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致知到底是什么,怎么“格物”?
《大學》里的這一段話,可以看出古人對格物致知的大概看法。
古人認為:“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后,則近道矣。”
因此,“格物致知”的“知”就是“知所先后,則近道矣”的“知”。
“格物致知”的“物”就是“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的“物”。
所以,格物致知的意思就是研究物事的本末終始,搞清楚事物發展、成長的全過程,就可以知道事物的發展規律,就“知”“道”了。
簡單地說,格物致知就是嚴格“物”的先后本末,直至“知”了隱藏其中的道理。格物致知就是“格物”從而“知道”。
具體怎么去“格物致知”呢?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每個人都有自己“格物”的方法。
我認為新時代下“格物致知”的方法就是到人民群眾中去、到實際生活中去做調查研究,就是“實事求是”!
“實事求是”就是在實際的事件和客觀的事物中尋找規律、尋求真理。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