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監測人員采樣時應做好哪些安全措施
1、污染物的存在狀態2、污染物的濃度3、污染物的理化特性4、所用分析方法的靈敏性1、直接采樣法(1)注射器采樣(2)塑料袋采樣(3)采氣管采樣(4)真空瓶采樣直接采樣法被測組分濃度高、分析方法靈敏度高。2、濃縮采樣法(1)溶液吸收法(2)填充柱阻留法(3)濾料阻留法(4)低溫冷凝法(5)靜電沉積法(6)自然積集法(7)擴散滲透法(8)綜合采樣法試析城市環境空氣監測點位優化調整工作幾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城市建設規模的不斷擴大、城市功能區和產業結構布局的不斷優化、調整,許多城市在城市環境、城市建成區規模和人口數量、分布等方面都有了很大變化,原有的城市環境空氣監測點位都呈現出數量上的不足或者空間分布上的不科學,不能繼續滿足城市環境空氣監測的技術要求,從而面臨著不斷增設或調整等優化的需要。筆者結合優化布點實際經驗,就大氣監測點位優化工作中可能出現的問題以及需要注意的方面提出以下建議,以供探討。一、監測儀器的選擇、校準和維護按照我國《環境空氣質量監測規范(試行)》(以下簡稱《規范》)和各省有關環境空氣監測點位設置管理規定的要求,城市環境空氣點位的增設和調整,需要按照一定的布點方法,在覆蓋全區的現有監測點位和幾個備選監測點(根據增設或調整需要)進行主要污染物濃度的同步監測,要求監測時間約為15日,鑒于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以及個別點位數據不完整等原因,整個監測時間往往會超過15日,達到20日左右。這樣,就對監測人員和監測儀器的性能指標提出了比較高的要求。筆者建議注意以下四個方面:1、儀器的選擇:為了使不同點位間監測數據具有較好的可比性,應盡量使用同一生產廠家和型號的監測儀器,盡量減少同步監測過程中由儀器差別引起的系統誤差;當有幾種儀器可選時,還要盡可能選擇在日常監測使用過程中表現穩定、性能指標較好的儀器系列。2、儀器檢查和校準:為了確保監測結果具有良好的準確性和可靠性,儀器、附件、連接件在使用前的校準和檢查非常重要。要嚴格按照《環境空氣質量手工監測技術規范》要求,制定質量控制措施和實施方案,嚴格校準和質控程序,全面細致的檢查各項指標是否在儀器規定范圍,排除隱患,把儀器狀態調整到最佳,建議經1至2天試運行,確認合格后,再用于優化布點監測。在整個優化監測過程中,要嚴格執行環境監測質量保證和質量控制措施,進行必要的期間核查和儀器性能審核,隨時發現問題,隨時進行改進。3、儀器備品、備機和易損件的準備。通過儀器準備、校準等工作,使儀器的使用有了很大的保障,但考慮到長時間的運轉下還是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適量的備機、耗材和易損件的準備,也必不可少。對現場難以馬上修復的故障儀器,及時地更換備用機,能夠保證數據具有良好的連續性和完整性。而通過本市的實際情況來看,在20天的監測時間里,做好儀器“三備一”的準備,能夠比較好地保證監測的正常進行。4、仔細勘查現場,根據不同環境要求,準備必要的附屬和防護設備,保護儀器不受干擾和破壞。如外置卡槽、加長電源線、儀器接地線、防雨、防雷、防風件等等。往往是這些小物件和細節問題處理不好,最容易對工作造成延誤或者損壞監測儀器。當然,要做好這方面的工作,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平時經驗的積累。另外,提前進入監測現場,察看和記錄現場條件十分重要。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