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診斷羊螨病?
羊癬病 第一、 羊身上長癬怎么治? 對于嚴重的病羊(體表已經有大面積掉毛的),可以用敵百蟲片研沫,混合煮飯用的米湯一起,在溫度較高的中午涂抹在羊身上,等其干后再放入羊群,效果立竿見影! 對于輕度患病的,可以直接用敵百蟲片化水藥浴。2、最方便可行的就是肌注伊維菌素注射液。也可以是別的殺蟲藥,但是大多成分就是伊維菌素。 第二、 癬是傳染的、最好把發病的羊隔離治療、用碘甘油涂抹,碘酒4份、甘油1份混合后涂抹有癬的地方、干燥后在涂抹抗生素軟膏、每天1-2次,同時用伊維菌素注射驅蟲、 第三、 羊疥癬(螨)病該病是由疥螨科和癢螨科的螨類寄生于羊的體表或表皮所引起的慢性皮膚病,以接觸感染、能引起患羊發生劇烈的癢覺以及各種類型的皮膚炎為特征。不同的螨類引起不同種的螨病,疥螨引起疥螨病,癢螨引起癢螨博 1、流行特點本病主要是由于健康羊直接接觸病羊或者通過被病原污染的羊舍、墻壁、用具等間接接觸而引起感染。羊螨病多發生于秋冬時節,幼羊往往易患羊螨病,發現時已較嚴重。飼養管理不當、衛生制度不嚴、羊舍內陰暗潮濕、擁擠等也是促使螨病蔓延的重要因素 。2、臨床癥狀 疥螨病多開始發生于嘴唇、口角周圍、鼻子邊緣及耳朵根部,嚴重時會蔓延至整個頭部、頸部皮膚,使這些部位的皮膚病變為干枯的白灰色。初期有癢覺,然后會出現丘疹、水皰和膿瘡,以后會形成堅硬的痂皮,往往發生龜裂,常被污染而化膿。病變擴散到眼瞼時,會發生腫脹、怕明、流淚、甚至會導致失明。癢螨病多發生在長毛的部位,開始僅出現在背部或臀部,以后很快蔓延到體側,開始發生奇癢,患部皮膚最初生成針頭大至粟粒大的結節,繼而形成水皰和膿胞。患部滲出液增多,最后結成淺黃色脂肪樣的痂皮,患羊體上的毛結成束、脫落,甚至全身脫毛,病羊呈現貧血癥狀 3、預防措施(1)每年定期對羊進行藥冤(2)加強檢疫工作,對新引入的羊應隔離檢查,確實正常后再混群。(3)經常保持圈舍衛生,保持羊舍干燥和通風良好,并定期對羊舍和用具清掃和消毒。(4)對懷疑有該病的羊只隔離治療、飼養。4、治療方法(1)涂藥療法,適有于病畜數量少、患部面積小的情況,并可在任何季節使用。涂藥可用5%敵百蟲溶液:來蘇兒5份,溶于100份溫水中,再加入5份敵百蟲。(2)藥浴:該法適用于病羊較多且氣候溫暖的季節,可選用0.5~1%敵百蟲溶液,0.05%蠅毒磷乳劑水溶液,或0.05%辛硫磷乳油水溶液 第四、治療羊癬 熬些豆油,待降到適時溫度(不燙手)時,涂在患部,10天左右即可治愈 第五、山羊疥螨病的防治技術 山羊疥螨病俗稱疥癬病或癩,是危害山羊最嚴重的疾病之一,春季是該病的多發季節。如不及時做好防治工作,往往引起山羊大批死亡,造成很大的經濟損失。現將山羊疥螨病的防治技術介紹如下: 1 臨床癥狀 山羊初發病時只是引起劇癢,山羊擦石頭、墻、樹,欄柱等物。山羊的嘴邊、眼睛周圍、四肢等毛少皮薄的地方首先出現脫毛等癥狀,嚴重危及到全身。患部皮膚變厚,有丘疹、結節、水皰、膿皰、脫毛,形成痂皮,進而龜裂、皮膚常見有白色的皮屑,嚴重者全身脫毛。由于病羊終日啃咬自身、摩擦患部、瘙癢煩燥不安,影響采食和休息,最后逐漸消瘦,貧血,極度衰竭而死亡,或繼發其他病而死亡。 2 預防措施 2.1 加強檢疫和觀察工作。對新購的山羊,要隔離1周檢查,健康者方可合群。平時要注意觀察羊群動態,發現病羊要及時隔離治療。 2.2 做好羊舍衛生、消毒工作。羊舍要通風良好、保持干燥、經常清掃糞便,每7天--15天要用“百毒殺”或“菌毒敵”等消毒劑消毒滅菌。 2.3 定期做好驅蟲工作。每年的3--4月,9--10月對羊群逐只進行體內外驅蟲。可選用“蟲克星”、“驅蟲王”等。1次用藥可同時驅除體內外寄生蟲,特別對疥螨效果更好。 3 治療方法 首先剪去羊只患部及周圍的毛,用0.10%高錳酸鉀水洗刷,刮去污物,皮屑和痂皮后再選用藥物進行治療。 3.1 菌毒敵與水按1:100配制溶液,涂擦患部,1日2次,隔2日再用1次。癥狀輕微者效果佳,嚴重者要選用全身治療藥物。 3.2 用“蟲克星”注射液治療。按每10千克體重用藥0.20毫升,皮下注射,不能肌肉和靜脈注射。嚴重者1周后再注射1次。對懷孕后期,7日齡以內羔羊,體弱多病羊慎用。 3.3 用“驅蟲王”注射治療。按每10千克體重0.50毫升皮下注射。一般用2毫升玻璃針管注射。癥狀輕微、嚴重者都可適用。 第六、 柴油可治綿羊疥癬 疥癬病是綿羊四季最常見的一種傳染性疾病,發病快、傳染性廣,如果治療不及時還可能導致綿羊精神萎縮、厭食、死亡。 石家莊市平山縣南甸鎮史家莊村60歲的養殖專業戶史旦旦,多年來在綿羊疥癬病的治療方面獨創了一套使用柴油消除疥癬病的方法,效果頗佳。現將具體操作介紹如下:將柴油與純凈水按1:3的比例進行充分混合,混合后密封放置3-5天,然后取出來即可使用,對患病綿羊采取早中晚三次的方法對患病部位進行涂抹,一般4-6天即可治愈。如果在混合后的柴油與純凈水中再加入幾滴大蒜汁,效果將會更佳。 第七、療羊癬 第八、 熬些豆油待不燙手時涂在患處,10天即愈。 腸毒血與白肌病 第一、 腸毒血與白肌病的區別與防治 腸毒血癥 羊腸毒血癥 發病以綿羊為多,山羊較少。通常為2-12 月齡、膘情好的羊為主;經消化道而發生內源性感染。牧區以春夏之交搶青時和秋季牧草結籽后的一段時間發病為多。農區則多見于收割搶茬季節或食入大量富含蛋白質飼料時。多呈散發流行。 本病發病突然,病羊呈腹痛,肚脹癥狀患羊常離群呆立,臥地不起或獨自奔跑。死前發生腸鳴或腹瀉,排出黃褐色水樣稀糞。病羊全身顫抖、磨牙、頭頸后仰、口鼻流沫與昏迷中死去,體溫一般不高。 白肌病 羔羊白肌病是幼畜的一種以骨骼肌、心肌纖維以及肝組織等發生變性、壞死為主要特征的疾病,因病變肌肉色淡、甚至蒼白而得名。本病多發生于秋冬、冬春氣候驟變,青綠飼料缺乏之時,以病羔弓背、四肢無力、運動困難、喜臥等為主要特征。 (一 ) 病因 本病的發生主要是飼料中硒和維生素E 缺乏或不足,或飼料內鈷、鋅、銀等微量元素含量過高而影響動物對硒的吸收。當飼料、飼草內硒的含量低于千萬分之一時,就可發生硒缺乏癥。維生素 E 是一種天然的抗氧化劑,當飼料保存條件不好,高溫、濕度過大、淋雨或暴曬,以及存放過久,酸敗變質,則維生素 E 很容易被分解破壞。在缺硒地區,羔羊發病率很高。由于羊機體內硒和維生素 E 缺乏時,使正常生理性脂肪發生過度氧化,細胞組織的自由基受到損害,組織細胞發生退行性病變、壞死,并可鈣化。病變可波及全身,但以骨骼肌、心肌受損最為嚴重,可引起運動障礙和急性心肌壞死。 (二 ) 癥狀 以骨骼肌、心肌發生變性為主要特征。病變部肌肉色淡,像煮過似的,甚至蒼白,故得名白肌病。多呈地方性流行,3-5 周齡的羔羊最易患病,死亡率有時高達 40-60% 。生長發育越快的羔羊,越容易發病,且死亡越快。剖檢可見骨骼肌蒼白,心肌蒼白、變性,營養不良。本病可根據發病情況,臨床癥狀、病理剖檢、病理組織學等綜合分析,確診為羊白肌病。另外還可借助實驗室檢查確診。 根據病程可分急性、亞急性、慢性3 種類型。 (1) 急性病例,病羊常突然死亡。 (2) 亞急性病例,病羊精神沉郁,背腰發硬,步樣強拘,后軀搖晃,后期常臥地不起。臀部腫脹,觸之硬固。呼吸加快,脈搏增數,羔羊可達 120 次 / 分以上。初期心搏動增強,以后心搏動減弱,并出現心律失常。 (3) 慢性病例,病羊運動緩慢,步樣不穩,喜臥。精神沉郁,食欲減退,有異嗜現象。被毛粗亂,缺乏光澤,黏膜黃白,腹瀉多尿。脈搏增數。呼吸加快。 ( 三 ) 防治 預防 :(1) 預防本病,關鍵在于加強對妊娠母羊、哺乳期母羊和羔羊的飼養管理,尤其是在冬春季節,可在飼料中添加含硒和維生素 E 的預混料,或肌肉注射 0.1% 亞硒酸鈉和維生素 E 。每只母羊在產羔前 1 個月肌肉注射 0.1% 亞硒酸鈉維生素 E 合劑 5 毫升,即可起到很好的預防作用。也可在羔羊出生后第 3 天肌肉注射亞硒酸鈉維生素 E 合劑 2 毫升,斷奶前再注射 1 次 (3 毫升 ) 。 (2) 加強母羊飼養管理,供給豆科牧草,對懷孕母羊補給 0.2% 亞硒酸鈉液,皮下或肌肉注射,劑量為 4-6 毫升,能預防新生羔羊白肌病。 治療 :治療本病對急性病例通常使用注射劑。常用0.1% 亞硒酸鈉注射肌肉或皮下注射,羔羊每次 2-4 毫升,間隔 10-20 天重復注射一次。維生素 E 肌肉注射,羔羊 10-15 毫克,每天一次, 5-7 天為一個療程。對慢性病例可采用飼料中添加的辦法。 第二、 診可根據病羔羊表現精神不振,運動無力,站立困難,臥地不愿起立;有的呈現強直性痙攣狀態,隨即出現麻痹、死亡前昏迷、呼吸困難;有的羔羊病初不見異常,往往于劇烈運動或過度興奮而突然死亡;該病常呈地方性同群發病,應用其他藥物治療不能控制病情。經驗診斷可抱起羔羊離地1米左右高度突然把羊放下,如果羔羊能夠立即站起奔跑說明健康,如趴下慢慢站起說明可能患有白肌病。 根據上述臨床檢查,病理剖檢見到的骨骼肌和心肌變性呈魚肉樣外觀,病變部位對稱,可做出診斷。 4 治療、預防及效果 應用硒制劑配合維生素E制劑進行防治。 治療:肌注0.1%亞硒酸鈉維生素E復合制劑,每只羔羊2毫升,間隔2~3天,再注射1~2次;同時,補飼精料和添加礦物質、多維、微量元素添加劑。 預防:母羊在妊娠后期,分娩前2~3個月注射0.1%亞硒酸鈉維生素E 5毫升,隔4~6星期再注1次;初生羔羊生后1~3天注射0.1%亞硒酸鈉維生素E 1~2毫升,15天后再注1次,以后每隔4~6星期注射1次,直至離乳后2個月。 利用多種形式宣傳普及羔羊白肌病的治療和預防知識,讓廣大養羊戶了解和掌握羊的補硒方法。 在用硒制劑同時注意補充全價精料和經常合理搭配各種類粗飼草和補充多種微量元素、礦物質和多種維生素添加劑。 應用上述預防和治療辦法,很快就控制了羔羊的死亡 常見寄生蟲病: 多頭蚴病(腦包蟲病) 多頭蚴病是由多頭絳蟲的細蟲(多頭蚴)所引起的一種絳蟲蚴病。也叫腦包蟲病、轉圈病、瘋病。本病分布很廣,主要危害牛、羊、馬、豬,駱駝也可受感染人亦可感染,但較少見。 1.病因由于多頭絳蟲寄生腦部而引發。多頭絳蟲屬帶科,寄生于羊的有四個種。 2.癥狀羊感染本病后10~14天,由于六鉤蚴在腦組織中移行,引起腦和腦膜的急性炎癥。輕病者常見離群,目光無神,食欲減少,行動遲鈍,或表現沒有任何規律性的強制運動。嚴重病例可見精神高度沉郁,步態蹣跚,頭頸彎向一側或轉圈,個別出現癲癇樣發作。少數病羊于4~5天后死亡。這種神經癥狀由于多頭蚴蟲體寄生的部位不同,而在臨床上的表現也很不一致。 3.診斷主要根據癥狀診斷。 4.防治首先作好預防工作。組織狩獵,撲殺野犬、狼、狐等終末宿主。對有價值的狗每年定期驅蟲。死于該病的羊頭必須深埋或燒毀,預防被犬吞食后散播病原,這是最有效的預防辦法。對感染初期病羊,一般只采用對癥療法,待發育到一定程度時,癥狀表現明顯則進行手術治療。 絳蟲病 羊絳蟲病是由莫尼茨絳蟲、曲子宮絳蟲和無卵黃腺絳蟲寄生在小腸中所引起。其中莫尼茨絳蟲危害最嚴重,常見于羔羊,不但影響羊只的生長發育,而且可造成羊只的死亡。 1.病因寄生在羊體的有擴展莫尼茨絳蟲和貝氏莫尼茨絳蟲兩種。 2.流行特點本病的發生和發展同中間宿主地螨有密切關系,因而有明顯的季節性,山羊一般2~3月被感染,4月份發病,5~7月感染達最高峰,8月以后逐漸下降。同時,本病的感染與羊的年齡有著一定關系,新生2個月羔羊就有感染,3~6月齡的羊感染率最高,2歲以上的成年羊感染極低,這和它已經獲得免疫力有關。 3.癥狀癥狀的輕重取決于羊體感染的程度。輕度感染時,一般沒有明顯臨床癥狀,若感染強度增高 ,則產生嚴重的癥狀,常引起病羊死亡。 本病常取慢性經過。表現精神不振、食欲減退,喜歡飲水,常伴發腹瀉,有時便秘與腹瀉交替發生,同時糞便中混有乳白色的孕卵節片。羔羊被感染后,迅速消瘦,被毛粗亂,失去光澤。清晨檢查病羊新鮮糞便,可在糞表面發現黃白色長約1厘米、圓柱狀的孕卵節片。 4.防治 (1)根據本病的季節動態,首先要采用成蟲期前除蟲法。 (2)1%硫酸銅對羊絳蟲有良好的驅蟲作用。一般1~6個月羔羊可給予15~45毫升,7個月成年羊可給予45~100毫升。一次治愈率約80%。隔2~3周再灌服一次。藥要求純品,當天配制,當天使用,不能過夜。 (3)可用砷酸鉛、砷酸亞錫、砷酸鈣三種砷制劑驅蟲。劑量均為:羔羊0.5克,成年羊1克,一次投服。服藥后給以油類瀉劑 螨病。①用0.10%--0.20%殺蟲脒水溶液藥浴。②用0.50%--1%敵百蟲水溶液涂擦患部。 應該是螨蟲,先按螨蟲治療試試吧,把上邊的老皮刮下,用伊維菌素配點溶液涂在上邊,同時注射伊維菌素。 羊瞞病 羊螨病又叫疥癬,是疥螨和癢螨寄生于羊體表面而引起 的慢性寄生蟲病,其特征是皮炎、劇癢、脫毛、結痂,傳染性強,對羊的毛皮危害嚴重,也可造成死亡。 防治措施: (1)每年定期用雙甲咪藥浴,用12.5%雙甲瞇兌成500ppm,即本品1升加水配成250升。 (2)按每千克體重0.2毫克皮下注射阿維菌素,或每千克體重O.3毫克口服阿維菌素和每千克體重0.2毫克口服伊維 菌素。 (3)對病羊可用5%敵百蟲涂擦患部,每次用藥面積不超過體表面的1/3。 山羊虱病的診療 癥狀 經查看虱主要寄生于羊的頸、背、腹及四肢等處,患羊在具有癢感的部位不 斷的啃咬或到處擦癢,造成皮膚損傷,被毛脫落,繼發細菌感染或傷口蛆癥。羊只不安,影響采食和休息,在嚴重感染、虱過于密集時,有的引起化膿性皮炎,有脫皮現象,甚至全身毛呈卷曲狀態;患羊消瘦,生產性能低下,幼羔發育不良,食欲不佳,影響羊只健康;同時羔羊經常舐吮患部,有的已造成食毛癖,患畜皮溫升高。 治療 (1)伊維菌素皮下注射,每公斤體重0.01~0.02 ml(羔羊在3月齡以上方可注射)。10日后檢查所有羊只全部治愈。 (2)另隨機選10只病羊不進行藥物皮下注射而進行藥浴對比治療。 用0.5%敵百蟲水溶液或20%蠅毒磷,池浴、噴霧。 浴前2 h讓羊充分飲水,停止喂草料,用品質差的羊只試浴,無毒后方可進行。 先浴健康羊,后浴病羊,有外傷者不藥浴。藥浴水溫為20~30℃,藥浴時間為2~3 min,預防為1 min。 懷孕2月以上母羊不要藥浴。 藥浴后陰涼處休息1~2 h,如遇天氣突變可放回羊舍,以防感冒。 藥浴后對于嚴重或虱不徹底死亡的個別羊只再進行第2次藥浴。半月后羊身上的虱全部死亡。 5 預防 加強飼養管理,圈舍內羊只密度適當。 經常刷梳畜體,保持清潔衛生。 畜舍要經常打掃、消毒、保持通風、干燥。 護理用具定期消毒;墊草勤換、常曬。 定期檢查,發現有虱羊只立即隔離、治療。 6 小結 (1)本病發病時間多在冬春季節,但此次發病在夏季,原因是本地區近期陰天多雨,空氣潮濕造成。 (2)該羊場圈舍簡陋,衛生條件差,飼養密度大為虱寄生創造了有利環境。 (3)本病治療方法很多,以皮下注射伊維菌素治療效果最佳,最安全可靠。藥浴雖有一定效果,但操作復雜,如果操作不當易引起羊只中毒。 (4)治療后應加強飼養管理,增強營養,必要時給予一些健胃助消化藥物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