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測定文物年代是什么原理?
碳14 自然界中碳元素有三種同位素,即穩定同位素12C、13C和放射性同位素14C。
14C的半衰期為5730年,14C的應用主要有兩個方面:
一是在考古學中測定生物死亡年代,即放射性測年法;
二是以14C標記化合物為示蹤劑,探索化學和生命科學中的微觀運動。利用宇宙射線產生的放射性同位素碳—14來測定含碳物質的年齡,就叫碳—14測年。
原來,宇宙射線在大氣中能夠產生放射性碳—14,并能與氧結合成二氧化碳形后進入所有活組織,先為植物吸收,后為動物納入。只要植物或動物生存著,它們就會持續不斷地吸收碳—14,在機體內保持一定的水平。而當有機體死亡后,即會停止呼吸碳—14,其組織內的碳—14便以5730年的半衰期開始衰變并逐漸消失。
對于任何含碳物質,只要測定剩下的放射性碳—14的含量,就可推斷其年代。碳—14測年法分為常規碳—14測年法和加速器質譜碳—14測年法兩種。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