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動力學f波浪能對減少環境污染有什么好處?
作為一個奮斗在波浪能第一線的博士,就淺淺說一說波浪能。波浪能(wave energy)是所有可再生能源里能量密度最高的,因為水的密度高嘛,想想動能勢能的基本公式:)
風能和太陽能都是間歇性的,一會兒有一會兒沒有的,不穩定,波浪能這點就比較好,大海里的波浪一旦產生了可以推進幾十上百公里不會減弱,白天夜里都有,比較穩定。
能量密度高加上有浪的時間長 (availability),算下來全年的總發電量是很可觀的。
再有就是北半球來說,基本都是冬天浪大(能量大),夏天浪小,和用電需求比較相符,如果接入電網的話,對電網的沖擊比風電和太陽能發電小一些。
另外,一般風機和大規模太陽能發電裝置安裝在離城市較遠的地方(噪聲/光污染+視覺污染),需要長距離輸電(耗損+輸電成本),波浪能一般在沿海城市人口密集的地方, 就近發電就近使用,不需要幾十上百公里的輸電環節。
現在歐洲的波浪能研究比較火,做出來的實驗裝置類型有很多,比較主流的有點吸收式(point absorbing),震蕩水室發電(oscillating water column)式,overtopping(淹沒式?),可以用直線發電機,液壓式或者氣動渦輪機(turbine)等等提取能量,還有其他各種千奇百怪的原理和模型,但真正做到投放在海里,不被海浪兩下子打散架的,不太多(挪威若干年前有個裝置放到海里兩小時就沒影兒了。。。)能穩定發電并且存活一段時間的就更少了,存活下來的都是歐洲各種funding吸納大戶,有幾個項目比較出名的,有向商業化發展的潛力和趨勢, 有興趣你可以搜索看一下: 海蛇Pelamis Wave Power(sorry,已破產),瑞典的Start - Seabased 丹麥的 Wavestar,丹麥的http://www.wavedragon.net 目前英國對海浪發電的補貼很給力,所以很多英國的大學也都很積極的在做。
中國也有好多大學和研究機構在做海浪發電的裝置,比如中國的廣州能源研究所(ms做的不錯,發的文章不多挺神秘的),東南大學,中國海洋大學,大連理工,浙江大學甚至清華大學。但我不是很了解進展。
作海浪發電裝置的難度主要在于存活性(survivability),因為極端天氣情況下海浪的力很大。
另外裝置的防腐蝕和密封性能也是需要很好的工程設計才能達到使用壽命20年這一標準。
不過好在還可以從造船業借鑒學習很多。海浪發電我個人覺得未來的十年會是一個見分曉的行業,如果行,那歐洲的技術積累和實海測試經驗會讓他們比較有優勢,技術上感覺中國也沒有拉下太多,可能實海測試的有點少。
如果不行,那大家就還是專心搞風能太陽能爭取讓綠色能源多覆蓋一點是一點,咱們也少呼吸點霧霾。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