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處理中COD、BOD、SS、總P、總N的檢測方法
可以用傳統滴定方法或者儀器檢測
傳統滴定的話,COD和BOD都可以用高錳酸鉀法或者重鉻酸鉀法滴定檢測
SS用的是一定時間內沉降速率檢測,總氮用凱氏氮測量法(也是一種比色法),總磷用鉬黃顯色光度法
如果是儀器檢測,COD, BOD,總氮總磷都可以用探頭檢測,但是探頭要預先泡在緩沖液里,參考HACH或者安捷倫的水質監測儀器
精度的話儀器檢測比較準確。特別是對精度要求很高的話,色譜或質譜也可以測總氮總磷
地下水同一污染物不同時期監測結果為什么不一樣
地下水環境現狀監測主要通過對地下水水位、水質的動態監測,了解和查明地下水水流與地下水化學組分的空間分布現狀和發展趨勢,為地下水環境現狀評價和環境影響預測提供基礎資料。
地下水水質監測點布設的具體要求:
①一級評價項目目的含水層的水質監測點應不少于 7個點/層。評價區面積大于100km2時,每增加15km水質監測點應至少增加1個點/層。
一般要求建設項目場地上游和兩側的地下水水質監測點各不得少于1個點/層,建設項目場地及其下游影響區的地下水水質監測點不得少于3個點/層。
②二級評價項目目的含水層的水質監測點應不少于 5個點/層。評價區面積大于100km時,每增加20km水質監測點應至少增加1個點/層。
一般要求建設項目場地上游和兩側的地下水水質監測點各不得少于1個點/層,建設項目場地及其下游影響區的地下水水質監測點不得少于2個點/層。
③三級評價項目目的含水層的水質監測點應不少于 3個點/層。
一般要求建設項目場地上游水質監測點不得少于1 個點/層,建設項目場地及其下游影響區的地下水水質監測點不得少于2個點/層。
注意問題在布設監測點時,要特別注意調查以下內容:
(1)水位埋深 水位埋深是指地面到地下水面的距離。因為各含水層補給來源和開采情況不同,水位埋深可以有明顯的差別,根據各測點地下水位埋深數據,可以判定所取水樣代表哪個含水層的水質。
(2)采樣井基本情況 通過收集資料和調查訪問了解井深、含水層埋深、含水層巖性等,判斷含水層位置。如果是多層混合取水則不宜選用。同時調查了解井的使用情況,確定是農灌用水井還是生活用水井,是否長期使用等,如果井長期不用或淤塞則不宜選用。
(3)采樣點周圍的環境狀況 調查記錄在采樣點周圍是否有豬圈、臭水坑、牛羊等牲畜圈,是否位于菜園內等。這些地方三氮含量一般較高,不能代表區域地下水質量,最好選用農田中經常使用的灌溉井。
上述內容應詳細填寫在監測點(機、民井)調查卡片中。
監測點取樣深度的確定
(1)評價級別為一級的Ⅰ類和Ⅲ類建設項目,對地下水監測井(孔)點應進行定深水質取樣,具體要求:
①地下水監測井中水深小于20m時,取二個水質樣品,取樣點深度應分別在井水位以下1.0m之內和井水位以下井水深度約3/4處。
②地下水監測井中水深大于20m時,取三個水質樣品,取樣點深度應分別在井水位以下1.0m之內、井水位以下井水深度約1/2處和井水位以下井水深度約3/4處。
(2)評價級別為二級、三級的Ⅰ類和Ⅲ類建設項目和所有評價級別的Ⅱ類建設項目,只取一個水質樣品,取樣點深度應在井水位以下1.0m之內。
監測內容
(1)水質 自然界中影響地下水質量的有害物質很多,不同地區工業布局不同,污染源類型差異大,污染物種類也各不相同,因此,地下水質量因子的選擇要根據研究區的具體情況而定,選擇對生物、環境、人體和社會經濟危害大的參數作為主要評價對象。
通常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其地下水水質監測主要考慮能夠反映地下水正常的水質狀況及建設項目的特征污染物兩方面就可以了。監測因子一般選取PH、Cl-、SO4=、NO3-、NO2-、NH3+、總硬度、高錳酸鹽指數等。特征污染物則與具體工程項目有關,常有F-、As、石油類、揮發酚、Cr+6、Hg、Pb、Cd等。衛生指標選用大腸桿菌數和細菌總數兩項指標。監測因子的選擇關鍵是能選準工程項目的特征污染物。
進行區域地下水環境質量綜合評價時,為了能全面評價地下水水質,應選擇以下監測項目中的二十項以上:
Cl-、SO4=、NO3-、NO2-、NH3+、F-、PH、總硬度、礦化度、高錳酸鹽指數、揮發酚、氰化物、As、Cr+6、Hg、Pb、Cd、Fe、Mn、Ag、Mo、Se、大腸菌群等。必要時還應監測反應評價區水質主要量問題的其他項目,如陰離子合成洗滌劑、有機氯、有機磷、苯類、溶解氧、耗氧量及其他的工業排放有機物質。
地下水水質現狀監測項目的選擇,應根據建設項目行業污水特點、評價等級、存在或可能引發的環境水文地質問題而確定。即評價等級較高,環境水文地質條件復雜的地區可適當多取,反之可適當減少。
(2)水位 水位是確定地下水流向的重要因素,應通過水準儀進行測定。當不具備條件時,要測量其水位埋深。
(3)水溫 水溫是確定含水層埋深、循環深度及補、徑、排條件的重要指標。當水溫出現異常時,應分析原因,判斷取樣工作的正確性,水溫應現場測定。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