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政府對廢氣排放采取了哪些措施?
上海市工業廢氣排放補充標準 (1989年5月11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批準)1總則 1.1為了防治本市大氣污染,保護和改善生活環境和大氣環境,保障人體健康,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結合本市實際情況,制訂本標準。 1.2本標準適用于在本市排放廢氣的一切單位及個體經營者。 1.3本標準由市和區、縣環境保護管理部門組織有關部門實施,并監督執行。 1.4本標準包括第一類標準(表1)和第二類標準(表2)。 表1 上海市工業廢氣排放補充標準(第一類) 序號 污 染 物 單位 排氣筒或排出口高度(m) 15 20 30 40 50 60 1 氰化氫 kg/h 0.13 0.23 0.55 0.91 1.40 2.00 2 鉻酸霧(換算成Cr6+) kg/h 0.01 0.02 0.05 0.09 0.14 0.20 3 氨 kg/h 1.70 3.00 6.80 12.00 18.00 27.00 4 苯(甲苯、二甲苯) kg/h 2.50 4.50 10.00 18.00 28.00 40.00 5 苯乙烯 kg/h 0.09 0.15 0.34 0.61 0.95 1.30 6 酚類(換算成酚) kg/h 0.17 0.30 0.68 1.20 1.90 2.70 瀝 青煙 氣 炭素 mg/Nm3 50 7 油氈浸油涂油冷卻 mg/Nm3 100 熔煉攪拌 mg/Nm3 150 表2上海市工業廢氣排放補充標準(第二類) KG/H 序號 15 20 30 40 50 60 1 溴 0.33 0.60 2.00 2.40 3.70 5.40 2 溴化氫 0.33 0.60 2.00 2.40 3.70 5.40 3 氯乙烯 1.10 1.90 4.50 8.00 12.00 16.00 4 砷及其化合物 0.07 0.09 0.20 0.37 0.56 0.80 5 錳及其化合物 0.17 0.26 0.66 1.20 1.80 2.70 6 鎘及其化合物 0.06 0.09 0.22 0.40 0.63 0.90 7 甲醛 0.29 0.51 1.10 2.00 3.10 4.50 8 乙醛 0.06 0.10 0.23 0.41 0.63 0.91 9 丙烯醛 0.60 1.00 2.30 4.10 6.30 9.10 10 丙酮 0.43 1.86 2.10 4.30 6.70 10.00 11 苯并(a)芘 0.00029 0.00054 0.0014 0.0026 0.0044 0.0061 12 三氯乙烷 0.99 1.90 4.80 9.30 15.00 19.00 13 四氯化碳 1.20 2.30 5.80 11.00 18.00 27.00 14 甲醇 1.70 3.10 8.30 16.00 24.00 40.00 15 甲硫醇 0.11 0.19 0.43 0.76 1.20 1.70 16 苯胺類(以苯胺計) 0.56 1.00 2.30 4.00 6.00 8.70 17 氯苯類(以氯苯計) 0.56 1.00 2.30 4.00 6.00 8.70 18 硝基苯類(以硝基苯計) 0.06 0.10 0.23 0.40 0.60 0.87 2標準的執行 2.1對現有的污染源,必須執行《上海市工業廢氣排放施行標準》和第一類標準。 2.2對新建、改建和擴建項目(包括引進項目)的新污染源,除執行《上海市工業廢水排放試行標準》和第一類標準外,還須執行第二類標準。 2.3鍋爐排放煙塵,執行《鍋爐煙塵排放標準》(GB3841-83)。 2.4對本標準未作定標的污染物,可按國家有關行業排放標準執行。 3標準的說明 3.1本標準所稱的排放量或排放濃度,系指本標準規定的排氣筒高度的最大容許排放量或排放濃度。 3.2表中所列的排氣筒高度,是指從地面起至排氣筒出口處的垂直距離,排氣筒高度不得低于表列最低高度。實際高度與規定不對應的,用高度平方內插法確定排放量;高于表列最高高度的,應以表列最高高度排放量為基準,用高度平方外推法確定排放量。 3.3同一單位內若干鄰近的排氣筒(以下簡稱排氣筒組)中最遠的兩個排氣筒之間的地面距離不超過該組中最大排氣筒高度的,則該排氣筒組的同一種污染物允許排放量按一個排氣筒計算,其高度由下式計算: 式中:Hi――構成排氣筒組第I個排氣筒高度(M); Qi――構成排氣筒組第I個排氣筒排放量(KG/H); H――代表排氣筒組的高度(M)。 3.4排氣筒出口處的排氣速度不得低于該高度平均風速的1.5倍。各高度的平均風速見附表1。 3.5排放廢氣的監測可以排氣筒或處理裝置的出口為采樣點;也可以在排氣筒下部采樣,換算成實際排放量或排放濃度。 3.6執行本標準的采樣和測定方法見附表2。 附加說明: 本標準由上海市環境保護局提出。 本標準由上海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所編制。 本標準由上海市環境保護局負責解釋。 本標準自1989年12月1日起施行。 附表1 各高度的平均風速 高度(m) 平均風速( m/s) 高度(m) 平均風速( m/s) 高度(m) 平均風速( m/s) 10 2.96 40 4.51 70 5.34 20 3.65 50 4.82 80 5.56 30 4.13 60 5.09 90 5.76 100 5.95 120 6.28 140 6.59 110 6.12 130 6.44 150 6.72 注: 1. 排氣筒高度在表列值之間,取鄰近上限值。 2. 排氣筒高度在150米以上,風速取6.72m/s。 附表2 上海市廢氣污染物的測定方法 序號 項 目 測 定 方 法 測定方法來源 1 氰化氫 異煙酸__吡唑啉酮比色法 (1) 2 鉻酸霧(換算成Cr6+) 二苯碳酰二肼比色法 (1) 3 氫 (1) 鈉氏試劑比色法 (2) 百里酚藍檢氣管比長度法 (2) (3) 4 苯(甲苯,二甲苯) 氣相色譜法 (2) 5 苯乙烯 氣相色譜法 (2) 6 酚類 4__氨基安替比林比色法 (1) 7 瀝青煙氣 紫外分光光度法 (1) 8 溴 (1) 甲基橙比色法 (2) 溴化銀比濁法 (4) (4) 9 溴化氫 品紅比色法 (4) 10 氯乙烯 氣相色譜法 (2) 11 砷及其化合物(換算成呻) (1) 鉬酸銨比色法 (2) 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銀比色法 (3) (2) 12 錳及其化合物(換算成錳) (1) 高碘酸鉀氧化比色法 (2) 無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2) (2) 13 鎘及其化合物(換算成鎘) 無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2) 14 甲醛 (1) 酚試劑比色法 (2) 乙酰丙酮比色法 (2) (2) 15 乙醛 氣相色譜法 (2) 16 丙烯醛 氣相色譜法 (2) 17 丙酮 (1) 氣相色譜法 (2) 糠醛比色法 (2) (2) 18 苯并(a)芘 (1) 高壓液相色譜法 (2) 紙層析法 (2) (2) 19 三氯乙烷 硝酸銀法 (5) 20 四氯化碳 吡啶比色法 (4) 21 甲醇 氣相色譜法 (2) 22 甲硫醇 對氨基二甲基苯胺比色法 (2) 23 苯胺 鹽酸萘乙二胺比色法 (2) 24 氯苯 吡啶比色法 (3) 25 硝基苯 鹽酸萘乙二胺比色法 (2) 注: 1. 測定方法來源: (1)《污染源統一監測分析方法(廢氣部分)》(技術標準出版社,1983年)。 (2)《大氣污染監測方法》(化學工業出版社,.1987年)。 (3)《空氣中有害物質的測定方法》(人民衛生出版社,1980年)。 (4)《化工企業空氣中有害物質測定方法》(化學工業出版社,.1983年)。 (5)《空氣中有害物質的測定(有機部分)》(上海市化工局職業病防治所匯編)。 2. 排氣采樣內容和方法同《污染源統一監測分析方法(廢氣部分)》(技術標準出 版社,1983年)。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