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公報的簡介
第一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公報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2010年2月6日
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環境監督管理,了解各類企事業單位與環境有關的基本信息,建立健全各類重點污染源檔案和各級污染源信息數據庫,為制定經濟社會政策提供依據,國務院決定開展第一次全國污染源普查。
普查的標準時點為2007年12月31日,時期為2007年度。普查對象是我國境內排放污染物的工業污染源(以下簡稱“工業源”)、農業污染源(以下簡稱“農業源”)、生活污染源(以下簡稱“生活源”)和集中式污染治理設施。普查內容包括各類污染源的基本情況、主要污染物的產生和排放數量、污染治理情況等。
中國環境監測報告多長時間發布一次
中國環境監測報告,每年發布一次,見 我國6.5 世界環境日的環境公報。
中國哪些環境問題最嚴重?
根據《中國環境保護21世紀議程》和《1996年中國環境狀況公報》公布的數據,中國目前的環境狀況主要數據如下:
1〕大氣環境 7〕草原資源
2〕水資源和水環境 8〕森林資源
3〕固體廢棄物 9〕近海環境
4〕環境噪聲 10〕生物多樣性與物種保護
5〕鄉鎮工業污染排放驚人 11〕氣候變暖與自然災害
6〕土地資源
大氣污染的現狀
據《中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我國城市空氣質量仍處在較重的污染水平,北方城市重于南方城市。二氧化硫年均值濃度在3~248微克/米3范圍之間,全國年均值為66微克/米3。一半以上的北方城市和三分之一強的南方城市年均值超過國家二級標準(60微克/米3)。北方城市年均值為72微克/米3;南方城市年均值為60微克/米3。以宜賓、貴陽、重慶為代表的西南高硫煤地區的城市和北方能源消耗量大的山西、山東、河北、遼寧、內蒙古及河南、陜西部分地區的城市二氧化硫污染較為嚴重。
我國環境污染
國的環境污染狀況更是嚴峻,考察我國97到99年的《環境狀況公報》,同樣可以發現我國環境污染的狀況愈發嚴重。據《1999年中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我國環境形勢仍然相當嚴峻,多項污染物排放總量很大,污染程度仍處于相當高的水平,一些地區的環境質量仍在惡化,相當多的城市水、氣、聲、土壤環境污染仍較嚴重;中國主要河流有機污染普遍,面源污染日益突出,遼河、海河污染嚴重,準河水質較差,黃河水質不容樂觀。1999年,全國工業和城市生活廢水排放總量為401億噸,比上年增加6億噸,其中工業廢水排放量197億噸,比上年減少4億噸,生活污水排放量204億噸,比上年增加10億噸,生活污水排放量首次超過工業廢水排放量;1999年我國近岸海域海水污染嚴重,近海環境狀況總體較差,海洋環境污染惡化的趨勢仍未得到有效控制,而大氣環境污染仍然以煤煙型為主,主要污染物為總懸浮顆粒物和二氧化硫,少數特大城市屬煤煙與汽車尾氣污染并重類型;酸雨污染范圍大體未變,污染程度居高不下,工業固體廢物的堆存占用大量土地,并對空氣、地表水和地下水產生二次污染。故污染及其他公害防治法將是我國環境治理的首要任務,而與此相關的污染及其他公害防治法將是環境法的重要內容。
我國是世界上環境污染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從城市到鄉村,我國的大氣、河流、湖泊、海洋和土壤等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貴陽、重慶、北京、蘭州等五個城市位于世界十大空氣 污染最嚴重的城市中之列,全國600多個城市中、大氣質量符合國家一級標準的不足1%。全國范圍的酸雨危害的程度和區域日益擴大。全國每年污水排放達360億噸,僅10%的生活污水 和70%的工業廢水得到處理,其中約有一半工業污水處理設施的出水達不到國家排放標準。其他未經處理的污水直接排入江河湖海,致使我國的水環境遭受嚴重污染和破壞。據統計, 全國七大水系和內陸河流的110個重點河段中,屬4類和5類水體的占39%;城市地面水污染普遍嚴重,并呈進一步惡化的趨勢,136條流經城市的河流中,屬4類、5類和超過5類標準的高達76.8%;約50%的城市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全國大淡水湖如滇池、太湖和巢湖等富 營養化程度逐年加劇;一些地區的飲用水源受到嚴重污染,對人民健康造成嚴重危害。城市垃圾和工業固體廢棄物與日俱增,工業廢棄物累計堆積量已超過66億噸,占地超過5萬公頃,使200多個城市陷入垃圾包圍之中。嚴重的生態破壞,加重了1998年的長江洪水災難,給人民的生命財產及國民經濟造成了嚴重損失。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