應負荷沖擊能力強等優點。
(4)連續進水周期循環延時曝氣活性污泥法(ICEAS)
ICEAS反應器前部設有預反應區(占池容積的10%)。反應池由預反應區和主反應區組成,并實現連續進水,間歇排水。預反應區一般處在厭氧和缺氧狀態,有機物在此被活性污泥吸附,該區還具有生物選擇作用,抑制絲狀菌生長,防止污泥膨脹。被吸附的有機物在主反應區內被活性污泥氧化分解。
反應連續進水,解決了來水與間歇進水不匹配的矛盾。但該工藝沉淀效果較差、凈化效果變差,易發生污泥膨脹,污泥負荷較低,反應時間長,設備容積增大,投資較大。
(5)生物脫氮除磷工藝(A/A/O)
污水首先進入厭氧池與回流污泥混合,在兼性厭氧發酵菌的作用下,廢水中易生物降解的大分子有機物轉化為聚磷菌可以吸收小分子有機物(如VFA),并以PHB的形式貯存在體內,其所需的能量來自聚磷鏈的分解。隨后,廢水進入缺氧區,反硝化細菌利用廢水中的有機基質對隨回流混合液帶入的NO3- 進行反硝化。廢水進入好氧池時,廢水中有機物的濃度較低,聚磷菌主要是通過分解體內的PHB而獲得能量,供細菌增殖,同時將周圍環境中的溶解性磷吸收到體內,并以聚磷鏈的形式貯存起來,隨后以剩余污泥的形式排出系統。系統中好氧區的有機物濃度較低,正有利于該區中自養硝化菌的生長。
厭氧、缺氧、好氧三種不同的環境條件和不同種類的微生物菌群的有機配合,能同時具有去除有機物、脫氮除磷的功能;工藝簡單,水力停留時間較短;SVI一般小于100,不會發生污泥膨脹;污泥中磷含量高,一般為2.5%以上;厭氧-缺氧池只需輕緩攪拌,使之混合,而以不增加溶解氧為度;沉淀池要避免發生厭氧-缺氧狀態,以避免聚磷菌釋放磷而降低出水水質和反硝化產生N2而干擾沉淀;脫氮效果受混合液回流比大小的影響,除磷效果則受回流污泥中挾帶DO和硝酸態氧的影響,因而脫氮除磷效果不可能提高。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