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調理劑登記證如何查詢?
土壤調理劑登記證如何查詢?
購買土壤調理劑首先要查看肥料登記證,看登記證廠家與生產廠家是否相符,是否登記為土壤調理劑,還要看登記成分及原料,如果登記原料為礦渣、堿渣等也應謹慎購買;然后看商品外包裝,是否簡陋,印制粗糙,以防冒用其他廠家外包裝;最后查看調理劑實物,看顆粒是否均勻,是否有刺激性氣味,正規土壤調理劑顆粒均勻,無刺激性氣味。可以購買市場上口碑較好的溉茂,這款曾參與土壤調理劑行業標準的制定。
我國土壤鎘污染與植物修復技術
?2014年4月17日,環保部、國土資源部公布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公報,顯示我國7%的土壤鎘超標,同時被確認為中國土壤的首要污染物。
鎘是生物毒性最強的重金屬元素,在環境中的化學活性強,移動性大,毒性持久,容易通過食物鏈的富集作用危及人類健康。
鎘是一種稀有分散金屬,我國41個土類Cd背景值差異較大,土壤類型不同,鎘含量也不相同,其含量變化范圍在0.017~0.332mg/kg。
本文介紹了我國土壤鎘污染現狀、土壤鎘污染對人類的影響,以及解決土壤鎘污染植物修復技術。
我國土壤鎘污染現狀
我國鎘污染的土壤面積已達20萬km,占總耕地面積的1/6。
我國的土壤鎘污染涉及11個省市的25個地區,每年生產鎘米51億噸。比如:廣東大寶山礦區,21個水稻品種鎘超標率達100%;沈陽市張士灌區農田嚴重污染面積(可能產生稻米Cd含量≥1.0mg/kg的農田)達13%;四川德陽地區大米、小麥鎘攝入量超標2至10倍;湖南株洲市清水塘地區農田土壤Cd平均超標25.7倍,最高135.3倍;Hg平均超過背景值2.6倍,最高達8.4倍。據報道,目前我國污灌區有11處生產的大米中Cd含量嚴重超標。例如,江西省某縣多達44%的耕地遭到污染,并形成670hm的“鎘米”區;成都東郊污灌區生產的大米中鎘含量高達1.65mg/kg,超過WHO/FAO標準約7倍。土壤作物受鎘污染的地區還有:上海、廣東、廣西、湖南等地部分地區。
圖1 中國大米污染不完全分布圖
因此,如何降低土壤環境中鎘含量,減少其對農作物產品的污染,保障生態系統尤其是人類健康已成為土壤植物營養與環境生態交叉領域的國際研究前沿熱點和難點。
鎘對人體的危害
鎘不是人體的必需元素。人體內的鎘是出生后從外界環境中吸取的,主要通過食物、水和空氣而進入體內蓄積下來。
鎘污染土壤,可導致痛痛病。如20世紀50年代,日本神通川流域鉛鋅冶煉廠排放含鎘廢水,從圖2中可以看到,工廠流出的廢水直接進入富山市附近水域,而當地農民正是使用鉛鋅冶煉廠的含鎘廢水灌溉稻田。使稻谷鎘含量嚴重超標,當地居民長期食用鎘米,導致了痛痛病。
痛痛病的病癥表現為腰、手、腳等關節疼痛。病癥持續幾年后,患者全身各部位會發生神經痛、骨痛現象,行動困難,甚至呼吸都會帶來難以忍受的痛苦。到了患病后期,患者骨骼軟化、萎縮,四肢彎曲,脊柱變形,骨質松脆,就連咳嗽都能引起骨折。
圖2 日本富山市痛痛病發病地區
鎘在腎中一旦累積到一定量,也會損害泌尿系統。主要表現為近端腎小管功能障礙為主的腎損害。
土壤鎘污染的植物修復技術
人們最初無意識地用植物處理排泄物,20世紀初,人們用植物處理廢棄物與污水。
直到1977年,Brooks等首次提出了超積累植物的概念,1983年,美國科學家Chaney等首次提出運用超積累植物去除土壤中重金屬污染物的設想.目前,國內外已發現的各類超積累植物有700多種,大部分都在國外。不過,一些植物修復離我們并不遙遠,如向日葵、柳樹、印度芥菜都可實現重金屬吸附。
植物修復技術本質屬于生物修復方式,與微生物修復并列。利用土壤吸附、根際吸附、植物轉運吸收,實現對重金屬污染物的吸收積累。
植物修復技術有一些顯著的優點:由于植物修復技術是一種原位修復技術,對土壤擾動小,可永久解決土壤污染問題,并可大面積修復受污染土壤。我國植物修復技術目前仍處在實驗階段,對于污染環境治理的具體應用而言,目前發現的可用于植物修復的超積累植物一般都存在地上部作物量小、生長緩慢和季節性較強的限制,耗時較長,修復效率不高等問題。
印度芥菜是目前篩選出的一種生長快、生物量大的Cd忍耐――富集型植物。在土壤中加入難溶態Cd5~40rag/ks條件下,印度芥菜對土壤的凈化率為0.83%~1.25%。
圖3比一般芥菜能吸收3倍多鎘的印度芥菜
我國學者圍繞土壤鎘污染的植物修復技術也展開了一系列的研究,如王松良等研究了蕓苔屬蔬菜對Cd的富集特性并發現這類植物對修復土壤Cd污染有一定的潛力;劉威發現寶山堇菜可以富集Cd,在自然條件下,其地上部Cd平均含量為1168mg/kg;魏樹和通過盆栽模擬實驗發現龍葵滿足Cd超積累植物的衡量標準;王激清通過水培與土培實驗篩選出了芥菜型油菜川油II一10為理想的高積累Cd油菜;熊愈輝通過大量實驗研究發現礦山型東南景天是一種Cd超積累植物;彭克儉等研究的結果表明龍須眼子菜能有效轉移水中的Cd、Pb,可以作為吸附劑用于含Cd、含Pb廢水的處理;等等。
在未來,鎘污染土壤修復植物的選育、植物根系圈內環境、生物工程技術與基因工程技術的應用,將成為鎘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復技術的重要課題。
參考文獻
[1]環保部、國土資源部,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公報,2014.
[2]黃寶圣.鎘的生物毒性及其防治策略[J].生物學通報,2005,40(11):26―28.
[3]許嘉林,楊居榮.陸地生態系統中的重金屬[M].第3期張興梅等:土壤鎘污染現狀及修復研究進展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1995.
[4]王云,魏復盛.土壤環境元素化學環境科學出版,1995:67―69.
積累的研究進展[J].安徽農業科學,2007,35(5):[M].北京:中國1420―1422.
[5]熊愈輝.鎘污染土壤植物修復研究進展[J].安徽農業科學,2007,35(22):6876―6878.
[6韓曉日,王穎,楊勁峰,等.長期定位施肥對土壤中鎘含量的影響及其時空變異研究[J].水土保持學報,2009,23(1),107―110.
[7]羅緒強,王世杰,張桂玲.土壤鎘污染及其生物修復研究進展[J].山地農業生物學報,2008,27(4):357,361.
[8]周啟星,吳燕玉,熊先哲.重金屬Cd-Zn對水稻復臺污染和生態效應[J].應用生態學報,1994,5(4):438―441.
[9]章鋼婭,駱永明.太湖流域典型水稻土對鎘吸持特征的初步研究[J].土壤,2000,32(2):91―94.
[10]康浩,石貴玉,潘文平,等.鎘對植物毒害的研究進展[J].安徽農業科學,2008,36(26):11200―11201,11204.
[11]熊愈輝,楊肖娥.鎘對植物毒害與植物耐鎘機理研究進展[J].安徽農業科學,2006,34(13):2969―2971.
[12]陳懷滿.土壤一植物系統中的重金屬污染[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6.
[13]林琦,鄭春榮,陳懷滿.根際環境中鎘的形態轉化[J].土壤學報,1998,35(4):461―467.
[14]蘇德純,黃煥忠,張福鎖.印度芥菜對土壤中難溶態鎘的吸收及活化研究[J].中國環境科學,2002,22(4):342-345.
[15]蔣先軍,駱永明,趙其國,等.重金屬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復研究I.金屬富集植物Brassicajuncea對銅~鋅~鎘~鉛污染的響應[J].土壤,2000,32(2):71-74.
[16]吳勝春,駱永明,蔣先軍.重金屬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復研究I.金屬富集植物Brassicajuncea根際土壤中微生物數量的變化[J].土壤,2000,32(2):75-78.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