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臭裝置的運行過程及原理(除臭裝置的運行過程及原理視頻)
一、真空點火提前裝置的原理及工作過程?
1、機械式點火系統工作過程是由曲軸帶動分電器軸轉動,分電器軸上的凸輪轉動,使點火線圈初級觸點接通與閉合而產生高壓電。
2、點火高壓電通過分電器軸上的分火頭,根據發動機工作要求按順序送到各個氣缸的火花塞上,火花塞發出電火花點燃燃燒室內的氣體。
3、分電器殼體可以手動轉動來調節基本的點火提前角(即怠速運轉時的點火提前角),同時還有真空提前裝置,它根據進氣管內真空度的變化提供不同的提前角。
4、通過一系列傳感器如發動機轉速傳感器、進氣管真空度傳感器(發動機負荷傳感器)、節氣門位置傳感器、曲軸位置傳感器等來判斷發動機的工作狀態。
5、在MAP圖上找出發動機在此工作狀態下所需的點火提前角,按此要求進行點火。
6、然后根據爆震傳感器信號對上述點火要求進行修正,使發動機工作在最佳點火時刻。
二、化學蒸餾裝置及過程?
實驗室裝置:蒸餾燒瓶、溫度計、冷凝管、尾接管(牛角管)、錐形瓶注意:
1、要用沸石(防止液體暴沸)
2、溫度及位置:水銀球上緣與支管口下緣對齊(以測定生成物沸點)
3、先通冷凝管的水后加熱,先滅火后撤水 (接收器:牛角管+錐形瓶)
4、冷凝管:外水內氣,下進水,上出水
5、實驗前檢查氣密性
三、往復泵的運行過程及原理是什么?
?(1)吸入過程。當活塞從左端點開始向右移動時,泵缸的工作容積逐漸增大,缸內壓力降低形成一定的真空,這時由于排液管中壓力高于泵缸內壓力,所以排出閥是關閉的,泵缸內由于形成了真空,吸液池中液體在大氣壓力的作用下通過吸液管上升并頂開泵缸上的吸入閥而進入泵缸內。吸入過程在活塞移動到右端點時結束。
(2)排出過程。當活塞從右端點向左移動時,泵缸內的液體受到擠壓壓力升高,吸人閥關閉、排出閥被頂開,缸內液體排出,這一過程稱為泵缸的排出過程,在活塞移動到左端點時排出過程結束。
活塞往復運動一次,泵缸完成一個吸入過程和排出過程,稱為一個工作循環。往復泵的工作過程就是其工作循環的簡單重復,泵缸左端點至右端點的距離稱為活塞的行程。
往復泵的運動機構取決于原動機運動形式。如果原動機為直線往復運動,如蒸汽機,則構成直動往復泵(簡稱汽泵)。但目前大部分原動機為電動機、汽輪機,則需要曲柄連桿機構將曲軸的旋轉運動轉化為活塞的往復運動,曲軸每旋轉一周,泵缸完成一個工作循環。曲柄連桿機構由曲軸、連桿、十字頭、驅動機等組成。驅動機帶動曲軸旋轉,曲柄連桿機構在往復泵中使用很多,它具有效率高、當輸送介質黏度升高時對泵效率影響不大等優點。油庫中常采用雙缸電動活塞往復泵輸送潤滑油,有時還用小型往復泵為離心泵引油灌泵,或用來抽吸車底油,個別油庫還在高溫季節利用往復泵卸汽油。
四、化學過濾裝置及過程?
過濾 適用分離:固體---液體型
原理:顆粒大小不同 過濾操作注意事項:“一貼二低三靠” “一貼”:濾紙緊貼漏斗的內壁 ,中間不得留氣泡。原因:有氣泡過濾速度慢。 “二低”: (1)濾紙的邊緣低于漏斗口 (2)漏斗內的液面低于濾紙的邊緣 。原因,防止過濾液體從濾紙和漏斗間流下。 “三靠”: (1)漏斗下端的管口緊靠燒杯內壁 原因,避免液體濺出。 (2)用玻璃棒引流時,玻璃棒下端輕靠在三層濾紙的一邊 原因,防止弄破濾紙。 (3)用玻璃棒引流時,燒杯尖嘴緊靠玻璃棒中部 制作過濾器方法;左手的食指輕壓濾紙三層的一面,然后用水濕潤,使濾紙緊貼濾斗的內壁,中間不留氣泡, 過濾器放置在鐵圈上,調整好高度,使下端緊貼燒杯內壁,下端斜面向濾斗
五、煙氣脫硝脫硝裝置運行原理及組成是什么?
氨法脫硫工藝原理
煙氣運行路徑:煙氣從現有的靜電除塵器和鼓風機通過煙道系統;流過一個100%軸流增壓風機,進入脫硫塔。煙氣進入脫硫塔后,與包含氨水漿液的逆流噴漿接觸,其中的SO2由氨水漿液吸收。
脫硫塔液體路徑:脫硫塔中漿液的PH值維持在5.0—5.9范圍內,該PH值優化了SO2的去除效率和亞硫酸氨的氧化速度。硫酸氨極易溶解,在常規條件下,可達40%重量的溶解度,而在脫硫塔運行條件下,該比例可達48.5%。脫硫塔在含有3-5%重量的懸浮結晶顆粒控制狀況于運行。脫硫塔輸送泵將漿液送到第一級脫水旋流器中。
應用條件:氨法脫硫的鍋爐除塵器不但除害而且變害為益,還可以產生出對人類有益的副產品,如把損害土地、農作物的酸雨變成農民種地的化肥。
六、氣浮裝置的運行原理是什么?
氣浮裝置工作原理: 經加藥反應后的污水進入氣浮的混合區,與釋放后的溶氣水混合接觸,使絮凝體粘附在細微氣泡上,然后進入氣浮區。絮凝體在氣浮力的作用下浮向水面形成浮渣,下層的清水經集水器流至清水池后,一部分回流作溶氣水使用,剩余清水通過溢流口流出。氣浮池水面上的浮渣積聚到一定厚度以后,由刮沫機刮入氣浮機污泥池后排出。氣浮裝置的工藝流程:
1.原水進入混合反應器,在混合反應器中加入藥劑(除油劑或混凝劑),以形成可分離的絮凝物;
2.經預處理后的污水進入氣浮裝置,在進水室污水和氣水混合物中釋放的微小氣泡(氣泡直徑范圍30~50um)混合。這些微小氣泡粘附在污水中的絮體上,形成比重小于水的氣浮體。氣浮體上升至水面凝聚成浮油(或浮渣),通過刮油(渣)機刮至收油(渣)槽;
3.在進水室較重的固體顆粒在此沉淀,通過排砂閥排出,系統要求定期開啟排砂閥以保持進水室清潔;
4.污水進入氣浮裝置布水區,快速上升的粒子將浮到水面;上升較慢的粒子在波紋斜板中分離,一旦一個粒子接觸到波紋斜板,在浮力的作用下,它能夠逆著水流方向上升;
5.所有重的粒子將下沉,下沉的粒子通過底部刮渣機收集,通過定期開啟排泥閥排出。圖下為流程圖:
七、制取氫氣的發生裝置及原理?
一般通制備氫氣都是通過鐵和鹽酸來制備的,這地方需要用到燒瓶還有燒杯,玻璃棒,量筒等等。
八、制備乙烯的裝置圖及原理?
1、檢驗氣密性。在燒瓶里注入乙醇和濃硫酸(體積比1:3)的混合液約20mL(配置此混合液應在冷卻和攪拌下將15mL濃硫酸滿滿倒入5mL 酒精中),并放入幾片碎瓷片。(溫度計的水銀球要伸入液面以下)
2、加熱,使溫度迅速升到170℃,酒精便脫水變成乙烯。
3、用排水集氣法收集乙烯。
4、再將氣體分別通入溴水及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觀察現象。
5、先撤導管,后熄燈。
九、制備氧氣的裝置圖及原理?
一、實驗室制取氧氣的原理 1、加熱高錳酸鉀制取氧氣:高錳酸鉀錳酸鉀+二氧化錳+氧氣 2、加熱氯酸鉀制取氧氣:氯酸鉀氯化鉀+氧氣
十、煉鋼過程及原理?
生鐵中的各種雜質,在高溫下,在不同程度上都與氧有較大的親和力。因此可以利用氧化的方法使它們成為液體、固體或氣體氧化物,液體和固體氧化物在高溫下與爐襯和加入爐內的熔劑起作用,結合成爐渣,并在扒渣時被排除爐外,氣體也在鋼水沸騰時被CO帶到爐外。
在煉鋼爐內,雜質的氧化主要是依靠FeO的存在而實現的。
2Fe+O2→2FeO
1、硅元素的氧化
硅與氧有較大的親和力,因此硅的氧化很迅速,它在冶煉初期就已經完全被氧化而生成SiO2:
Si+2FeO→SiO2+2Fe
同時SiO2又和FeO反應形成硅酸鹽:
2FeO+SiO2→2FeO·SiO2
這種鹽是爐渣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它與CaO作用生成穩定化合物2CaO·SiO2和FeO,前者牢固存在于爐渣中,后者變成了渣中的游離成分,使渣中FeO的含量增加,對促進雜質的氧化是比較有利的。其反應如下:
2FeO·SiO2+2CaO→2CaO·SiO2+2FeO
2、錳元素的氧化
錳也是易氧化的元素,它所生成的MnO有較高的熔點,MnO在金屬液中并不溶解,但是它與SiO2形成化合物浮在液體金屬表面,成為爐渣的一部分。
Mn+FeO→MnO+Fe
2MnO+SiO2→2MnO·SiO2
硅、錳的氧化反應放出大量的熱,可以使爐溫迅速提高(這一點對轉爐煉鋼特別重要),大大加速了碳的氧化過程。
3、碳元素的氧化
碳的氧化需要吸收大量的熱能,所以必須在較高的溫度下才能進行。碳的氧化又是煉鋼過程中很重要的一個反應:
C+FeO→CO+Fe
由于碳氧化時生成了CO氣體,它從液體金屬中逸出時起強烈的攪拌作用,這種作用叫做“沸騰”。產生沸騰的結果,可以促使熔池成分和溫度均勻,加速金屬與爐渣界面的反應,同時也有利于去除鋼中氣體和夾雜物。
4、磷元素的氧化
磷的氧化在不太高的溫度下即可發生,去磷過程由幾個反應組合而成,其反應如下:
2P+5FeO→P2O5+5Fe
P2O5+3FeO→3FeO·P2O5
當在堿性爐渣中有足夠的CaO時會發生如下反應:
3FeO·P2O5+4CaO→4CaO·P2O5+3FeO
所生成的4CaO·P2O5是穩定的化合物,它牢固地保持在爐渣中,因而達到了去磷的目的。
必須注意,鋼水在脫氧過程中,要加入硅鐵、錳鐵等脫氧劑,因而常常在脫氧以后,爐渣呈現酸性,而使3FeO·P2O5遭到破壞,從中還原出P2O5,而P2O5是不穩定的氧化物,它在高溫下易被碳還原,產生回磷現象。這也說明了在酸性爐內去磷是十分困難的。為了防止這種現象的產生,必須適當地增加爐渣堿度和渣量,提高爐渣氧化性等。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