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險固廢檢測怎么鑒別?
固廢是生活消費中所產生的固態已經半固態的廢棄物,也可以理解為垃圾,固廢包括一般固廢和危險固廢。危險固廢是一種危害性大的固廢,我國目前環境問題很不樂觀,危險固廢不僅會對環境造成惡劣的影響,而且滲出來的廢水流入到地下還會對地下水造成破壞,那么危險固廢檢測判定標準是什么?
以下是國聯質檢危險固廢檢測判定標準:
腐蝕性鑒別 ——gb5085.1—2007
急性毒性初篩 ——gb5085.2—1996
浸出毒性鑒別 ——gb5085.3—1996
腐蝕性鑒別 ——gb5085.1—2007
有機汞——gb/t14204
汞及其化合物——gb/t15555.1
鉛——gb/t15555.2
- - - - - - - - - - - -
gb:國標,由國家制定的標準。
土壤環境監測技術規范中土壤樣品庫建設要求
一、樣品采集過程要求
(一)采集土壤表層
一般監測只需采集表層土壤,可用采樣鏟挖取0-20 cm的土壤,采集表層可以采集單獨樣品也可以采集混合樣品。農田種植一般農作物采0-20 cm,種植果林類農作物采0-60 cm。為了保證樣品的代表性,減低監測費用,可以采取采集混合樣的方案。每個土壤單元設3-7個采樣區,單個采樣區可以是自然分割的一個田塊,也可以由多個田塊所構成,其范圍以200 m×200 m為宜。每個采樣區的樣品為農田土壤混合樣。混合樣的采集主要有四種方法(圖3.2):
(1) 單角線法:適用于污灌農田土壤,對角線分為5等份,以等分點為采樣分點;
(2) 雙對角線法:適用于面積較小,地勢平坦,土壤組成和受污染程度相對比較均勻的地塊,設分點5個左右;
(3)棋盤式法:適宜中等面積、地勢平坦、土壤不夠均勻的地塊,設分點10個左右,受污泥、垃圾等固體廢物污染的土壤,分點應在20個以上;
(4) 蛇形法:適宜于面積較大、土壤不夠均勻且地勢不平坦的地塊,設分點15個左右,多用于農業污染型土壤。
各分點混勻后用四分法取1 kg土樣裝入樣品袋,多余部分棄去。如使用土鉆,以采樣點中心畫半徑為1m的圓周,在圓周上等距采集4個樣品,在中心上采集1個樣品,將5個樣品等重量混勻為1個單獨樣品,保留1kg左右,其余用四分法棄去。
(二)采集土壤剖面
特殊要求的監測(土壤背景、環評、污染事故等)有必要時可選擇部分采樣點為剖面采樣。剖面的規格一般為長1.5 m,寬0.8 m,深1.2 m。挖掘土壤剖面要使觀察面向陽,將表土和底土分兩側放置。一般典型的自然土壤剖面分為A層(表層,腐殖質淋溶層)、B層(亞層,淀積層)、C層(風化母巖層、母質層)和底巖層。地下水位較高時,剖面挖至地下水出露時為止;山地丘陵土層較薄時,剖面挖至風化層。對B層發育不完整(不發育)的山地土壤,只采A、C兩層。水稻土按照A耕作層、P犁底層、C母質層(或G潛育層或W漪育層)分層采樣,對P層太薄的剖面,只采A、C兩層(或A、G層或A、W層)。干旱地區剖面發育不完善的土壤,在表層5-20 cm、心土層50 cm、底土層100 cm左右采樣。根據土壤剖面顏色、結構、質地、松緊度、溫度、植物根系分布等劃分土層,并進行仔細觀察;將剖面形態、特征自上而下逐一記錄。隨后在各層最典型的中部自下而上逐層采樣,在各層內分別用小土鏟切取一片土壤樣,每個采樣點的取土深度和取樣量應一致。用于重金屬分析的樣品,應將與金屬采樣器接觸部分的土樣棄去。土壤剖面見圖3.3。
(三)新鮮土壤樣品的采集
在測定土壤揮發性、半揮發性物質時,需要采集土壤新鮮樣品,新鮮樣品必須采集單獨樣品。一般用250 ml帶有聚四氟乙烯襯墊的采樣瓶采樣,為防止樣品沾污瓶口,可將硬紙板圍成漏斗狀,將樣品裝入樣品瓶中,樣品要裝滿樣品瓶,低溫保存。
二、采樣時期
為了解土壤污染狀況,可隨時采集樣品進行測定。如需同時掌握在土壤上生長的作物受污染狀況,可依據季節或作物收獲時期采樣,一般在秋季作物收獲后或春季播種施用前采集,果園在果實采摘后的第一次施肥前采集。面積較小的土壤污染調查和突發性土壤污染事故調查可隨時直接采樣。
樣品采集按不同階段又可分為:
(1) 前期采樣:根據背景資料與現場考察結果,采集一定數量的樣品分析測定,用于初步驗證污染物空間分異性和判斷土壤污染程度,為制定監測方案(選擇布點方式和確定監測項目及樣品數量)提供依據,前期采樣可與現場調查同時進行。
(2)正式采樣:按照監測方案,實施現場采樣。
(3) 補充采樣:正式采樣測試后,發現布設的樣點沒有滿足總體設計需要,則要進行增設采樣點補充采樣口
三、采樣量
土壤樣品一般采樣量為1-3 kg,對混合樣品需反復按四分法棄取,最后留下所需的土樣量,裝入采樣布袋內。
四、栗樣記錄
采樣時對樣品進行編號及填寫采樣記錄、樣品標簽。現場必須認真填寫栗樣記錄表,拍攝數碼相片,用GPS衛星定位記錄樣點經緯度。采樣記錄包括對樣品的簡單描述(如土壤質地、干濕程度、顏色、植物根系和異物量等),采樣點周圍情況及土地利用歷史等內容。按照方案要求編制8-12位土壤樣品號碼,現場填寫標簽兩張,一張放入樣品袋內,一張扎在樣品袋外。采樣結束,需逐項檢查土壤樣品和樣袋標簽、采樣記錄,如有缺項和錯誤,及時補齊更正。將現場采樣點的具體情況,如土壤剖面形態特征等做詳細記錄。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