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的水質標準分為哪幾類?
一、海水的水質標準分為哪幾類?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水水質標準》于1982年8月1日起開始實施。按照海水用途的不同將海水水質分為3類:
第一類適用于進行海洋生物資源保護、建立海上自然保護區以及人類的安全利用;
第二類適用于建立海水浴場和風景游覽區;
第三類適用于一般工業用水、港口水域和海洋開發作業區等。
二、自來水水質的標準是什么?
自來水水質檢測標準如下:
1、物理指標。物理指標包括色度、渾濁度、嗅和味、肉眼可見物。城市自來水的國家標準規定色度不能超過15度,渾濁度不能超過3度,自來水聞起來不能有異味和臭味,不能含有肉眼可見物;
2、化學指標。化學指標包含電導率、硬度、PH值、無機酸度和堿度。其中硬度指的是自來水中鐵、鋅、錳、銅等元素的含量。城市自來水的國家標準規定,飲用水中鐵含量不應超過0.3毫克每升,含錳量不應超過0.1毫克/升,含銅量不超過1.0毫克/升,含鋅量不應超過1.0毫克每升;
3、生物指標。生物標準規定的是自來水中含有的細菌數量。水質標準規定每毫升水中不超過100個細菌。其中大腸菌群,水質標準規定,每升水中大腸菌群不得超過三個。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供水條例》第二十條
城市自來水供水企業和自建設施對外供水的企業,應當建立、健全水質檢測制度,確保城市供水的水質符合國家規定的飲用水衛生標準。
第二十一條
城市自來水供水企業和自建設施對外供水的企業,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設置管網測壓點,做好水壓監測工作,確保供水管網的壓力符合國家規定的標準。
禁止在城市公共供水管道上直接裝泵抽水。
三、污水物理性水質指標有哪幾個
污水的物理性水質指標指的是肉眼可見的特性:
主要有:
1)、濁度
主要是指水的混濁度;
2)、懸浮物
主要是指水體中是否可見懸浮物體;
3)、藍綠藻
主要是指水體中是否含有藍綠藻;
4)、透明度
主要是指水體是否受污染,在肉眼可見下是否透明
污水水質指標可分為三大類:物理性指標、化學性指標和生物性指標。
其中:
(1) 物理性指標
① 固體物質(TS)
水中固體物質是指在一定溫度下將水樣蒸發至干時所殘余的固體物質總量,也稱蒸發殘余物。按水中固體的溶解性可分為溶解固體(DS)和懸浮固體(SS)。溶解固體也稱“總可濾殘渣”,是指溶于水的各種無機物質和有機物質的總和。在水質分析中,對水樣進行過濾操作,濾液在103~105℃溫度下蒸干后所得到的固體物質即為溶解固體。懸浮固體也稱作“總不可濾殘渣”,在水質分析中,將水樣經0.45微米濾膜過濾,凡不能通過濾器的固體顆粒物即為懸浮固體。
② 渾濁度
含有泥砂、纖維、有機物、浮游生物等會呈現渾濁現象。水體渾濁的程度可用渾濁度的大小來表示。所謂渾濁度是指水中的不溶物質對光線透過時所產生的阻礙程度。在水質分析中規定,l L水中含有1gSiO2所構成的濁度為一個標準濁度單位,簡稱1度。目前濁度采用NTU單位。
③ 顏色
水的顏色有真色和表色之分。真色是由于水中所含溶解物質或肢體物質所致,即除去水中懸浮物質后所呈現的顏色。表色則是由溶解物質、膠體物質和懸浮物質共同引起的顏色。異常顏色的出現是水體受污染的一個標志。
水的物理性水質指標還有嗅、味、溫度、電導率等。
(2)化學指標
① 化學需氧量(COD)
② 生化需氧量(BOD)
③ 總有機碳(TOC)
④ 有機氮
⑤ pH值
⑥ 有毒物質指標
(3) 生物指標
生物指標主要有細菌總數、大腸菌數及病原菌等。細菌總數是指1m中所含有的各種細菌的總數;大腸菌數是指每L水中所含的大腸菌個數。
希望采納!!!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