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簡述低碳技術對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
5.簡述低碳技術對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
低碳經濟是基于全球氣候變暖,對人類生存和發展帶來嚴峻挑戰的大背景下提出的,是一種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基礎的嶄新發展模式,其目標是減少溫室氣體(主要是二氧化碳)排放,其實質是清潔能源開發、能源高效利用、產業清潔生產等,核心是能源技術和減排技術創新、產業結構和制度創新以及人類生存發展觀念的根本性轉變。從本質上,低碳經濟既是應對氣候變化對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必然要求,本身也成為應對氣候變化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當前,發達國家以應對氣候變化的重大挑戰為契機,加大技術創新投入,以便在未來的產業競爭和新技術革命方面搶占制高點。在這樣的形勢下,我國要不要發展以提高碳生產力為標志的低碳經濟,不能再以資源、能源高消耗和環境重污染來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了。
發展低碳經濟更多的是轉變發展方式,減輕單位GDP的資源和環境代價,通過向自然資源投資來恢復和擴大資源存量,運用生態學原理設計工藝與產業流程來提高資源效率,使發展的成果更好地為人民所共享。
作為一個高能耗國家,我們需要從節能減排、低碳發展的內在規律出發,找到我國巨大社會浪費和環境污染的本源。必須摒棄只關注諸如建筑節能、煤的高效利用等“用”的層面的具體技術問題,而忽視“體”的層面存在的痼疾,比如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理論的負面影響,城鄉空間布局、國民生活方式等方面存在的巨大浪費等。因此,創新思維、改變觀念,堅持體用結合,從全局觀、系統論的角度出發,才能正確認識并加快低碳經濟發展。
1.倡導形成綠色消費、綠色經營的理念,形成低碳的生活方式。必須轉變公眾和社會的觀念,做任何事都要適度適宜、合理節約。對于個人,要培養節約是美德的觀念,徹底改變諸如餐飲浪費等與節能減排背道而馳的陋習;對于企業,則要推行綠色經營的理念,建立清潔生產機制和精益生產方式;國家引導企業將環保成本計入企業生產成本,幫助企業樹立企業公民意識,解決節能減排沒有效益的錯誤認識。
2.解決潛藏在空間格局和社會發展格局中的重大浪費問題。有效的節能減排必須以工業相對集中為前提,工業相對集中才能產生專業化分工,提高效率,節省能源;同時催生集群創新,不斷產生新技術、新工藝,從而減少物質消耗。
3.培育靜脈產業,建立完備的工業化體系。民眾對循環經濟體系的理解目前還處于表層,基本理解為廢渣利用、尾氣回收等等。真正的循環經濟體系應如同人體系統一樣,如果把工業制造系統比作人體的動脈系統,那么,我們使用過的工業制造物的回收再利用則應如人體的靜脈系統一樣。工業品的回收再利用―――“靜脈”產業應該是一個巨大的產業。
4.大力發展低碳技術,解決自主創新成果和人才的匱乏問題。低碳技術包括在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煤的清潔高效利用、油氣資源和煤層氣的勘探開發、二氧化碳捕獲與埋存等領域開發的有效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新技術。必須強化自主創新能力,鼓勵企業開發低碳技術和低碳產品,整合市場現有的低碳技術,加以迅速推廣和應用。
低碳經濟的加快發展急需大量前沿科技人才與科技成果支撐。以新能源領域人才現狀為例,目前,我國風電產業當中受到長期專業技術培訓的人不超過50個。在中國《可再生能源法》實施兩年后的今天,全國僅有華北電力大學建立了可再生能源學院。另外,傳統的創新成果評價認證體系,存在對某些現有科學體系不能解釋的成果無法認定的尷尬現實。未來的重大科技成果,很可能來自自學成才的科學工作者,面對現有科學體系不能解釋的成果,應當采取“非共識性原則”結合實證的方法加以認定。
5.加快文化創意產業建設。文化創意產業處于技術創新和研發等產業價值鏈的高端環節,是一種高附加值的產業和低碳消耗的綠色產業。大力發展文化創意服務業,能夠為社會創造巨大的財富,同時避免了能源過度消耗和環境污染問題。
6.從雨污分流入手,治理城市污染問題。我國的縣級城市基本沒有雨污分流的設施,大中城市雨污分流設施雖然投資量很大,實施卻不夠徹底,造成大量污水處理廠的勞動成果被不能徹底實施的雨污分流措施“一票否決”。
7.從我國能源結構入手,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才能提高節能減排的效率。中國能源消耗形式主要為動力消耗、農村采暖和城市集中供暖消費、電能消費3種,其中大約有68%的能源是由各種能源轉化為電能后被消費的。而我國電力系統普遍存在著低效率運行和嚴重能源浪費問題,尤其是在配電和用電兩個環節,節能潛力總計為1.2億千瓦,占中國電能的20%。重點推廣配電用電領域的重大自主創新項目,可極大提高節能減排效率。
8.低碳經濟之路的核心,是建立起我國乃至全球的可再生能源系統,最終實現由“高碳”時代到“低碳”時代的跨越,真正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低碳經濟就是節能減排對嗎
你好 低碳經濟是指一個經濟系統只有很少或沒有溫室氣體排出到大氣層,或指一個經濟系統的碳足印接近于或等于零。低碳經濟可讓大氣中的溫室氣體含量穩定在一個適當的水平,避免劇烈的氣候改變,減少惡劣氣候令人類造成傷害的機會,因過高的溫室氣體濃度可以會引致災難性的全球氣候變化,會為人類的將來帶來負面影響。你可以在匯銀網上了解一下。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