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污染度是多少標準?
1、色度:飲用水的色度超過15度的話,很多人會注意到,超過30度的話會厭惡。標準規定飲用水的色度不得超過15度。
2、渾濁度:水樣光學性質的表現語,用于表現水的清澈度和渾濁度,是衡量水質好度的最重要指標之一,也是評價水處理設備凈化效率和評價水處理技術狀態的重要依據。渾濁度的降低意味著水中有機物、細菌、病毒等微生物含量的降低,不僅有助于提高消毒殺菌效果,還有助于降低鹵化有機物的生成量。
3、臭味和臭味:水臭的產生主要是有機物的存在,可能是由于生物活性增加的表現和工業污染。公共供水正常臭味的變化可能是原水水質變化或水處理不足的信號。
4、馀氯:馀氯是指在水中加氯消毒,接觸一定時間后,殘留在水中的氯量。水中具有持續的殺菌能力,可以防止給水管道本身的污染,保證給水水質。
5、化學需氧量:指化學氧化劑氧化水中有機污染物時所需氧量。化學氧氣消耗量越高,表示水中有機污染物越多。水中有機污染物主要來源于生活污水或工業廢水排放、動植物腐爛分解后流入水體產生的。
什么是水體污染的指示值?
水污染指標是指衡量水體被污染程度的數值指示,也是控制好檢測污水處理設備運行狀態的重要依據。水質在線監測常見的水污染指標有:
生化需氧量(BOD):表示在有飽和氧條件下,好氧微生物在20℃ ,經一定天數降解每升水中有機物所消耗的游離氧的量,常用單位mg/L,常以5日為測定BOD的標準時間,以BOD5表示。
化學需氧量(COD):表示用強氧化劑把有機物氧化為H2O和CO2所消耗的相當氧量。常用的氧化劑為重鉻酸鉀或高錳酸鉀,分別表示為CODCr或簡寫(COD)和CODMn(也稱耗氧量,簡稱OC),單位為mg/L。
總需氧量(TOD):當有機物完全被氧化時,C、H、N、S分別被氧化為CO2、H2O、NO、SO2時所消耗的氧量,單位為mg/L。
總有機碳(TOC):表示水中有機污染物的總含碳量,以碳含量表示,單位為mg/L。
懸浮物(SS):水樣過濾后,濾膜或濾紙上截留下來的物質,單位為mg/L。
pH:表示污水的酸堿性。
有毒物質:表示水中所含對生物有害物質的含量,如氰化物、砷化物、汞、鎘、鉻、鉛等,單位為mg/L。
大腸桿菌數:指每升水中所含大腸桿菌的數目,單位為個/L。
水污染總量控制指標包括哪些?
一、水污染指標1、理化指標:水溫、色度、臭、濁度、透明度、PH值、殘渣、礦化度、電導率、酸度、堿度和二氧化碳。2、無機陰離子:硫化物、氰化物、硫酸鹽、硼、游離氯和總氯、氯化物、氟化物、碘化物。3、營養鹽及有機污染綜合指標:溶解氧、化學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總有機碳、磷、凱氏氮、總氮、硝酸鹽氮、亞硝酸鹽氮和氨氮。4、金屬及其化合物:銀、鋁、砷、鋇、鈹、鉍、鎘、鈷、鉻、銅、汞、鐵、錳、鎳、鉬、鉛、銻、硒、鋅、釩、鉀和鈉及鈣、鎂。5、有機污染物:揮發性酚、苯胺、可吸附有機鹵素、總有機鹵素、石油類、有機質和特定有機物(笨系物、甲醛、有機磷農藥和陰離子洗滌劑等)。
二、水污染總量指標1、現已實施的:COD2、十二五期間:COD 氨氮三、COD1、COD的意思⑴字面意思:即Chemical Oxygen Demand 化學需氧量⑵廣義的:是指水體中易被強氧化劑氧化的還原性物質所消耗的氧化劑的量,結果折算成氧的量(以mg/L計)。COD的測定方法主要以氧化劑的類型來分類,最常見的是重鉻酸鉀法(Dichromate Method)和高錳酸鉀法(Dermanganate Method),前者在歐美國家多為采用,后者在日本廣為采用。國外也有用高錳酸鉀、臭氧、羥基作為氧化劑的方法體系。COD的定量方法因氧化劑的種類和濃度、氧化酸度、反應溫度及時間等條件的不同而出現不同的結果。另一方面,在同樣條件下也會因水體中還原性物質的種類與濃度不同而呈現不同的氧化程度。因此,對于COD來說,它并不是單一含義的指標,隨著測定方法的不同,測定值也不同,它是水體中受還原性物質污染的綜合性指標,主要是水體受有機物污染的綜合性指標。⑶我國的規定:是指在強酸并加熱條件下,用重鉻酸鉀作為氧化劑處理水樣時所消耗氧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