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混凝土規范2018?
混凝土澆筑工藝流程:
1.混凝土攪拌生產→混凝土輸送→混凝土的振搗及按照指定標高找平→混凝土壓光及板面處理→混凝土養護。
2. 泵送混凝土澆筑的順序:
① 當采用混凝土輸送管輸送混凝土時,應由遠而近澆筑;
② 在同一區域的混凝土,應按先豎向結構后水平結構的順序,分層連續澆筑;
③混凝土不能持續進行澆筑時,如果超過2h以上,應按設計要求和施工規范的規定留
置施工縫。
④當下層混凝土初凝后,澆筑上層混凝土時,應先按留施工縫的規定處理。
3.混凝土施工:
1)澆筑混凝土時,應注意保護鋼筋,一旦鋼筋骨架發生變形或位移,應及時糾正。混凝土板和塊體結構的水平鋼筋,應設置足夠的鋼筋撐腳或鋼支架。鋼筋骨架重要節點應采取加固措施。手動布料桿應設鋼支架架空,不得直接支撐在鋼筋骨架上。
2)澆水濕潤在準備澆筑混凝土之前,向準備澆筑混凝土的模板內澆水,濕潤施工縫處,同時檢查模板漏水情況,對于縫隙過大的部位進行修補,避免漏漿。
3)澆筑豎向結構混凝土前,底部應先填以50~100mm厚與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漿。
4)柱混凝土澆注應連續進行,一次澆注完畢。如遇特殊情況中斷,其間隔時間應盡量縮短,并在前層混凝土凝結之前,將次層混凝土澆注完畢。澆筑混凝土時,應注意防止混凝土的分層離析。
5)梁板混凝土澆筑,先澆注梁,根據梁高分層澆注成階梯形,當達到板底位置時再與板的混凝土一起澆筑,隨著階梯形不斷延伸,梁板混凝土澆注連續向前進行。
6)樓梯段混凝土自下而上澆注,先振實底板混凝土,達到踏步位置時再與踏步混凝土一起澆搗,不斷連續向上推進,并隨時用木抹子將踏步上表面抹平。
7)混凝土澆筑應分層連續進行,一般分層厚度為振搗器作用部分長度的1.25倍,一般為30~50cm,最大厚度不超過50cm。混凝土由料斗、漏斗內卸出進行澆筑時,其自由傾落度一般不得超過2m,在豎向結構中混凝土的自由傾落高度不得超過3m,否則應采用串桶或溜槽等將混凝土導入模板內。
8)混凝土振搗:
混凝土采用插入式振動棒振動澆筑,砼澆筑后必須振搗密實,振搗棒要快插慢拔,上下略為抽動,以使上下振搗均勻。插點要均勻排列,逐點移動,順序進行,不得遺漏,移動間距不大于振搗棒作用半徑的1.5,控制在30~40cm,每一振動點的振搗時間控制在15-30秒之間,表現為混凝土開始泛漿和不冒氣泡為準,并且在20~30min后對其進行二次復振。振搗上一層時應插入下層5cm,以消除兩層間的接縫。在整個振搗作業中,不要振模振筋,不得碰撞各種預埋件。在澆注過程中,要組織木工、鋼筋工及時配合混凝土的澆注以便對出現的問題及時進行修整。平板振搗器的移動間距,應能保證振搗器的平板覆蓋已振搗的邊緣。
在混凝土初凝前,在澆注交接處及柱、墻、梯井壁與底板交接部分的底板面上用平板式振動器進行二次振動,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混凝土振搗后,在初凝前進行混凝土的表面處理。組織瓦工班在砼澆注后,初凝前收水時,用木模子打磨壓實,以閉合收水裂縫。
9)找平收面:
混凝土澆筑完成以后,瓦工開始進行找平工作,瓦工用3m刮桿依照事先焊好的標高控制筋將混凝土刮平。頂板混凝土分兩次進行壓光,第一次用木抹子按照標高將混凝土表面搓平。第二遍抹壓:當面層開始凝結,地面面層有腳印但不下陷,用鐵抹子進行第二遍抹壓,注意不得漏壓,并將面層的凹坑、砂眼和腳印壓平,并用直條掃把沿房間長向掃出順直條紋。
10)混凝土養護及拆模:
①常溫施工時,混凝土澆注完畢后,應在12h以內加以覆蓋草袋和澆水,澆水次數應能保持混凝土處于濕潤狀態,養護時間不少于7天,柱混凝土包塑料膜養護,不便使用塑料膜覆蓋的結構,使用砼養護劑進行噴涂養護。養護期間保持混凝土表面有一層保護水膜。拆模試件與結構同條件養護。
②常溫下混凝土強度達到1.2mpa時(強度數值以混凝土抗壓試驗報告為準)方可拆除模板,并及時組織工人修整混凝土邊角。模板拆除后,對于穿墻螺栓所留下的孔洞,應立即用水泥加膨脹劑拌成水泥砂漿堵實。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