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j76-2017是什么標準?
HJ 76-2017是關于固定污染源煙氣(SO2、NOX、顆粒物)排放連續監測系統技術要求及檢測方面的國家生態環境行業強制標準。該標準的具體編號及名稱為:HJ 76-2017固定污染源煙氣(SO2、NOX、顆粒物)排放連續監測系統技術要求及檢測方法。
本標準的主要內容如下:
本標準規定了固定污染源煙氣(SO2、NOX、顆粒物)排放連續監測系統的組成結構、技術要求、性能指標和檢測方法。
本標準適用于固定污染源煙氣(SO2、NOX、顆粒物)排放連續監測系統的設計、生產和檢測。
污水監測技術規范2019
前 言
為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保護生態環境,保障人體健康,規范污水監測的相關技術要求,制定本標準。
本標準規定了污水手工監測的監測方案制定,采樣點位,監測采樣,樣品保存、運輸和交接,監測項目與分析方法,監測數據處理,質量保證與質量控制等技術要求。
本標準是對《地表水和污水監測技術規范》(HJ/T 91-2002)中污水監測技術規范部分的修訂。本標準首次發布于2002年,原標準起草單位為中國環境監測總站。本次為第一次修訂,主要修訂內容如下:
――增加了監測方案制定的內容;
――增加了附錄A,給出常用污水監測項目的采樣和水樣保存要求;
――刪除了建設項目污水處理設施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監測、應急監測、資料整編等內容;
――修改了適用范圍、術語和定義中污水內容的相關表述;
――完善了采樣點位、監測采樣、分析方法、監測數據處理、質量保證和質量控制等相
關內容。本標準自實施之日起,國家環境保護標準《地表水和污水監測技術規范》(HJ/T91-2002)中涉及到污水監測的部分廢止。
本標準的附錄A為資料性附錄。
本標準由生態環境部生態環境監測司、法規與標準司組織制訂。
本標準起草單位:中國環境監測總站、江蘇省南京環境監測中心、河南省環境監測中心、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
本標準生態環境部2019年12月24日批準。
本標準自2020年3月24日起實施。
本標準由生態環境部解釋。
污水監測技術規范
1 適用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污水手工監測的監測方案制定,采樣點位,監測采樣,樣品保存、運輸和交接,監測項目與分析方法,監測數據處理,質量保證與質量控制等技術要求。
本標準適用于采用手工方法對排污單位污水進行監測的活動。
2 規范性引用文件
本標準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條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適用于本標準。
GB 15562.1 環境保護圖形標志――排放口(源)
GB/T 4883 數據的統計處理和解釋 正態樣本異常值的判斷和處理
GB/T 6682 分析實驗室用水規格和試驗方法
GB/T 8170 數據修約規則與極限數值的表示和判定
HJ 168 環境監測 分析方法標準制修訂技術導則
HJ 630 環境監測質量管理技術導則
HJ/T 92 水污染物排放總量監測技術規范
HJ/T 372 水質自動采樣器技術要求及檢測方法
HJ/T 373 固定污染源監測質量保證與質量控制技術規范(試行)
CJ/T 3008.1 城市排水流量堰槽測量標準 三角形薄壁堰
CJ/T 3008.2 城市排水流量堰槽測量標準 矩形薄壁堰
CJ/T 3008.3 城市排水流量堰槽測量標準 巴歇爾量水槽
CJ/T 3008.4 城市排水流量堰槽測量標準 寬頂堰
CJ/T 3008.5 城市排水流量堰槽測量標準 三角形剖面堰
RB/T 214 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能力評價 檢驗檢測機構通用要求
延伸閱讀:
2017版COD測定法 水質化學需氧量的測定 重鉻酸鹽法HJ 828-2017
十三種污水處理基礎指標的分析方法匯總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