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哪家環境檢測公司好?大家給推薦下。想做室內甲醛檢測。
市面上目前很對公司都提供空氣檢測服務。做的好點的也就SGS吧。它是目前業內最權威的公司。具有139年歷史,全球共有90,000多名員工,分布在2,000多個分支機構和實驗室,在中國的實驗室獲多個國際國內權威機構的認可,如:DAKKS(德國認證認可委員會), HOKLAS(香港實驗室認可計劃), CNAS(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 CMA(資質認定計量認證證書)等。 值得考慮。必要的是夠需要室內除甲醛。
上海權威的辦公室甲醛檢測機構有哪些?
1、甲醛檢測要找專業檢測機構,在上海如:QTE品測環境、華測檢測、諾安檢測等。
2、別找檢測、治理都做的公司。因為我國律法規定:禁止檢測、治理由同一公司做。具體見國家《實驗室資質認定評審準則》中的第4.1.5規定:實驗室及其人員得與其從事的檢測和/或校準活動以及出具的數據和結果存在利益關系。
3、更別找偽檢測機構,如號稱上海某中心的。這些中心名稱都與工商備案名不符。
目前在上海做環境檢測的地方有哪里呢?
在上海可以做環境檢測的第三方檢測機構多達百家。
具體的可以在上海環保局網站上找到已經在環保局備案的機構,上面有聯系電話和地址。
上海有沒有取暖補貼?
上海市暫時沒有取暖補貼。
與高溫津貼相比,取暖津貼是個非常陌生的名詞。這一項勞動者本該享受到的低溫補貼福利,因為落實不到位,已然成為“紙面上的福利”。“上海冬季室內沒有集中供暖,還有大量需要在戶外作業的崗位勞動者,他們的勞動權益需要得到保障。”市政協委員姜海濤建議,本市應建立低溫津貼制度,并參照高溫津貼制定和調整的做法,由市協調勞動關系三方機制協商制定,經市政府批準后發布。
事實上,低溫津貼與高溫津貼相對應,均在原勞動部《最低工資規定》和《上海市企業最低工資規定》被提到。這些規定明確指出,在勞動者提供正常勞動的情況下,用人單位應支付給勞動者的工資在剔除中班、夜班、高溫、低溫等特殊工作環境條件下的津貼后,不得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
不過,16年時間過去了,高溫津貼和低溫津貼卻呈現出“冰火兩重天”——前者逐漸落實到位,后者普遍束之高閣。
近期,市總工會在“申工社”微信平臺就建立低溫津貼制度開展線上調查,7000多名職工參與調查,90%以上的受訪職工認為上海應建立低溫津貼制度:“低溫作業容易造成冷凍傷,還會誘發、加重心腦血管等病癥。”1994年《低溫作業分級gb/14440—93》國家標準,將生產勞動過程中,工作地點平均氣溫等于或低于5℃的認定為低溫作業。根據2015年全國總工會等四部門發布修訂后的《職業病危害因素分類目錄》,“低溫”已被列為新增的職業病危害因素之一。低溫津貼長期形同虛設,不僅不利于保障勞動者的合法權益,也大大損害了制度的公信力。
“上海冬季室外的絕對氣溫雖然沒有北方低,但潮濕陰冷的氣候及室內無集中供暖等情況,導致體感仍然較冷,勞動者在寒冷氣候條件下工作,極易引發凍傷、呼吸系統疾病、關節功能損傷和誘發心血管等疾病。”姜海濤認為,建立低溫津貼制度有利于保障勞動者健康權益,與高溫津貼制度同等重要。
線上調查數據顯示,83%的受訪職工認為室內溫度低于5℃、現有室外崗位都應該是低溫津貼發放范圍。部分職工在線上調查中留言:“低溫比高溫更可怕”“低溫會留下很多毛病,看都看不好”……“上海沒有供暖,就需要落實低溫津貼發放,這樣才能‘暖心’。”姜海濤說,上海存在綠化環衛、物流快遞、市政養護、河道和管道養護、建筑、交通協管等大量低溫作業行業和崗位,“他們為城市運行和民生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應當呼應一線職工需求,保障他們的勞動福利,推動低收入勞動者的收入增長。”
姜海濤建議,上海可以結合《低溫作業分級gb/14440—93》國家標準規定,建立本市低溫津貼制度。低溫津貼制度應對執行主體、發放對象、發放條件、發放數額、發放時間、發放形式等作出相應規定,并參照高溫津貼制定和調整的做法,由市協調勞動關系三方機制協商制定,經市政府批準后發布。
“政府采購公共服務項目,可將低溫津貼列入定額標準內容之一。”目前,最低工資規定雖有提及,但仍存在用人單位津貼發放無依據、政府采購服務經費未列項、實際執行缺少強制力和監管部門執法無規可循等情況。通過政府引導,有利于帶動相關行業和企業率先實施低溫津貼制度。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